
二十世纪初,中国画坛风起云涌。在“西风东渐”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广东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国画复活运动”,传统派画家国画研究会为阵营,致力于对中国绘画传统“讨论之,整理之,发扬国光”,后来黄宾虹也参加了这个研究会。而另一边,以高剑父为代表的折衷派则主张借鉴日本写实技法改造中国画,开始时不免有以临摹代创作之弊。两大流派针锋相对,终于在1927年爆发了一场持续半年的理论交锋——史称“方黄论争”。
论争由折衷派方人定发表的《新国画与旧国画》一文引发,文中称“新派画是中华民国的衣冠”,意图确立其正统地位。传统派代表人物黄般若随即撰文《新派画就是中国的衣冠吗?》予以驳斥。双方就中国画的发展方向、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写实主义”是否应成为唯一路径等根本性问题展开激烈辩论。
![]()
黄般若《罗汉》(1947年)
双方的论争不仅是技法与风格之争,更是对中国文化主体性与现代性出路的深刻思辨。它推动了艺术理论的自觉与建构,其影响甚至辐射至全国,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一次极具代表性的思想碰撞。
10月11日下午,岭南文化新讲第三十三讲《中国画学的中西碰撞——二十年代广东画坛的“方黄论争”》将在广州楠枫书院举行。本次讲座特邀黄般若之子、美术史学者黄大德先生主讲,文化学者罗韬担任对谈嘉宾。他们将从历史文献与家族记忆出发,还原论争的文化语境,剖析其艺术史意义,并探讨这场争论对当下美术发展的启示。
![]()
岭南文化新讲第三十三讲
中国画学的中西碰撞——二十年代广东画坛的“方黄论争”
南方传媒
楠枫书院、刀锋时间、随笔杂志
讲座时间
2025年10月11日15:00-17:00
地点
楠枫书院(广州市越秀区水荫路11号)
报名方式
主讲嘉宾
![]()
黄大德,美术史学者,长期致力于广东美术史研究,父亲是著名画家黄般若。
对谈嘉宾
![]()
罗韬,资深媒体人、文史学者。
来源丨总编室(报刊部)
编辑 | 谭鑫
审核 | 马斯甜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