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0月4日讯 碧波荡漾,海天一色。在胶州湾下86米处,机器轰鸣声此起彼伏,呈现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海天号”盾构机正稳步向前掘进。
青岛胶州湾二隧项目毗邻大海施工,最近处距离胶州湾仅10米。每日,成群的海鸥在空中翱翔,落日的余晖倾洒在海面上,工地、大海与天空共同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卷。盾构机宛如一条钢铁巨龙,在地下深处缓缓掘进,将坚硬的岩石一点点破碎、推进。
国庆期间,十四局胶州湾二隧项目部共有400余人坚守岗位,紧紧抓住秋季施工的“黄金期”,争分夺秒地推进工程进度。他们深知,胶州湾二隧作为一项超级工程,对于完善城市交通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非凡。在这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他们舍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毅然坚守在施工一线。
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类机械设备,严格依照施工规范进行每一道工序。技术人员则时刻关注着盾构机的运行参数,确保安全有序掘进。他们用汗水和坚守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我在胶州湾第二隧道操作盾构机两年半了,这个假期坚守岗位,虽然不能回老家过节,但是看着工程一天天推进,心里还是特别有成就感。虽然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想到我们的努力能为青岛的城市发展做出贡献,一切都值得。”1997年出生的李文渊,老家在甘肃张掖,他先后参建南京和燕路项目、苏州桐泾路项目、江阴靖江长江隧道项目以及青岛胶州湾二隧项目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盾构掘进经验。
在工作之余,李文渊也会通过视频和远在甘肃的家人聊聊天。虽然隔着屏幕,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他充满动力。他希望自己能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发挥专业技能,为胶州湾二隧项目的早日贯通贡献更多力量,也为青岛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胶州湾第二隧道项目全长17.48公里,隧道海域段长9.95公里,连接青岛西海岸新区与东岸主城区。该工程由两条主线隧道和一条中间服务隧道组成,设计时速80公里,兼具客运与中小型货运车辆跨海通道的功能,是目前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综合实施难度最高的海底道路隧道。隧道建成后,青岛将迎来“双隧时代”,促进胶州湾两岸一体化发展。
目前,十四局承建标段的“一大一小”两台盾构机正在稳步推进。“海天号”盾构机掘进已超2700米,完成合同里程的80%;“国信号”盾构机目前掘进4000余米。
“国庆期间,我们坚守岗位,抓安全、保质量,严格按照施工计划和安全规范作业,重点紧盯关键工序的质量把控,确保关键施工工序的连续性。节日期间,我们一线管理人员带班巡查,对大型设备进行了节前专项维保,对工友也进行了安全交底。越是节假日,思想越不能松懈,要确保施工现场万无一失。”中铁十四局胶州湾第二隧道盾构经理陈宗凯表示。
据中铁十四局胶州湾二隧项目总工王君平介绍,盾构区间地质条件复杂,长距离穿越全断面硬岩,其中包含多处断层破碎带,且盾构机将在海中接收及洞内拆解,对盾构掘进提出了更高要求。
自进场以来,中铁十四局建设团队会同国内外专家研究论证,结合大盾构施工经验和技术积累,对盾构设备的刀盘形式、刀具类型、耐压耐磨能力、后配套等进行针对性设计,创新应用多项前沿技术,“量身”打造高配版穿海“利器”。
夜晚降临,海风吹拂着工地。工地上的灯光亮起,与海面上的渔火相互映衬。建设者们围坐在简易的餐桌旁,分享着一天的工作心得。他们既谈论着工程的进度,也憧憬着项目建成后的美好景象。尽管工作辛苦,但他们的眼神中始终闪烁着希望和坚定。
在这片海天之间,胶州湾二隧项目正一点点从蓝图变为现实。它不仅是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工程,更是建设者们心血与汗水的结晶。随着工程的不断推进,它必将为青岛这座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将在胶州湾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建设者,能参与到胶州湾二隧项目建设中,用坚守为青岛环湾建设添砖加瓦,意义重大。
闪电新闻记者 贾方政 通讯员 丁翔 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