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等级森严的清代官场,官员的升迁往往如同爬梯,必须逐级而上。然而,道光至咸丰年间,山东滨州人杜翰却创造了一个令人瞠目的记录,其升迁速度之快,在当时绝无仅有,成为了清代官场一个极为特殊的现象。
![]()
杜翰这个人,家里头那背景可不一般,说起来都跟顺口溜似的,一门七进士,父子五翰林,正儿八经的书香门第,家族名声在外,老百姓提起来都晓得,他爹杜受田,那更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咸丰皇帝的老师,道光末年那场皇位争夺战,杜受田可是出了大力的,咸丰最后能坐上龙椅,他爹功不可没,靠着这层关系,杜翰道光二十四年就中了进士,进了翰林院,当个七品的检讨,别人觉得进了翰林院是天大的荣耀,可杜翰那几年官运平平,没什么大水花。
![]()
事情的转折就在咸丰二年,杜受田去世了,杜翰的人生轨迹彻底变了,咸丰皇帝对他老师的去世,心里头又是感激又是怀念,这份原本给老师的情分,一下子全都转移到了杜家身上,杜翰就在这家族光环的照耀下,碰上了千载难逢的提拔机会,短短十五个月,他的官职跟坐了火箭一样往上蹿,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升到正五品的詹事府庶子,没多久又提拔成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成了从二品大员,最后更是当上正二品的工部左侍郎,还在军机大臣上行走,直接迈进了大清的权力核心,别人熬一辈子都摸不到的门槛,他一年多就跨过去了,连着跳了十一级,这在整个清朝都找不出第二个。
![]()
这种升迁速度,说到底就是咸丰皇帝对老师杜受田的一种报恩,咸丰刚登基,急需培养自己的心腹,杜翰作为杜受田的儿子,自然成了不二人选,杜翰自己也不是个摆设,史书上说他做事很积极,工部侍郎的差事也干得有模有样,咸丰皇帝也就越发信任他,可这种超常规的提拔,也反映出清朝皇权对官场的绝对控制,皇帝想让谁上,谁就能上,什么规章制度有时候也得让路。
![]()
拿他跟别的官员一比,那差距就太大了,正常官员,三年考核一次,表现突出才能升一级,就是康熙朝的于成龙,乾隆朝的和珅,这些皇帝身边的红人,也得一步一个脚印地往上爬,没听说谁能一口气跳十几级的,就连曾国藩那个“十年七迁”,在当时已经算是神速了,可跟杜翰比起来,还是慢了不少。
![]()
杜翰的这段传奇并没有持续太久,咸丰皇帝一去世,他成了顾命八大臣之一,后来碰上辛酉政变,杜翰不赞成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结果站错了队,一下子失了势,被革职流放,结局相当落寞,人生的大起大落真是让人唏嘘,杜翰的故事,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政治斗争瞬息万变,谁也说不准明天会怎样。
![]()
回过头来看杜翰的升官路,家庭背景,皇帝的个人情感,当时的政治需要,各种因素都凑到了一起,他爹的功劳是基础,但清朝历史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他这样飞升的个例,特殊的时代造就了特殊的人物,也让我们看到了清朝官场和皇权运作的另一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