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固定资产已被抵押,银行账户仅余70万元,280万元债务缺口如何填补?
执行转机,竟来自一份外省的卷宗。

事情还得从2021年说起。某旅游公司因经营不善,从4月开始陆续拖欠王某等81名工人工资共计272万余元。王某等人经多次讨要无果,无奈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大队投诉求助,但公司仍逾期未履行。2023年11月,工人们向梅州兴宁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立案后,执行干警发现旅游公司还拖欠另两家小微企业共计8万余元的合同款项。
![]()
为让工人和企业尽快拿回钱,执行干警仔细梳理了银行流水,同时联动多部门进行“地毯式”财产查控,多次前往旅游公司核查资产。然而,这家公司名下银行账户仅余近70万元,在优先支付工人部分薪资后,仍有四分之三的缺口;而其固定资产早已设定了抵押,经初步评估,其价值不足以覆盖抵押债权本身,更遑论偿还其他债务。
在执行工作陷入僵局之际,今年5月,一通来自江西的电话让案件出现了转机。
这通电话,是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人民法院就一起涉及多家公司的案件执行情况与兴宁法院沟通协调。
而在翻阅卷宗材料的过程中,执行干警敏锐地发现,该旅游公司也在其中,并捕捉到了一条关键财产线索:该公司在章贡法院还有一笔可供执行的案款!
![]()
原来早在2020年,旅游公司就将其持有的兴宁某股份有限公司225万股股权质押给江西某融资公司,后该公司在与融资公司的租赁合同纠纷中败诉,融资公司遂申请强制执行这笔股权。
该院立即与章贡法院共享案情信息,研判执行方案并达成共识——打破地域局限,启动跨域协同执行机制:章贡法院将该公司股权折现为执行案款,兴宁法院涉81名工人和两家小微企业的执行案件参与案款分配。
![]()
为确保款项安全、精准、快速发放到位,执行干警加班加点核对工人工资明细,确认两家小微企业债权金额。与此同时,对旅游公司进行多轮释法析理,最终,该公司和两家小微企业达成执行和解,承诺一次性付清全部欠款。
案款顺利到位后,兴宁法院立即开辟“绿色通道”,涉81名工人的总计272万余元工资次日即全部发放到位,两家小微企业的账款也依照协议准时到账。
“本以为这笔钱要打水漂了,没想到法院帮我们拿回来了!”“一分不少!法院跨省联手,解了我们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案件圆满执结后不久,兴宁法院陆续收到了务工人员代表王某及两家小微企业送来的锦旗,字里行间满是真挚的谢意。
今年以来,兴宁法院着力完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大格局,构建“法院+”执行联动网络,联动公安、税务、银行等部门,跨域协同兄弟法院,动员全社会力量协助查人找物,全面提升执行工作质效。通过执行联动推动1256件案件达成和解、自动履行,委托和协助异地法院查人找物793件,执行到位金额7526万元。
来源:人民法院报
梅州中院 兴宁法院
审核:黄慧辰
编校:余淑娴
采写:林雪琦 陈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