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市简称“汉”,别称“江城”,湖北省辖地级市、省会,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超大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中部经济中心、对外交往中心以及长江中游航运中心,也是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市下辖13个区,总面积8569.15平方千米。2024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80.91万人,2024年的GDP为21106.23亿元。武汉市近年来GDP呈现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22年GDP达18866.43亿元,跻身全国城市前十。2023年突破2万亿元大关,达20011.65亿元,同比增长5.7%,正式迈入“两万亿俱乐部”。
2025年上半年:GDP首次在上半年突破万亿(10592.80亿元),同比增长5.5%,总量稳居全国第九,增速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五。由于武汉市这几年在经济发展上速度有点猛,而且武汉市的央企国企多,因此就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武汉市的GDP是央企国企支撑起来的呢?为什么有这种说法呢?这主要源于下面的这些因素:央企对武汉经济的贡献;武汉聚集了东风汽车、中国信科、中国宝武等超百家央企二级以上分支机构,这些企业贡献了全市约30%的GDP。例如:中国建筑三局2024年营收达4481.4亿元 ,东风汽车集团2024年营收1061.97亿亿元 。
![]()
产业结构差异:武汉形成"光芯屏端网"、汽车制造、生物医药(大健康)等多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国50%,汽车产业年销售额达4500亿元(2024年数据)。相比之下,长沙的工程机械领域全球市场份额虽超10%,但产业集中度低于武汉。交通与政策的优势:武汉作为"九省通衢",拥有全国枢纽地位,加上政府对国企的政策扶持(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进一步推动了央企在武汉布局。例如:武汉拥有3个国家级开发区,均是"千亿级平台" ,东湖高新区2024年营收超2.2万亿元 ,武汉经开区与武汉临空港开发区的营收也都较上年有大幅度提升。
在武汉的央企与国企对武汉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多少贡献呢?目前,湖北省有10家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企业,总部都是位于武汉市,其中有6家都是央企。我们可以将总部设在武汉市的6家千亿级央企集团,划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2家(4000亿+);从营业收入的角度来看,武汉市有2家年营业收入超过4000亿元的央企。其中,排名第一位的央企来自建筑行业,是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2024年度的营业收入为4481.4亿元。中建三局是中国建筑集团旗下八大工程局集团之一,层级为央企一级子公司。它在2024年度的湖北企业100强企业中,首次超越了东风汽车集团。
![]()
湖北第2家4000亿级的央企是一家制造业企业——东风汽车集团,这是一家央企总部公司。2024年度的营业收入为3524.21亿元,也是湖北制造业百强第一位的企业。总部在武汉的第二梯队4家(1000亿+):除了中建三局和东风汽车之外,武汉还有4家年营业收入在1000亿元的央企。其中,中国宝武武汉总部,2024年营业收入有1718亿元,是武汉市的第三大央企。中国宝武的主体是由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合并而来,在上海和武汉设立双总部。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是2021年将总部从北京,迁入武汉市的一家央企集团。这家企业的年营业收入在1500亿元,排在第四位。
截至2025年,武汉拥有约352家央企国企的分支机构(如中国信科、中国宝武、中建三局等),这些企业贡献了全市约30%的GDP。但不可否定的是, 央企国企虽然是武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个城市的发展更依赖于综合实力和战略地位的提升。例如,武汉市的民营企业近些年在数量与质量上都有了快速的发展。根据武汉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的消息,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1.02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占GDP比重达48.4%。仅2025年上半年,全市民营企业新增18.2万家,新增数量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二名;净增增幅13%,排名副省级城市第一名。
![]()
2025年上半年,武汉民营企业为115.9万家,占全市企业总数97.5%,成为全国第5个企业总量破百万的副省级城市。武汉市的民营企业为何发展速度这样迅猛呢?这主要得益于其核心举措:政策支持与营商环境优化;武汉市将科技研发、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比例提升至70%,并通过“汉融通”平台促成融资4218亿元,主要指标居中西部第一。实施“武汉英才计划”设立10亿元人才基金,建设3.2万套人才公寓,吸引超1.7万家创业团队(80%为民企创始团队)在汉安家。 启动全国首个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中心,推动工业投资中近七成来自民营企业。
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推行工程建设招投标全流程电子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刚性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公平竞争。政务服务升级打通10个市直部门系统审批监管平台,实现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 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人工智能等领域,民营企业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及重大项目建设,推动产业“含新量”与“含金量”双提升。通过“武汉英才计划”吸引超1.7万家创业团队,80%为民营企业创始团队。政策支持:70%以上科技研发资金投向民营企业,通过“汉融通”平台促成融资4218亿元(中西部第一)。这就是武汉民企如雨后春笋一般茁壮起来的核心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