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在垃圾正慢慢的消失了。回想十几年前,垃圾可是多的没有地方放,当时有报道称,中国有2/3城市被垃圾包围。
然而,现在随着垃圾焚烧厂越来越多,全国各地的垃圾焚烧厂正面临"无垃圾可烧"的尴尬局面。
更搞笑的是,我们这边没垃圾,印度那边垃圾都堆成山了,有18层楼高,占地面积更是超过40个足球场。
那么,垃圾是怎么被烧到不够用的呢?没有垃圾这些垃圾焚烧厂又该怎么办呢?
![]()
从"垃圾围城"到"垃圾焚烧"
回顾十几年前,"垃圾围城"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一个难以忽视的痛点。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快速集中、消费水平持续提高,城市垃圾产生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
![]()
有数据显示,在2015年,我国城市垃圾产量达到了2.6亿吨,预计到2020年将增长到3.23亿吨,年增长率高达8%-10%,几乎与GDP增速相当。这样惊人的垃圾产量给城市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当时的主要垃圾处理方式是填埋。全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占用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相当于几十个香港的面积!这些垃圾填埋场不仅占用大量宝贵土地资源,还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水源,填埋气体释放造成大气污染,恶臭熏天影响周边居民生活质量。
![]()
面对日益严峻的垃圾危机,各地政府和环保专家开始寻找替代填埋的垃圾处理方案。垃圾焚烧技术因其高效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垃圾的特点,逐渐引起了广泛关注。
据测算,每吨垃圾经过焚烧处理后可以产生400-600度电,一座中等规模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每年可以为数万家庭提供电力供应。这一"变废为宝"的处理方式,不仅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还能提供清洁能源,可谓一举两得。
![]()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的垃圾焚烧行业迅速崛起。特别是近10年来,垃圾焚烧设施建设进入快车道。
最初,我国的垃圾焚烧技术和设备主要依赖进口,但随着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的不断深入,国产化率逐年提高,技术水平也大幅提升。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焚烧炉排技术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能够"自立门户"。
![]()
从2010年开始,政府对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各种优惠政策接连出台,包括上网电价补贴、税收减免、土地使用优惠等。资本市场嗅到了商机,大量投资涌入垃圾焚烧行业,环保企业纷纷布局,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到2020年,我国垃圾焚烧处理已占无害化处理总量的20%左右,相比十年前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垃圾焚烧已成为主流处理方式。
![]()
垃圾焚烧从追赶到超车
垃圾焚烧技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引进消化到自主创新的经典案例。
最初,我国的垃圾焚烧发电厂主要依赖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技术和设备。这些国家在垃圾焚烧领域有着数十年的经验积累,技术成熟,运行稳定。然而,进口设备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后期维护成本高,给项目运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企业开始加大研发投入,引进消化再创新。通过技术合作、联合设计、逆向工程等多种方式,国内企业逐步掌握了垃圾焚烧的核心技术。从最初的关键部件国产化,到现在全套设备的自主研发生产,中国的垃圾焚烧技术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在某些方面"领跑"的转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企业根据国内垃圾特点,对传统焚烧技术进行了针对性改进。与欧美日等国家相比,中国的城市生活垃圾含水率高、热值低、成分复杂,这给焚烧处理带来了不小的难度。为此,国内企业开发出了适应中国垃圾特性的炉排设计、燃烧控制和烟气净化技术,不仅提高了焚烧效率,还降低了污染物排放。
![]()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中国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在环保排放标准上也不断迈上新台阶。最新建设的一批垃圾焚烧厂,烟气排放指标已全面达到甚至优于欧盟标准,二噁英等有害物质排放控制在极低水平。一些示范项目还实现了近零排放,大大减轻了公众对焚烧厂环境影响的担忧。
除了技术进步,中国的垃圾焚烧厂在建设规模和速度上也创造了世界纪录。以北京为例,首钢生物质能源项目日处理垃圾能力达到3000吨,是亚洲最大的单体垃圾焚烧发电厂之一。而在建设速度上,中国的垃圾焚烧厂从立项到投产往往只需18-24个月,比欧美国家快1-2年。
![]()
截至2023年8月,中国已建成运营的垃圾焚烧厂数量达到925座,远超其他国家。这些焚烧厂的日处理能力达到103.5万吨,若满负荷运转,一年可处理3.7亿吨生活垃圾。这一数字令人震撼,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全球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最强的国家。
现在从紧缺到过剩的尴尬转变
然而,就在人们为垃圾焚烧行业的蓬勃发展而欢欣鼓舞时,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垃圾不够用了!
是的,你没看错。曾经让我们头疼不已的垃圾,现在居然成了"稀缺资源"。这种看似荒谬的现象背后,其实反映了垃圾焚烧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
![]()
根据统计数据,中国现有垃圾焚烧厂若满负荷运转,年处理能力约为3.7亿吨。然而,我国城市和县城的生活垃圾年清运量仅为3.11亿吨左右。这意味着,即使把所有垃圾都送去焚烧,仍有约6000万吨的产能缺口!
而实际上,并非所有垃圾都适合焚烧处理,一些不可燃物、有害废物等需要采取其他处理方式,这使得可用于焚烧的垃圾量进一步减少。
![]()
垃圾焚烧产能过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各地政府在环保压力下纷纷上马垃圾焚烧项目,有些地方甚至不顾实际需求盲目规划建设,导致区域内产能严重过剩。
其次,垃圾分类的推进使得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被分流,减少了进入焚烧厂的垃圾量。此外,一些地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模式变化,也使得垃圾产生量增长不及预期。
![]()
面对产能过剩的困境,焚烧厂运营企业也在积极调整战略。
一方面,加强与垃圾分类体系的协同,提高焚烧处理效率;另一方面,开发小型化、模块化的焚烧设备,向县城和乡镇等垃圾处理市场下沉,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开始"走出去",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特别是东南亚、非洲等垃圾处理需求旺盛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反观印度,居然有一座高达65米的垃圾山。它也被印度人称为“耻辱之山”,占地面积超过40个足球场。印度本来计划从去年起停止在这片场地填埋垃圾,但后来又推到了明年。
![]()
仔细想想,如果中国到印度帮忙建垃圾焚厂可能会大有前途,但印度人的过去对外资企业的种种恶行也属实让人望而却步。现在这局面,真可谓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从垃圾围城的噩梦,到垃圾焚烧的曙光,再到当下产能过剩的尴尬,中国的垃圾处理之路虽然曲折,但方向是明确的——那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条路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每一步都是值得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