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综治中心自今年6月底实体化运行以来,坚持“党建引领、科技支撑、法治保障、为民服务”原则,整合部门资源优势,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联动机制,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纠纷问题,切实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心接访民生诉求
按照“五有五规范”及“三个功能区”设置要求,该中心采取“6+N”入驻模式,即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信访局、人社局等单位派员常驻,自然资源、农科、林草等20余个行业部门轮驻,提供受理接待、法律咨询、检察服务等“一站式”服务窗口,形成政法部门及其他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的联动机制,从接待受理及收集、整合来自网格员、职能部门、群众反映等渠道,了解社情民意、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信息,使综治中心成为群众可放心、可诉求、可信赖的服务中心。
为有效解决民生诉求,该中心实行首问责任制,对群众反映的诉求事项,第一时间登记、分流交办、引导解决。
梳理风险隐患清单
该中心坚持每周五召开工作例会,汇总分析研判风险隐患信息,根据群众矛盾纠纷类型、持续时间、冲突程度、问题性质、当事人思想动态等因素,梳理“突出矛盾问题风险隐患清单”,按照风险程度进行“红色、黄色、绿色”三级分类管理。
同时,采取“平台派单”或交办单形式,根据风险评估及化解处理意见,及时转办到乡镇或部门办理,交办受理告知单、督办提示通知、限时办结单,必要时明确牵头部门、包保领导、配合单位、工作措施和化解时限。
网格管理全域覆盖
该中心全面推行基层治理“1053”红河模式网格化管理,按照“规模适度、边界清晰、无缝覆盖、便于管理”的原则,全县9个乡镇92个村(社区)803个村(居)小组,按照10至15户标准划分出5354个微网格,覆盖率达100%。
为压实网格员属地责任,该中心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前哨探头”和经常性广泛联系群众作用,严格落实综治中心网格化管理的指挥中枢作用,定期开展指挥调度、电话抽查、随时走访,负责对网格员上报的信息进行处置。以“叫醒基层、部门报到”联动模式,组织协调纠纷化解工作,形成上下贯通、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确保矛盾纠纷分级分类处理。
聚合力化解矛盾纠纷
该中心构建矛盾纠纷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从时限、程序、结果等各方面,督促每个矛盾纠纷按照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化“路线图”和工作流程依法化解。
其间,每月定期对上报综治中心的纠纷隐患排查、化解数据进行比对研判,对已化解的黄色、绿色级别矛盾纠纷进行不定期回访巡查,了解掌握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和情绪稳定,关注纠纷定级转化动态,是否达到“服判息诉”“案结事了”社会效果;对疑难复杂案件,该中心组织相关部门和乡镇力量集中到现场摸底排查及化解;对公检法部门推送的存在风险隐患案件分流至所属乡镇社会进行跟踪管控,综治中心从多维度、广领域、立体化化解矛盾纠纷,防止“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实现“矛盾纠纷、信访总量、刑事案件”三下降一扭转目标。
记者 冯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