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安井食品的冷链车队准时从福建厦门的中央工厂出发。
司机老陈打了个哈欠,车厢里装着3吨速冻鱼豆腐和肉燕,目的地是800公里外的上海。
“以前一天能跑两趟,现在一趟都悬。”他嘟囔着,油门踩得格外小心——每公里的冷链成本已经涨到了12块钱
这只是预制菜行业困境的冰山一角。
![]()
1. 财报里的真相:当“方便”变成负担
翻开2024年的财报,预制菜企业的数字触目惊心。安井食品净利率从8.2%跌到4.8%,千味央厨更是跌破4%。行业龙头尚且如此,中小企业的日子可想而知。
“说白了,就是成本倒挂。”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透露,一份售价15元的宫保鸡丁,原料成本6元,冷链运输4元,渠道费用3元,剩下的2元还要覆盖人工、营销和研发
“我们算过一笔账,如果要保证10%的净利润,终端售价至少要翻一倍。但消费者会买单吗?”
金龙鱼的“丰厨”品牌给出了答案——从山姆全线下架。曾经的9款央厨产品,如今只剩6款米饭类苟延残喘。永辉更是直接砍掉了自有品牌“辉妈到家”,大润发的预制菜货架从3排缩减到半排,仅剩4款产品。
2. 冷链困局:每一度的温度都是钱
预制菜最大的成本黑洞,藏在那条看不见的冷链里。
从工厂到餐桌,-18℃的温度必须保持72小时不间断。这意味着什么?一辆冷链车的油耗是普通货车的1.5倍,制冷设备的维护成本每月高达8000元。更要命的是,冷库的电费占到了总成本的15%
“夏天最惨,”某预制菜企业的物流总监苦笑,“室外40度,车厢要保持-18度,光是电费就能把利润吃掉一半。”
而这还不是全部。为了保证“最后一公里”的品质,企业不得不投入巨资建设前置仓。一个200平米的前置仓,月租金3万,设备投入50万,每月电费2万。按照行业平均水平,需要日销300单才能打平。
可现实呢?盒马的数据显示,预制菜品类的日均销量不足生鲜的1/10。
![]()
3. 渠道之痛:谁在分走利润?
如果说冷链是明面上的成本,渠道费用就是暗地里的“吸血鬼”。
进场费、条码费、促销费、堆头费……一个SKU想要进入大型商超,首年的各项费用加起来超过20万。“这还不包括返点,”一位供应商透露,“有的渠道返点高达25%。”
更让人无奈的是,即便付了高昂的入场费,也不保证能卖得动。预制菜的动销率只有生鲜的30%,大量产品在货架上“睡大觉”,最后只能打折清仓。
“消费者看到预制菜,第一反应是‘不新鲜’、‘不健康’。”某连锁超市的采购经理直言不讳,“我们也想推,但顾客不买账,有什么办法?
4. 健康焦虑:被忽视的长期成本
当我们为了“方便”选择预制菜时,可能忽略了另一种成本——健康成本。
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任于康教授的研究显示,长期食用预制菜的人群,钠摄入量超标率达到78%。“为了延长保质期和改善口感,预制菜普遍存在高盐、高油的问题。”
更令人担忧的是营养流失。速冻过程会导致维生素C损失30%-50%,二次加热又会损失20%。算下来,一份预制菜的营养价值可能只有新鲜食材的一半。
“我接诊过一个28岁的小伙子,天天吃预制菜,半年胖了20斤,血脂指标全面超标。”于康教授摇摇头,“省下的做饭时间,最后都要花在医院里。”
![]()
5. 日本镜鉴:什么是“适度便利”?
同样是追求便利,日本的便利店却走出了另一条路。
7-11的鲜食工厂每天凌晨2点开工,6小时内必须配送到店,保质期只有24小时。没错,他们放弃了“长保质期”这个预制菜的核心优势。
“我们卖的不是‘方便’,而是‘新鲜的方便’。”7-11日本总部的商品开发负责人解释,每个便当的钠含量控制在2.5克以下,蔬菜占比不低于40%
代价是什么?废弃率高达15%,但毛利率却能达到35%。消费者愿意为“看得见的新鲜”买单。
反观国内,预制菜企业还在“保质期竞赛”中内卷。从3个月到6个月,再到12个月,保质期越来越长,添加剂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信任却越来越少。
6. 未来之路:在便利与健康间找平衡
预制菜的困境,本质上是“过度便利”与“健康需求”的矛盾。
当金龙鱼、安井们还在为5%的利润率苦苦挣扎时,一些新玩家已经开始探索“第三条路”:
- 短保质期预制菜:保质期控制在3-7天,减少防腐剂使用
- 半成品化:提供调味料包和半加工食材,保留烹饪参与感
- 透明化生产:公开原料来源和加工过程,重建消费者信任
- 个性化定制:根据健康数据提供定制化的营养搭配
“我们不是要消灭预制菜,而是要让它回归本质。”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边疆说,“适度的便利,才是可持续的便利。”
结语:我们到底需要多“方便”?
回到老陈的冷链车上。这位跑了10年运输的老司机,最近做了个决定:辞职回老家开个小餐馆
“运了这么多年预制菜,我自己反倒不吃了。”他笑着说,“还是现炒的香。”
或许,这就是答案。当便利的代价超过了它带来的价值,我们是时候重新思考:为了省下的那30分钟,我们究竟失去了什么?
预制菜行业的寒冬,可能正是一次必要的反思。毕竟,真正的美好生活,不是靠“方便”堆砌出来的,而是在忙碌中为自己和家人,留出一份烟火气。
下次当你站在超市的冷冻柜前,不妨问问自己:这份“方便”,真的值得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