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撰文:长征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臧远胜教授、王湛教授团队领衔的APICAL-CRC研究取得重要突破,2025年9月16日,研究结果论著刊登于国际著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STTT,影响因子52.7分,中科院1区Top)。该研究“全球首次”在晚期结直肠癌(mCRC)的一线治疗中采用小分子多靶点抑制剂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去化疗”靶免新方案,取得了良好疗效,展现较好耐受性,为该类广大患者带来兼顾“高效”和“低毒”新方案的曙光。
![]()
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长期依赖于高强度化疗(如FOLFOX或FOLFIRI)联合靶向治疗,存在两类痛点:对于体力状况较好(ECOG PS 0~1)的患者,常伴有恶心、呕吐、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惧怕化疗,少数患者抗拒化疗;而对于体力状况较弱(ECOG PS 2)等的患者,因其无法耐受标准化疗,在化疗方案的研究阶段即被排除在研究对象之外,因此缺乏治疗的循证依据,常只能减少药物种类或减低药物剂量后化疗,疗效欠佳,耐受性差,生存期较短。
面对临床上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的上述两类痛点,该团队设计和开展了“模拟真实临床场景和需求”的创新研究,在总的30例晚期结直肠癌研究对象中:15例患者的体力状况为PS 0~1,即该类患者原本是被研究团队推荐接受指南上标准的化疗联合靶向治疗的,但此部分患者的诉求是,如果要做化疗,他们宁可放弃治疗(为遵循伦理原则,历时4年,共筛选纳入15例该类强烈抗拒化疗的患者);15例的体力状况为2分,此类患者原本就无法耐受标准的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渴求优质替代方案。
研究结果发现,多靶点抑制剂(安罗替尼)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信迪利单抗)的“去化疗”靶免新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喜人:客观缓解率(ORR)为48.3%,疾病控制率(DCR)为89.7%,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达8.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达22.9个月,数据媲美传统化疗联合靶向方案(如TAILOR试验中位OS 20.7个月);且靶免新方案的安全性卓越:≥3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TRAEs)发生率仅13.3%(显著低于标准化疗方案的50%-70%)。不良反应如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等可控,无治疗相关死亡。
![]()
![]()
研究者进一步探索了靶免新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优势人群,包括三类:第一类是“非肝转移患者”(研究对象中无肝转移患者的ORR达70%,mPFS 14.9个月);第二类是“体力状况评分较好”(ECOG PS 0~1患者ORR 66.7%优于ECOG PS 2分者的21.4%,但后者疗效仍优于历史对照);第三类是“特定基因标记物”(ARID1A突变或预示更高ORR 100% vs 野生型40%;KRAS/FLT4突变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
APICAL-CRC研究聚焦于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治疗,却意外地为后续的治疗打开了“治疗窗口”:研究中92.6%(25/27)的患者后续成功接受了二线治疗(其中18例接受双药化疗,1例接受三药FOLFOXIRI化疗)。2例患者实现了转化切除(手术)。在11例初始ECOG 2分的患者中,后续治疗得以顺利进行。
APICAL-CRC研究的意义:
1. 填补关键空白:为抗拒化疗的PS 0~1分和无法耐受化疗的PS 2分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提供了高效、低毒的“去化疗”新选择;
2. 创新治疗模式:实践“温和诱导(去化疗)+后续强化(化疗/手术)”策略,最大化患者全程生存获益。
3. 优势人群细分:在免疫和靶向等新药物加入肠癌治疗格局的新时代,采用基因标志物鉴定治疗获益优势人群的需求日趋增强。
APICAL-CRC研究的结论:
APICAL-CRC研究首次证实了靶免“去化疗”新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肠癌的价值,开创性地为由主、客观原因造成的“化疗不耐受”临床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以低毒高效的“去化疗”方案开启治疗大门,帮助脆弱患者赢得宝贵的生存时间和接受后续治疗的机会,也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医疗理念的生动实践。
作者简介
该论文的通讯作者为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臧远胜教授,第一作者为该研究的临床实施负责人王湛主任医师。共同第一作者为长征医院肿瘤科秦保东副教授、叶晨阳主治医师、东方肝胆外科医院放疗科王妙苗主任、海军特色医学中心肿瘤科原凌燕主治医师、长征医院肛肠外科姚厚山副教授。
通讯作者
![]()
臧远胜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肿瘤学教研室主任、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组组长。先后获评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上海市公共卫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东方英才-拔尖人才、上海市健康科普杰出人物。兼任中华医学会肿瘤支持康复治疗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多原发/不明原发灶肿瘤学组副组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等职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大专项子课题、国家卫健委课题、上海市科技创新行动计划项目等课题十余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
BMJ
STTT(2篇)、
Nat Commun
JTO
JEM
JITC(2篇)、
EJC
IJC等1区SCI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抗癌必修课》丛书、《肿瘤一本通》丛书等,前者荣获“全国优秀科普作品”称号。
第一作者
![]()
王湛
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兼任中国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疑难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舒缓治疗学分会常务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精准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以第一作者在
STTT
EJC
JTM等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多篇。主编《抗癌必修课》肠癌分册。
本文来源:医学界肿痛前沿
责任编辑:Sheep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