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万套挂牌压顶,成都房价为何能抗住不崩?
成都二手房真相:挂牌激增30%,价格却最抗跌
成都二手房市场深度观察:高挂牌量下的价格韧性从何而来?
人口流入462万!成都楼市底牌曝光
二手房挂牌29万套的成都,正在给全国上课
![]()
成都二手房市场正在上演一场罕见的“高挂牌”与“强抗跌”并存的大戏。贝壳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9月,成都二手房挂牌量已突破29万套,较两年前增长超30%。但与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房价同比跌幅超5%相比,成都房价同期跌幅仅收窄至-0.3%,展现出显著抗跌性。这一现象背后,是成都特有的供需结构、政策调控和人口红利共同作用的结果。
成都二手房挂牌量增速令人瞩目。2023年6月挂牌量突破22万套,2025年4月达27万套,至今年9月已飙升至29万套。这一增长与2025年7月成都“分批限售”政策解禁直接相关,短期内释放超3.9万套此前冻结的房源。政策调整后,市场供应量短期激增,但并未引发恐慌性抛售,业主报价相对理性,反映出市场预期的稳定性。
![]()
然而,高供应并未引发价格崩盘。2025年1-7月,成都二手房均价约1.3万/㎡,同比跌幅从-4.8%收窄至-0.3%,环比跌幅直至5月才首次出现。相比之下,同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同比跌幅达5%-7%,杭州、南京等新一线城市跌幅甚至超10%。成都市场这种独特的抗跌性,引发业内广泛关注和研究。多位分析师指出,成都市场的稳定性并非偶然,而是其独特的基本面支撑所致。
![]()
成都市场呈现“以价换量”特征。2025年1-8月,二手房成交约16.1万套,虽较2024年全年23.1万套的成交量呈现供应过剩,但价格调整幅度远小于其他城市。贝壳研究院监测显示,当前成交房源中,降价幅度最大的为100万以内低总价房源,400万以上高端房源价格保持稳定。这种分层式的价格调整机制,有效避免了整体市场价格体系的剧烈波动,维持了市场预期的稳定性。
![]()
成都房价抗跌性源于历史涨幅相对温和。2018年6月市场高点时,成都房价涨幅为275.6%,低于全国288.2%的平均水平,更远低于北京(640%)、广州(570.9%)等城市。这种“涨得少跌得少”的特性,使成都楼市在去泡沫周期中表现稳健。业内人士分析,成都市场从未经历过类似一线城市的暴涨行情,因此调整期的波动也相对较小,这是一种健康的自我调节机制。
![]()
政策调控精准是成都市场稳定的重要因素。成都2018年出台的“最严限购令”有效抑制了投机需求,2021年实施的“土地双限”政策(限地价、限房价)从源头控制了新房价格,间接稳定二手房预期。这些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为市场提供了明确的预期导向,避免了因政策突变引发的市场剧烈波动。专家认为,成都的调控政策既抑制了投机,又保护了刚需,这种精细化调控值得其他城市借鉴。
人口持续流入为市场提供坚实基础。2024年成都常住人口达2147.4万人,较2015年增长462万,增幅27%,城镇化率突破80%。持续的人口增长为住房需求提供坚实支撑。这些新增人口中,年轻人占比显著,他们不仅带来住房需求,更带来消费活力和创新动力。人口结构的年轻化,使得成都房地产市场具有更强的韧性和可持续性。
![]()
市场结构健康也是关键因素。诸葛找房数据显示,近期成都二手房调价房源中涨价占比回落至18.1%,买方市场特征明显。这种市场自发调节机制避免了价格大起大落。贝壳成都交易中心负责人表示:“成都二手房市场不会大涨大跌,预计明年整体平稳,略有上涨。”这种市场预期的稳定性,反过来又促进了交易的活跃度,形成良性循环。
在全国二手房挂牌量突破258.56万套的背景下,成都29万套的挂牌量确实惊人。但成都市场的特殊性在于其需求消化能力。成渝区域房地产资深营销人指出:“刚需客户买二手房,置换客户买新房,成都楼市整体市场良性循环。”这种多层次的需求结构,使得市场能够承受较大的供应压力而不出现系统性风险。
![]()
与其他城市相比,成都市场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置换需求活跃。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成都挂牌房源中10年以上房龄占比显著升高,反映“卖旧买新”改善需求旺盛。这种需求结构为市场提供持续动力。二是价格敏感性分化。购房者对低总价房源价格敏感度高,而高端改善型房源价格支撑力强。这种分层市场结构避免了整体价格体系崩溃。
成都房价抗跌态势有望延续。专业人士认为:“新政实施提振了二手房市场信心,市场预期出现改善。”尽管短期挂牌量增加带来压力,但成都作为西部核心城市的人口吸附能力和产业发展潜力,为楼市提供长期支撑。市场预计将呈现“整体平稳、略有上涨”的态势。
![]()
但需注意两大风险点:一是天府新区等新兴区域库存压力较大,价格下行风险较高;二是若全国市场持续低迷,成都难以独善其身。这些风险因素需要市场参与者保持警惕,但不应过度解读。成都楼市的抗跌性有其坚实基础,短期波动不会改变长期向好的趋势。
成都楼市的走向关键在于“三个转换”:能否将人口优势转换为持续住房需求、能否将政策利好转换为市场信心、能否将供应压力转换为优化产品结构的动力。业内人士预计:“成都一揽子新政结合房票释放,加上对西北地区的强大吸引力,未来1年成都楼市还会走出一波独立行情。”这种乐观预期基于对成都基本面的深入分析,而非盲目乐观。
成都二手房市场正走在一条与其他城市不同的道路上——高挂牌量没有导致价格崩溃,反而通过市场自我调节实现了软着陆。这种抗跌性不是偶然,而是成都楼市发展历程、政策调控和人口结构的必然结果。随着全国楼市进入新一轮调整期,成都案例提供了一个重要启示:房价稳定性不在于阻止调整,而在于建立调整的缓冲机制。通过政策调控抑制过度投机、通过人口流入维持需求基础、通过市场分层分散风险——这或许是成都给全国楼市提供的最佳实践。成都市场的表现证明,健康的房地产市场不需要暴涨暴跌,稳定发展才是对各方最有利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