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上午,一场跨越4200公里的微米级眼科手术在广州与乌鲁木齐之间成功施行——全球首例远程机器人视网膜下注射手术。链接两地的核心装备,是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5G眼科手术机器人。手术由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林浩添教授团队牵头,联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杨波教授团队、中山大学计算机学院黄凯教授团队共同完成,标志着我国在远程高精度眼科手术领域,正式实现从“可行性”到“实用性”的关键跃迁。
![]()
(来源:南方+)
视网膜下注射是治疗黄斑下出血等致盲性眼病的关键手术,但对操作者的稳定性与经验要求极高。这让医疗资源薄弱地区的患者常面临“看病易、见专家难”的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林浩添教授团队联合多方力量持续攻关,构建起“医生远程操控+微米级运动精度+实时三维高清感知”的远程手术机器人平台。2023年6月,团队已在国内率先完成跨越琼州海峡的动物实验,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高影响力期刊Advanced Science,为此次临床手术奠定了坚实基础。
![]()
(来源:南方+)
术前,广州、乌鲁木齐两地专家团队展开深度协作,共同完成患者病情评估、注射路径规划及药物剂量与注射深度确认,为手术做好万全准备。上午8时,手术正式启动:在乌鲁木齐的手术室内,机器人首先精准将注射微针送入患者眼内;与此同时,远在广州的林浩添教授通过实时传输的三维高清画面,远程操控微针平稳移动至病灶所在的视网膜表面。整个过程中,5G网络传输稳定无延迟,手术图像清晰可辨,机器人响应灵敏精准,针尖在微米级精度控制下平稳刺入预定深度,顺利完成药物注射——全程耗时不足7分钟,完美达成预期手术目标。
![]()
(来源:南方+)
此次手术不仅是远程眼科医疗的技术突破,更是中山眼科中心科技援疆的重要实践成果,是广州科技援疆的鲜明案例,延续了“输血与造血并重”的援疆理念,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边疆提供了全新路径。
2017年,中山眼科中心成立了国际首个眼科人工智能门诊。多年来,他们在智能诊疗、手术机器人等领域持续创新,深深扎根中国大地,以患者为中心,推动医学与科技深度融合。让我们一起到“科学家故事会”现场,倾听林浩添教授讲述他们守护全民眼健康的故事。
期待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更多基层患者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在家门口享受到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让科技之光照亮更多“光明之路”。
参考来源
广东科技《全球首例!跨越4200公里,国产5G机器人完成远程微米级眼科手术》
https://mp.weixin.qq.com/s/TO4lFlM6diTHo8oPbRwUpQ?scene=1&click_id=16
图片来源同上,非商业用途,若构成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