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国家文物局、上海市文物局指导,上海博物馆、上海市文物交流中心主办,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长江文化促进会提供支持的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实训基地“2025年全国文物保护和科技鉴定培训班”将于12月15日-23日在上海举办。
本次培训旨在加强文物鉴定人才队伍建设,助力夯实人才发展根基。培训班围绕文物保护与科技鉴定设置系统化课程,内容涉及文物分析检测技术、文物预防性保护,硅酸盐文物、有机质文物科技保护,以及青铜、书画、陶瓷及家具修复等重点专题。通过专业理论讲解与上海博物馆多个场馆的实地教学相结合,强化学员在文物保护、检测分析和修复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
![]()
一、科技赋能,开启文物保护新篇章
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重塑文物保护的工作模式。本次培训聚焦“文物保护+科技鉴定”这一前沿方向,致力于将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与传统修复技艺有机融合,系统讲解在文物保护全流程中如何高效开展文物分析检测、科学实施预防性保护,以及精准推进文物修复工作。课程内容涵盖从文物诊断、材料分析,到状态监测、风险评估,再到修复材料与工艺选择等关键环节,推动文物保护工作迈向智能化、精细化发展新阶段。
![]()
二、强化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本次培训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学员将赴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等场所进行现场教学。尤其在上海博物馆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学员可以全方位了解科技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实际运用。从古陶瓷热释光断代、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研究、金属文物工艺研究,到高光谱、激光诱导击穿光谱和激光清洗设备,学员将通过先进的科技手段和仪器设备提取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文物信息。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有效提升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专业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
三、搭建交流平台,助力人才建设
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课程与开放的交流平台,助力人才队伍建设。本次培训邀请的专家不仅具备深厚的文博工作背景,也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实践经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有机融合。培训班每节课都将设置答疑互动环节,同时提供大量学员间的沟通交流时间,为今后工作上的沟通交流搭建平台。
本次培训班作为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实训基地(上海)首次举办的文物保护和科技鉴定方向的培训,将立足于自身优势和资源,探索文物鉴定人才培养新路径的尝试。未来,实训基地将继续探索系列化、多元化、常态化的文物鉴定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办班水平,为鉴定人才队伍的建设贡献力量。
![]()
供稿丨人事处
编辑丨沈之懿、蒋如一
初审丨潘雯、石维尘
终审丨汤世芬
![]()
上观号作者:上海博物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