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身体的众多细胞中,每天都在上演着生命最基本的活动:DNA的复制与转录。这两大过程就像是细胞工厂中的两条生产线,一条负责复制遗传信息,另一条负责读取遗传指令并制造蛋白质。然而,当这两条生产线在同一个DNA模板上同时运行时,就难免会发生“交通事故”,也就是转录-复制冲突。
这类冲突如果处理不当,会导致DNA损伤,进而引发基因组不稳定甚至癌症。但此前科学界尚不清楚,细胞是如何避免转录-复制冲突发生的。本周,一项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一个名为KCTD10的蛋白质在解决这类冲突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它就像是细胞内的“交通警察”,专门负责指挥复制机器安全通过转录活跃区域。
![]()
根据梅奥诊所(Mayo Clinic)研究团队的分析结果,他们发现KCTD10是一个具有双重身份的蛋白质。它一方面能与复制复合体中的PCNA蛋白结合,另一方面也能与转录机器中的RNA聚合酶II相互作用。这种“双面结合”的能力,使得KCTD10能够感知到复制与转录是否在同一区域、同一方向上发生冲突。
更巧妙的是,KCTD10还能在感知到冲突后,通过自我组装形成更复杂的结构,进而招募另一个名为CUL3的蛋白。CUL3是一种泛素连接酶,它的任务是给特定蛋白质贴上标签,引导它们被降解。
![]()
图片来源:123RF
在实际工作流程中,KCTD10-CUL3复合物可以促进转录延伸因子TCEA2的泛素化与移除。原本TCEA2能够激活RNA聚合酶的功能,帮助转录过程顺利完成。但如果它与复制相关的复合体相遇,则可能导致两者同时卡住,导致复制与转录失败甚至DNA链断裂。
KCTD10的作用就是在冲突发生时,迅速标记TCEA2并将其移除,同时使RNA聚合酶变得更容易被移开。这样一来,复制复合体就能顺利通过,避免发生碰撞和DNA损伤。
在细胞实验中,研究者尝试敲除了KCTD10,结果这些细胞产生了众多异常现象。例如,转录活性异常升高;DNA复制速度变慢;转录-复制冲突显著增加;DNA损伤标志物(如γH2AX)上升。这些现象说明,KCTD10在维持基因组稳定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图片来源:123RF
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细胞如何协调两大核心生命过程,也为理解某些疾病的发生提供了新视角。例如,KCTD10缺失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从而引发肿瘤。另外也有其他研究表明,发育迟缓与KCTD10缺失有关。因此,KCTD10及其通路可能成为未来抗癌药物的新靶点。
新研究最后也提供了一条线索,作者发现KCTD10缺失的细胞对ATM和CHK2抑制剂特别敏感。这提示在某些肿瘤中,针对这一通路的联合治疗策略可能具有潜力。
参考资料:
[1] Kloeber, J.A., Chen, B., Sun, G. et al. KCTD10 is a sensor for co-directional transcription–replication conflicts. Nature (2025).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5-09585-9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