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 6 月 4 日,上海虹口区的初夏已有几分燥热,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执行场内却气氛凝重。随着死刑注射完毕,故意杀人犯朱晓东的生命走向终结,这个将妻子杨俪萍藏尸冰柜 105 天的男人,终于为自己的恶行付出了代价。
![]()
消息传开后,朱晓东的一位昔日女同学在接受采访时,谈及这位老同学的过往习惯,一句话让无数人脊背发凉:“他从来不和人深交,哪怕坐在一起吃饭,也总像隔着层东西,眼神里藏着说不出的冷。”
这场震惊全国的悲剧,要从 2016 年 10 月 17 日的那个上午说起。彼时,朱晓东与杨俪萍已在虹口区某小区共同生活近一年。前一天刚为妻子庆祝完 29 岁生日的朱晓东,在家中与杨俪萍发生争执,失去理智的他用手死死扼住妻子的颈部,直到对方不再呼吸。
随后,他用被套将尸体包裹,塞进了提前备好的冰柜 —— 这个冰柜,是他案发前特意购买的,连同《死亡解剖台》这类诡异书籍一起,成了他预谋杀人的铁证。
![]()
在之后的三个多月里,朱晓东上演了一出令人发指的 “双面人生”。他先是立刻转走杨俪萍支付宝里的 4.5 万元,接着透支她的信用卡 10 余万元,带着其他异性赴韩国、海南等地旅游挥霍,用妻子的身份证开房约会。
为了掩盖罪行,他模仿杨俪萍的语气给亲友发微信,编造 “去香港培训”“出差” 的谎言,甚至在杨俪萍的朋友圈更新动态,企图制造妻子仍在世的假象。而阳台冰柜里的遗体,成了这个家里最恐怖的秘密。
直到 2017 年 2 月 1 日,临近春节,在父母的劝说下,朱晓东才选择投案自首。但在庭审中,他始终否认自己有预谋杀人,更未表现出丝毫悔意。
![]()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在二审判决中明确指出,朱晓东的所作所为 “自私、冷漠已经远远突破了人性的底线”,即便有自首情节,也不足以从轻处罚,最终维持死刑原判。
朱晓东伏法后,他的过往逐渐被更多人提及。那位不愿具名的女同学回忆,学生时代的朱晓东就显得格外 “孤僻”,和同学相处时总是保持距离,“比如大家一起聚餐,他很少主动说话,别人开玩笑他也只是扯扯嘴角,眼神特别淡,好像什么事都勾不起他的兴趣”。
更特别的是,他对 “私人空间” 有着近乎偏执的要求,“那时候住宿舍,他的柜子永远锁着,东西绝不允许别人碰,哪怕是借块橡皮,他都要盯着你还回来”。
![]()
这种性格特质,在他与杨俪萍的婚姻中也逐渐显露。据杨俪萍的父母后来回忆,女儿婚前性格开朗,爱打扮、爱社交,婚后却渐渐变了样 —— 以前从不碰大蒜等刺激性食物的她,开始跟着朱晓东吃;衣柜里的精致衣裙换成了休闲卫衣,与家里的联系也越来越少。
而朱晓东在婚后的表现更显异常:他从工作单位离职,却让杨俪萍以 “陪同赴香港培训” 为由辞职,一步步将妻子与熟悉的生活圈剥离。
案件审理期间,有个细节令人唏嘘。杨俪萍遇害前三天,曾给母亲洪桂珍打电话说想吃火锅,当时洪桂珍因身体不适答应 “过两天再做”,没想到这成了母女俩最后的对话。
![]()
后来每当想起这事,洪桂珍都忍不住落泪:“要是那天我强撑着给她做了火锅,是不是就能多陪她一会儿?” 而杨俪萍的父亲杨敢连,每次开庭都会穿上印着 “杀人偿命” 的 T 恤,这位退休公务员用最朴素的方式,坚守着对女儿的告慰。
2020 年 6 月 4 日,朱晓东被执行死刑的当天,杨敢连和洪桂珍去了女儿的墓地。没有多余的话语,夫妻俩在墓碑前站了许久。杨敢连后来对邻居说:“终于能给俪萍一个交代了,她泉下有知,应该能安心了。”
那之后,洪桂珍开始偶尔下楼看老姐妹们跳广场舞,虽然还没勇气加入,但这个细微的变化,成了这个破碎家庭走出阴霾的微光。
![]()
回看整个案件,朱晓东昔日女同学提及的 “冷漠疏离”,或许早已是他人性缺陷的外露。那些藏在日常细节里的异常,那些突破边界的偏执,在日积月累中埋下了悲剧的种子。法律最终给了受害者公道,但这场悲剧留下的警示,却值得每个人深思。
本文系社会新闻/真实案件改编,本文图/选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