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3日上午,湘潭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联合湘潭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共同发起的“民间田长”志愿服务项目正式启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宋立志出席启动仪式,并为首批40多名来自各县市区的民间田长授旗。这一创新举措标志着湘潭市在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耕地保护长效机制上迈出关键一步,为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注入社会力量。
![]()
社会力量参与 织密耕地保护网
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湘潭市始终将耕地保护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此次“民间田长”项目的实施,旨在通过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弥补传统监管模式的覆盖盲区。首批40多名民间田长由退休干部、农业技术员、热心村民等组成,覆盖全市各乡镇。他们将履行巡查、宣传、监督三大职责:定期巡查责任区域,及时发现并上报非法占用、破坏耕地等行为;向群众普及耕地保护政策法规;监督耕地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实施,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网络。
宋立志在启动仪式上强调:“民间田长是政府监管的重要补充,他们的加入将极大提升耕地保护的及时性和精准性。”他呼吁社会各界以田长制为纽带,共同筑牢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
系统培训赋能 夯实履职基础
为确保民间田长高效履职,启动仪式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耕地保护科、行政执法科联合开展专题业务培训。培训内容涵盖《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典型案例解析非法占地、土地撂荒等行为的认定标准;针对巡查工作,详细讲解重点区域排查方法、问题线索取证技巧;同时规范信息上报流程,明确通过“湘潭耕地保护”APP实时上传巡查数据,实现问题“发现-上报-处置-反馈”闭环管理。
“培训既讲政策又教方法,让我们对如何履职有了清晰认识。”来自湘乡市的民间田长张志军表示,将充分发挥本地人熟、地熟的优势,当好耕地保护的“哨兵”。
![]()
创新治理模式 守护“湘潭粮仓”
据悉,“民间田长”项目是湘潭市深化耕地保护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积分奖励等方式,激发公众参与积极性,并计划年内将民间田长队伍扩展至200人,实现全市耕地保护网格化全覆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探索“田长+科技”模式,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为民间田长配备智能辅助工具,提升监管效能。
“耕地保护需要全民参与。”湘潭生态环境保护协会负责人指出,项目将定期组织田长交流、评选优秀案例,营造“人人护地、人人有责”的社会氛围。随着“民间田长”队伍的壮大,湘潭市正逐步构建起政府、企业、社会协同发力的耕地保护新格局,为端稳“中国饭碗”贡献基层智慧。(湘潭民间田长:赵子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