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27日晚,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高乐山镇小模村体育公园篮球场,照明灯刺破暮色、亮如白昼。当裁判终场哨声响起,最后一场对决的比分定格在101:100的精彩瞬间,球场观众的欢呼声、锣鼓声瞬间响彻山坳——大地流彩・2025年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 BA”)中部赛区在此圆满落幕。从9月20日开赛到收官,8天时间里,来自江苏、安徽、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支农民代表队、240余名球员,在这片富硒土地上展开56场激烈角逐。他们不仅献上了一场场热血沸腾的篮球盛宴,更以“体育搭台、文化唱戏、产业赋能”的节奏,奏响了咸丰乡村振兴的昂扬乐章。
球场间的热血:
草根球员演绎乡土本色
“村BA”的魂,在“农民主体”;“村 BA”的热,在“乡土本色”。本次中部赛区的20支队伍,清一色由农民球员组成——他们中,有扛着锄头种过田的庄稼汉,有背着背篓采过茶的茶农,有守着摊位卖过货的个体户。白天,他们是扎根乡土的劳动者;夜幕降临,便化身球场上的追梦者。从海拔4000多米的西藏高原到平原沃野的江苏乡村,从黄土高原的甘肃村落至武陵山区的湖北咸丰,11个省份的球员跨越山河相聚,只为赴一场属于农民的篮球狂欢。
![]()
8天赛程里,赛场内外始终萦绕着“热血与温情并存”的氛围。最终,经过多轮淘汰,湖北咸丰代表队凭借主场优势与稳定发挥,携手四川马边代表队、江苏东台代表队、江苏昆山代表队、河南济源代表队,成功拿到10月赴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台盘村参加全国总决赛的“入场券”。在拿到总决赛入场券后,咸丰队王超说:“咱们也能打进全国总决赛,给咸丰争光了!”
![]()
收官当晚的决赛,更是将赛事氛围推至顶峰。球场内座无虚席,广场大屏幕前挤满观众,不少没抢到入场券的观众在球场外徘徊,守着村味小摊吃着小吃,听着场内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咸丰加油”“咸丰必胜” 的旗子在人群中挥舞,每当场上出现精彩扣杀或巧妙传球,欢呼声便穿透夜空。“以前村里难得这么热闹,这次‘村 BA’比过年还喜庆!”小模村村民王大姐说,这8天她场场不落,不仅看球,还帮邻里照看摊位,“大家聚在一起,比闷在家里有意思多了”。
跨省间的共鸣:
赛场内外结下乡村情谊
“虽然没晋级,但我收获了朋友!”甘肃队球员张星龙笑着说,这场比赛让他结识了不少外地球员,四川马边队的阿巫军长还跟他约好:“下次去甘肃看草原,来四川吃烤乳猪!”
![]()
这些来自不同省份的农民球员,虽说着不同方言,却有着同样的热爱。西藏贡嘎队的训练时间只有五六天,队员大多是牧民,从没打过这么大的比赛,却拼到了最后一刻。“咸丰人特别热情,我们学到了很多!”队员格桑达瓦说娃,“明年还参加‘村 BA’,争取打进总决赛!”
![]()
四川马边队虽惜败,却赢得了全场尊重。赛后,湖北咸丰白茶队主动邀请他们一起吃腊肉、喝白茶。“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咸丰人太热情好客了!” 阿巫军长说,期待全国总决赛,再跟咸丰队“比一场”。
融合中的破圈:
赛事流量变乡村发展增量
“村 BA”从来不只是“打球”,更是整合乡村资源的“平台”。本次中部赛区坚持“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思路,围绕赛事打造的 “村游逸市・丰年礼集”“农趣嘉年华”“夜间文化活动”等配套项目,让“赛事流量”实实在在转化为“乡村消费增量”,更让游客沉浸式感受咸丰的乡土魅力。
![]()
这些配套项目里,最热闹的要数球场旁的“村味大集”——20个小吃摊、36个展位、30余个流动摊贩,成了咸丰农特产品与非遗文创的“展销窗口”。咸丰白茶、咸丰麻糖、土家绣花鞋、富硒大米、富硒鸡蛋、土家腊肉、恩施土豆等20余种特色产品整齐陈列,摊主全是当地农户或非遗传承人。
![]()
恩施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咸丰麻糖制作技艺传承人肖兴国,在摊位前兴致勃勃地算起销售账:“带来的货就剩桌上这点了——要不是中间下了几场雨,早就卖空了!这几天光麻糖就卖了5000多块。”
![]()
土家油茶汤摊主王豆豆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以前每天最多卖80碗油茶汤,‘村 BA’一开赛,直接涨到300多碗!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收摊,我的手基本没停过——既要快速舂出油茶香,又要给排队的客人递汤,连喝口水的时间都少。”她算过,每天销售额接近5000元,8天下来总销售额达到了4万元。
![]()
在甘肃省平凉市特色农产品展位区,静宁的苹果和果干制品也很受欢迎,吸引不少参观者驻足品尝、购买。摊主潘晓燕说:“这是我第一次来咸丰,这儿的人特别热情。活动下来,带来的产品全卖空了,一共卖了15000多块,感觉特别好!”
