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5日,TOP小编中国科学金属所所官网时发现,该所2025年新增3位青B(原优青项目)。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布了2025年度基金集中申请期部分项目评审结果,我所共获批基金项目70项,创同期最好成绩。其中获批面上项目31项,资助率为20.9%;青年基金项目(C类)34项,资助率为31.7%。获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3项,重点项目和重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各1项。
我所高度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工作,积极贯彻落实我院关于“基础研究十条”的相关要求。组织召开政策宣贯会、经验交流会,开展申请书所内初评,严格把关申请书形式审查,组织所内试讲,多措并举地提升我所基金申请质量。
今后金属所将继续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组织申报工作,不断创新管理模式,强化项目申报情况摸底调研,为科研人员提供更精准的服务,推动我所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
![]()
个人简介
![]()
徐伟,1992年5月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获得者(2025)。入选中国科协第八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以及沈阳市杰出人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基金等项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纳米结构铝合金的研究,旨在利用纳米尺度低能晶界调控铝合金的结构与性能,以第一/通讯作者在Science、Advanced Materials、Acta Materialia等期刊发表论文 1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 项。
![]()
张龙,1988年3月生,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获得者(2025)。2016年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非晶合金及其复合材料、高熵合金等新金属材料研究。
![]()
谭浩,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B类)获得者(2025)。2020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
主要围绕半导体材料在光催化资源小分子转化方面所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吸光能力弱、载流子复合严重、缺乏高效表面活性位等,设计新结构光催化材料并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如下:单原子光催化材料开发设计研究;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资源小分子(H2O,O2,CO2等)转化方面应用研究;光催化器件设计组装及其在能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
编辑、审核: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TOP大学来了”综合自“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