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智能化的不断深入,智能驾驶行业发展也正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面临新的挑战。
原文 :《智能驾驶发展需强调整合与创新》
作者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 薛奕曦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 邱国华
图片 |网络
从技术上看,智能驾驶从以往强调车路协同为主,转向单车智能为基础、车路云协同为支撑;从产业发展上看,智能驾驶从长期需要通用型综合性自驾服务商,向以数据为核心的专业化能力聚焦;从数据范式上看,智能驾驶需要从人工范式,向机器范式转变,推动自驾数据向数据生成、仿真评测的机器范式切换。
完善监管体系,建立统一标准
当前对智能驾驶的监管体系建设由于种种原因,相对保守审慎,进展缓慢;且现行法律未完全覆盖自动驾驶事故责任划分,影响了智慧出行系统的整体效率。此外,当前国内主要通过真车实采和道路实测的人工范式积累自驾数据,面临成本高、积累慢、流通难的难题。车端与路侧系统间的数据交互格式尚未形成统一规范。
![]()
加快推动数据整合与开发利用的统一
智能驾驶产业发展进程中,仍存在数据较为分散,缺乏统一整合和深度挖掘的问题。不同厂商、不同车型采集数据分散、重复,导致整个行业普遍面临智能算力不足、模型算法不强、数据挖掘能力不足、商业化路径不清晰等问题。在此背景下,亟待建立起一个服务整个智能驾驶行业发展的平台。
推进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创新
智能驾驶运营涉及多主体、多部门,其推广发展需要一个强主体统一协调发展。较之传统出行模式,智慧出行的商业模式亟待创新。寻找合适的商业模式,构建面向用户、车企、平台企业等不同主体的创新生态网络,充分挖掘数据等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不同维度的安全防护
在智能驾驶发展过程中,安全问题始终是关键核心问题。一方面,智能技术的发展仍不成熟和不完善。另一方面,部分企业的过度营销容易引发用户误用,增加事故风险。特别是随着AI大模型在智能驾驶中的应用,更需要强化安全防护措施,完善数据安全管理体系,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的效率和精准性。
![]()
建设集数据驱动、AI赋能、政府监管、跨界合作等于一体的城市级平台是促进智慧出行发展的关键路径。在法律法规方面,完善责任认定框架,推动L4级商业化政策突破。在创新生态方面,深化车企、高校、平台、科技公司合作,构建安全可信的智能驾驶体系;推动行业安全标准的建立,进一步强化集数据驱动、AI赋能、政府监管、跨界合作等于一体的主体建设。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964期第2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程鑫云

《社会科学报》2025年征订
点击下方图片网上订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