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的篇章为《 顺着历史学古诗 》—— 《早发白帝城 》 。
《早发白帝城》由“诗仙”李白,在流放夜郎的路上,途经白帝城 所作。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白帝就是白帝城,在重庆奉节的白帝山上,是两汉之间公孙述割据四川时修造的堡垒。因为当年这座城里有一口经常冒出白气的古井,公孙述认为这是“白龙献瑞”,于是自称“白帝”,这座城也就叫成了白帝城。
江陵是今天湖北的荆州。
清晨出发,那白帝城仿佛缭绕在彩云之间,
千里之外的江陵,我一日之内就已回还。
耳畔只听得长江两岸猿声啼叫不止,
轻快的小船早已飞过了万重青山。
诗中清清晰可见白帝城之高,清晨彩云之美,归家心情之愉,舟行千里之迅,猿啼不绝之欢,进入坦途之乐。
![]()
《荆州记》中说:“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荆州记》又说:“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文中不可避免的透露出哀婉之情。
在这个蓝本之上,李白创作的这首《早发白帝城》,丝毫不见哀婉,反而充满轻松与快乐,这就要归因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了:
“安史之乱”爆发后,唐玄宗往西逃跑,逃跑的过程中,他下了一道诏令,让所有在外地的儿子都自行组织抵抗。
永王李璘在江陵拉起了一支军队,声称讨伐叛军。讨伐叛军需要宣传,李璘就邀请当时正隐居在庐山的李白参加自己的军队。李白觉得这既是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机会,又是给国家效力,就接受了,还给李璘写了不少赞美诗。
但没想到,永王不去打安禄山,反倒要割据江东。唐肃宗派人讨伐,李璘兵败被杀,李白也被抓了起来,靠着朋友们多方营救,避免一死,改为流放夜郎(贵州桐梓)。
李白当时58岁,暮年遭难。可是,特别幸运,他刚刚走到白帝城,朝廷就因为遭受旱灾,宣布大赦天下,流放的人不用去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李自创作了这首《早发白帝城》。
后来,人们也往往用这两句诗来表达苦尽甘来、一往无前的人生经验。
不得不说,除了天赋,喜欢喝酒、作诗、看景、交友外,李白是有点子“气运”在身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