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消息来了!河南教师职称评审,正迎来一场意义深远的“地震式”改革!
9月26日,河南省人社厅、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我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价标准的通知》,直指过往评审中的痛点、难点,旨在让职称评价真正回归教学、回归育人、回归教师本身。
一、破除“唯证书论”,为教师实质性减负
这是本次改革最核心、最得人心的变化!
- 评比表彰“下岗”了:文件明确,各类评比表彰不再作为职称评价的业绩成果。这意味着,那些与日常教学关联不紧密的“光环”,终于不再是硬杠杠。政策倾斜保留,但普通教师无需再为此耗尽心力。
- 优质课“卸下重担”:曾让无数教师“又爱又恨”的优质课、示范课等,不再是申报职称的“必备”业绩!它被调整到“能力经历”中进行评价,且不再对奖励层级、等级做限制。单位推荐时,可作为重要参考,但不再是“一票否决”的生死线。这相当于给老师们松了绑,让优质课回归其交流、提升教学水平的本源,而非晋升的“敲门砖”。
- 学科竞赛奖“退居二线”:同样,学科竞赛奖励也不再作为硬性的业绩成果,而是纳入“素质教育”能力中进行考察。
共鸣点: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打破“证书内卷”,引导教师从疲于奔命地攒材料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每一堂常规课、每一次与学生的真心交流上。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期盼的吗?
二、突出“育人实绩”,班主任和少先队工作的春天来了!
文件旗帜鲜明地提出:突出育人管理工作导向!
长期从事班主任、少先队等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成效,将成为单位推荐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那些在管理岗位上默默付出,用爱和智慧点亮学生心灵的老师们,你们的辛苦付出将被看见、被尊重、被重奖!职称评审的天平,正在向这些“隐形”却至关重要的育人工作倾斜。
共鸣点:终于,不只是“教书匠”,更是“引路人”的价值得到了官方认证!班主任的苦与累,职称评审终于“看得见”了。
三、讲课答辩升级,舞台更大,考察更全面
想靠“临阵磨枪”混过答辩?不行了!新政下的讲课答辩全面升级:
- 时间延长:延长5-10分钟,给你更充分的展示时间。
- 模式细分
- 教师:“现场讲课+课后反思”,重点看你的真本事和教学智慧。
- 教研员:“现场讲课+观课评课”,重点考察指导能力。
- 书记/校长:“现场讲课+治校方略阐述”,重点看你的办学理念和管理水平。
- 优秀比例提高:从15%提升至20%,答辩优秀者将在评审中被优先考虑
共鸣点:这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课堂才是教师的主战场,真才实学才是硬通货。准备好你的教学思想,亮出你的教育智慧吧!
四、实行“好中选优”,激励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新政探索“好中选优”模式,设定了通过率上限(正高不高于80%,副高不高于90%)。这并非为了卡人,而是为了提高评审质量,让真正优秀的教师脱颖而出。评审将更注重在专家评议和讲课答辩中发现“千里马”。
共鸣点:竞争虽更激烈,但赛道变得更公平。这激励我们不断精进业务,做一名无可替代的“好老师”,而不是一个只会准备材料的“评审员”。
五、给校长书记们“划重点”
专职从事教育管理的书记、校长们,今后申报高级职称,仅限“教育管理”专业,并对任职年限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体现了分类评价的科学性,让“教育家办学”有了更专业的晋升路径。
结语与呼吁:
河南此次教师职称改革,拳拳到肉,招招务实。它不仅仅是一次标准的调整,更是一次价值的重塑——它告诉我们,教育的价值在于课堂,在于学生,在于日复一日的育人耕耘,而不在于一摞摞冰冷的证书。
这无疑是河南广大中小学教师的福音,是迈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步。让职称回归本职,让教育回归初心,这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点赞和期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