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我们这栋楼的居民就没睡过一天安稳觉,今天总算是能开窗通风了!”虹口阿婆在房屋中饲养流浪猫,自己却另有住处,倒是让“猫屋”周边的邻居苦不堪言。日前,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办结一起由居家饲养流浪猫引发的邻里纠纷执行案件,小猫有了新的安身之处,邻居们也终于能睡个好觉了。 判决之后,法官上“猫屋”却被拒之门外
年过七旬的徐阿婆平时喜爱猫,陆续收留了数十只流浪猫养在家中。然而,这份爱心,却在不知不觉中演变成了邻里矛盾的导火索——浓重刺鼻的异味日夜飘散,半夜敲盆喂猫扰人清梦,脏乱差的卫生环境严重影响了邻居们的正常生活。忍无可忍,邻居们诉至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法院。
![]()
法院经审理,依法判决徐阿婆须将饲养的猫全部迁出房屋,消除影响,排除妨害。但徐阿婆拒不将屋内的猫咪搬离。于是,邻居们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这么多猫该如何妥善安置?
前往现场调查前,执行法官向徐阿婆所在小区的居委会打去电话,希望通过居委会“人熟、地熟”的优势,了解徐阿婆的想法。不久,居委会回电,徐阿婆联系上了,但她听说是法院的人找她,特别抵触。同时,居委还表示,徐阿婆是孤寡老人,长期独自一人在家。法官一边叮嘱居委会配合做好徐阿婆的情绪安抚工作,一边抱起卷宗,即刻出发赶往徐阿婆家一探究竟。
徐阿婆养猫的房屋在一楼。刚进楼道,一股异味先扑鼻而来,来到徐阿婆家门前,法官确定这股味道是从门里溢出来的。敲门没人回应,法官正准备看一下房屋四周的情况,遇到邻居从楼上下来。
看到法院执行,邻居们的情绪也绷不住了,对法官倾诉满腹苦水,“徐阿婆在小区另有住处,这里不住人,是纯粹的‘猫窝’。”“法官,这几年我们这些邻居深受其害,你看我胳膊上的一片一片的红肿,这是跳蚤咬的。”“只要法院想办法把门打开,剩下的事我们自己解决。”
法官对居民们的苦楚表示理解,但也拒绝了邻居们“粗暴治标”的提议,这既会让邻里间的裂痕变成无法弥合的鸿沟,也无法阻止徐阿婆日后可能重蹈覆辙。
徐阿婆人在家,却拒绝法院进门,屋内饲养的猫的数量和权属状态难以确定,让案件执行更为棘手。
打开“猫屋”,虚弱的猫住在杂物堆里
门难进、猫难安置,是这起案件的两大难点。
由于徐阿婆一直不肯出面,也拒绝跟法院正面沟通,法院只能依法采取强制手段,作出法律文书责令徐阿婆支付迟延履行金,并冻结了徐阿婆银行卡上的相应金额。钱款冻结之后,许是力度不大,徐阿婆依然没有什么反应。于是,法院再次作出了预罚款通知,强调如若仍拒不配合法院执行,将依法正式出具罚款决定书。这一次,徐阿婆终于出面了。
而一场刚柔并济、充满温情的执行“突围”也开始了。
7月23日上午,徐阿婆到法院谈话,为了利用好这次谈话时机,法院做好了两手执行预案,能谈则谈,如果不能谈,为了防止徐阿婆转移猫咪,造成新的邻里纠纷,当天将进行强制执行。通过前期跟街道数次沟通,法院提前找到了一家信誉良好、有丰富经验的动物保护公益组织,协助抓猫;通过三所联动机制,民警也在现场维持秩序;为应对徐阿婆出现情绪激动的情况,社区医生也在现场参与执行行动。
当天上午,执行局局长在法院接待徐阿婆,执行谈话中,徐阿婆确认屋里所有的猫都是流浪猫,但提到迁猫时,徐阿婆始终固执己见。做不通徐阿婆的工作,法院决定强制执行。
执行现场,开锁人员开始破锁,一道门打开后,开锁人员刚要走,发现门后还有门,最终连破三道门,才打开了徐阿婆的房屋。
屋外烈日炎炎,屋里昏昏暗暗,窗户被木板封死,阳光艰难地挤过木板缝隙落在屋内,眼前的景象让人揪心。
说是“家”,更像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杂物堆积如山,地面污渍斑斑,蟑螂横行,空气中混合着浓烈的异味。而在这片狼藉中,数十只瘦骨嶙峋的猫咪瑟缩着,它们毛发打结、眼神怯懦,不少身上带着明显的炎症痕迹,有的甚至虚弱得连叫声都显得有气无力。
更重要的是,这满屋狼藉背后是更深层的问题——老人年事已高,她那份对小动物的关爱,早已力不从心,无法为这些依赖她的生命提供真正健康的庇护。
终于解决,老人放下心结猫有了新家
显然,执行的核心目标不是“消灭”这份爱心,而是“转化”它,为老人的善意,为这些无辜的生命,也为饱受困扰的邻里,共同寻找一个充满希望的出口。
打开“猫屋”后,动物保护公益组织第一时间将猫送往专业宠物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治疗,在猫咪们接受治疗期间,徐阿婆连续一周到法院“抗议”,要求法院还猫。
![]()
为此,执行局每日安排专人接待,法官打开手机,给她看宠物医院发来的视频和照片。一只瘦得皮包骨的猫咪,正贪婪又满足地舔食着营养膏;几只恢复精神的猫咪,在干净宽敞的笼舍里好奇地探索着……
屏幕的光映在徐阿婆布满皱纹的脸上,她的眼神从最初的回避、怀疑,渐渐变成了专注的凝视。她开始会指着屏幕问:“这只小猫刚出生不久,给喂奶了吗?”“这几只平时很亲近,你们可以把它们养在一起。”那屏幕的微光,仿佛一缕柔和的暖阳,正一点点融化老人心中厚厚的坚冰。
一天早上,法官接到了徐阿婆的电话:“你们这些天一直接待我,给我看猫的视频。我现在也想通了,已经联系了一家正规宠物收养所,签了寄养合同,还付了三个月的费用。我想,让它们去那儿吧……”徐阿婆主动提出的解决方案,比任何强制措施都更有力量。
她不仅同意将康复后的猫咪全部送往这家正规收养所,还郑重地在承诺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保证不再带回小区饲养。
终于,困扰小区邻里多年的阴霾终于散去,空气中恼人的气味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久违的平静和呼吸的畅快。事后,法官也多次联系居委会,询问徐阿婆的生活状况,也诚恳地希望居委会能对老人多关心,多照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