变迁中的活力:
村BA激活乡村新气象
“为了办‘村 BA’,村民们主动找上门,自告奋勇拆旧棚屋!” 说起村里的变化,小模村党支部书记刘新华满是自豪。早在赛事举办前三个月,村里就启动了环境整治——破旧棚屋拆了、杂乱柴火堆清了,还新修了景观带和健身步道。“大家都说,得把小模村最好的样子,留给八方来客!”
![]()
赛事期间,小模村委会同乡村振兴工作队,一起组织了50多名志愿者忙前忙后:有的帮外地游客指路,有的维护赛场秩序,还有的主动当 “临时导游”,给游客推荐唐崖土司城址、坪坝营景区和咸丰白茶。“以前村民各忙各的,碰面顶多打个招呼;现在一起服务赛事,你帮我搭把手,我替你盯会儿岗,邻里关系热络多了!”刘新华说,村里还专门组建了保洁队,赛后每天都会来打扫球场;这刚启用的高标准篮球场,以后会多办篮球赛、组织训练,绝不让场地闲置,要让它实实在在发挥价值。
更让刘新华惊喜的是,“村BA”还带活了村里的旅游和消费。从贵州榕江“村超”发源地来的石庆龙,在篮球场周边的小模村李家院子和村民李素香一起开了家贵州菜餐馆。开业以来,“酸汤牛肉”“干锅牛肉”等特色菜成了“爆款”,每天都坐满客人,有的是看完球来的球迷,有的是来旅游的游客,还有的是周边村的村民,大家吃了都夸好,纷纷说“下次一定再来吃”。有人好奇地问石庆龙,“怎么想到来小模村开餐馆?”他只是笑着不说话,眼里却藏不住对这片土地的认可——他知道,是“村 BA”带来的热闹,让他看到了这里的商机和活力。
![]()
“以前总觉得油茶汤就是咱本地人的家常味,没想到现在能成咸丰的‘小名片’!”王豆豆说,“村 BA”期间,常有客人特意绕到她的小摊喝汤,还说“看比赛视频时就记住这口味道了”。她回忆起不少暖心事:有次一群穿红色球衣的球员打完球就来喝汤,边喝边喊“这汤比运动饮料还解乏”,后来每次比赛结束,这群人准会来光顾;还有外地球迷,喝完汤会掏出手机拍她舂茶汤的过程,说“要把咸丰的味道拍给家人看”。
最让王豆豆感动的是决赛那天——她忙得连午饭都忘了吃,隔壁卖米豆腐的大姐没多说啥,直接端来一碗热饭,还帮着给客人的油茶撒葱花。“我觉得这球赛不光聚了人气,更把咱咸丰人的热乎劲儿、实在劲儿,全聚到一块儿了!”
规划中的未来:
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续新篇
据了解,近年来,咸丰县始终把农民体育事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不仅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篮球赛事机制,还在全县各村(社区)建成文体广场、篮球场、健身步道等各类运动场地200余处,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健身”。此前,咸丰已成功承办湖北省“村BA”总决赛,既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也培育了深厚的群众体育氛围——每到农闲时节,各村的篮球场都挤满打球的人,有的村还组建了自己的篮球队,定期开展“村际赛”。
![]()
更重要的是,咸丰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中国天然氧吧坪坝营” 等优质文旅资源,早已探索出“体育+文旅”的融合路径。此次“村BA”期间,不少游客看完比赛后,专程前往唐崖土司城址感受历史底蕴,或去坪坝营体验“天然氧吧”的生态魅力,直接带动周边民宿、餐馆入住率大幅提升。
对于未来,咸丰已有清晰规划:将以此次“村BA”为契机,进一步深化“体育+文旅”模式,推广“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一方面,把“村BA”与唐崖土司城址、坪坝营等景区联动,设计“观赛+文旅”精品线路,吸引更多游客走进咸丰;另一方面,持续举办“村BA”“村跑”“森林马拉松”等群众体育活动,让赛事成为常态化的“乡村名片”,不断将 “赛事流量” 转化为 “发展增量”,带动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非遗传承等产业发展,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持久动力。
9月27日晚,随着最后一盏照明灯熄灭,“村BA”中部赛区的喧嚣渐渐散去,但小模村的热闹并未停止——村民们还在讨论比赛的精彩瞬间,摊主们忙着整理剩余货物,工作人员则开始规划场地后续利用。“‘村 BA’落幕了,但乡村振兴的好戏才刚开始。”刘新华说,未来,这座新建成的体育公园,将继续用于村民日常健身、赛事举办,“让体育真正融入乡村生活,让农民的日子既有烟火气,更有奔头”。
![]()
据悉,本次全国和美乡村篮球大赛(“村BA”)中部赛区活动,由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体育总局群众体育司指导,中国农民体育协会(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群体部、湖北省农业农村厅、湖北省体育局、恩施州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篮球协会提供技术支持。各级部门协同发力,为这场农民的体育盛宴保驾护航,也为乡村振兴写下了生动注脚。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网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