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们脚下没有露天金矿,树上没有低垂的果实。”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张忠伟感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相关探索已推进7年,下一步方向在哪?
近日,《建立健全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提升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水平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印发。面向2035,长三角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将是“十五五”发展的重中之重。
10月9日,以“迈向形神兼备的现代化都市圈”为主题,推动长三角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研讨会在上海举办。与会专家共同探索破解影响都市圈更多释放红利的制约因素,推动长三角都市圈建设成为引领区域增长、参与全球竞合的重要空间单元。
![]()
长三角六大都市圈
30项具体任务举措
聚焦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同向发力,聚焦制度建设牵引,聚焦多措并举,《行动方案》围绕实现“七个一”和加强组织实施等八个方面,提出30项具体任务举措。
行动方案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会同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发展改革委共同编制,并提交今年的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进行审议。对于各方关切的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任务内容分别作出回应。
《行动方案》提出,共建跨区域协调发展“一个群”。通过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宁杭生态经济带、杭合创新带等长三角“廊”“带”建设,依托宁合双圈、唱好杭甬“双城记”,进一步加强都市圈间合作互动,不断释放都市圈同城效应和联动效应。
《行动方案》明确,共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张网”。畅通都市圈公路网,实施“断头路”畅通工程、“瓶颈路”拓宽工程和都市圈“快联快通”工程。同时,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加快完善通达便捷的都市圈通勤体系。
《行动方案》对于跨区域产业分工协作也有要求,共铸科技产业创新协同“一条链”,尤其通过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杭州高新区(滨江)富阳特别合作区、中新苏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特色合作园区,探索构建成本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并继续完善产业政策对接机制,共编都市圈优势产业目录和产业地图。
除此之外,共促市场环境优化提升“一站享”、共下高水平开放合作“一盘棋”、共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一把尺”、共推民生服务便利共享“一张卡”也是在《行动方案》中得以明确的具体举措。
《行动方案》落实落地需要一整套长效机制。《行动方案》要求建立健全多层次工作推进机制,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和三省一市发展改革部门要发挥好统筹协调作用,强化责任分工和跟踪调度;长三角各专题合作组(专项办)要加强涉都市圈发展重点问题的专项指导、推动和支持;各都市圈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抓好推进落实。
同时,就强化政策要素保障机制、建立动态监测评估机制、创新复制推广机制、健全社会参与机制,都提出了相关要求。并明确,《行动方案》以三年为实施周期,期间滚动进行年度评价,开展三年评估。
![]()
释放潜能,提升效能
过去几年,长三角地区6个都市圈分别出台了各个层次的规划方案。为何还要再专门出台长三角都市圈同城化的《行动方案》?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级城市群呈现明显的“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结构特征,都市圈这一空间形态在一体化进程中占据“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
长三角也是如此。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合肥都市圈等,都是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都市圈之间是‘咬合’关系,彼此重合,互相嵌套。”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张尚武说。2023年起,张尚武成为上海大都市圈国土空间空间规划编制团队牵头人,上海大都市圈的范围涵盖沪苏浙皖14座城市,在都市圈之间建立更强链接成为重要议题。
都市圈内部,围绕中心城市发展,城市间同样面临跨区域协调的难题。比如,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若城市之间选线位置不同、建设周期不同、开发管理条件不同,都可能会出现断头路。再比如,关于产业分工与合作,中心城市的基础创新成果要想转化落地,往往需要更大空间,中心城市难以满足,需要周边城市协助配合。“跨区域治理的核心在于突破壁垒。”张尚武说。
长三角以约5%的国土面积贡献全国48%的经济总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郑德高评价:“长三角地区在多中心体系中实现共建共享,初步建立了现代化的城市体系,在一体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具有示范性”
不过,正如上海市发改委主任顾军所说,“虽然长三角在都市圈建设上已经开展了不少探索实践,也有了一定基础,但和国际对标、与战略目标相比,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长三角地区都市圈发展还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有机制框架,但运转效率待加强;有规划指引,但规划落地保障不充分;有规模体量,但中心城市能级要提升;有空间形态,但关键节点、重要轴带定位需明确。另外,各个都市圈分开来看都很热闹,都市圈之间的连接和互动却不算紧密和频繁。
“一是有规划,更好凝聚发展共识;二是有立法,更好保障统一行动;三是有机制,更好推动协同治理;四是有聚焦,更好实现重点突破。”张忠伟总结:“这是国际先行都市圈获取发展红利的共性制度安排。”
所以,长三角城市群要持续当好全国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亟需一份区域内都市圈建设的共同的行动方案,进一步提升都市圈的空间组织效能,释放都市圈的结构性潜能。
在当下的时间节点,《行动方案》的出台更具特殊意义。面向2035,长三角加快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将是“十五五”发展的重中之重——使空间的“形”和功能的“神”深度融合,更好支撑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建设。
原标题:《长三角六大都市圈,如何同城化发展?这项任务是“十五五”发展的重中之重……》
栏目主编:陈抒怡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巩持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