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人生行至半程,如船至中流。
年轻时的我们,总在做加法——追逐琳琅满物、广结人缘、填满日程,以为多即是好。
直到岁月渐深,蓦然回首,才懂得:
生命的丰盈,不在于累积,而在于筛选;
生活的智慧,不在于多求,而在于简放。
千年前的诗人早已参透: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才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
01
减物欲:身居简处,心自丰盈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
陶渊明辞官归隐,舍去五斗米,换得采菊东篱、悠然南山的自在。
物质虽简,心却盈满。
我们曾以为,幸福是拥有更多:
更大的房屋、更贵的物件、更满的橱柜。
到了一定年岁,才明白:
东西越多,负累越重;空间越满,心灵越挤。
如白居易所言:“奢者心常贫,俭者心常富。”
欲望太重,根源上是内心力量不足,所以需要外在的东西来弥补。
真正的富足,不在于拥有物质财富的多少,而是内心的丰盈和满足。
向内求,生生不息;向外求,迷失自我。
学会修剪欲望,就不会被欲望裹挟;守住质朴本心,便得一份自在从容。
02
减社交:二三好友,胜千百熟人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刘禹锡身居陋室,却只与知己往来,清谈有味,不羡繁华。
年轻时,我们忙于奔赴一场场饭局,存下一串串号码,以为人脉越广,路越宽广。
行至中年才终领悟刘禹锡的通透:真正的朋友,不在数量,而在质量。
那些需费力讨好的关系,本就不属于你; 只有推杯换盏、没有心灵共鸣的聚会,不去也罢。
真正的人间清醒,是敢于正视这种社交的虚无。
将时间与情感留给那些真正懂你、支持你与你志同道合的人。
王维在《竹里馆》中写道:“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退出喧闹的圈子,收回耗神的交往。把时间留给老友、家人,和那个终于学会独处的自己。
知己不在多,得一人可胜百人;交往不在频,谈一次可慰平生。
03
减内耗:心若放下,便是晴天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颂》
杜甫一生漂泊,晚年只求一隅安宁,身心清净,便是福田。
因为他深知:人心如屋,久不打扫,便堆满尘埃。
他人一句闲话,你反复思量; 儿女一桩小事,你日夜忧虑; 过往一段旧事,你耿耿于怀……
人生的很多负累,其实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加的。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唯有放下执念,才能心生明朗。
不再为闲事纠结,不再为儿孙过度操心,不再为流言困扰。
人生最轻松的活法,不是紧紧抓住,而是淡淡放开。
就像苏轼所言:“此心安处是吾乡。”
心无挂碍,方能自在。愿你心若池水,映照万物,而不纠缠万物。
04
减信息:远纷扰,守清静
定林斋后鸣禽散,只有提壶守屋檐。
苦劝道人沽美酒,不应无意引陶潜。
——王安石《定林院》
王安石远离朝堂喧嚷,静居山林,读书听雨,守心一处。
那份宁静才是所有喧嚣的归途。
如今信息如潮,手机终日响个不停: 群聊不断、推送不绝、真假难辨的消息层出不穷……
你什么都看,却越看越焦虑;什么都听,却越来越迷失。
要学会屏蔽。
退出无用的群,关掉喧嚣的推送,少看煽动情绪的短视频。
如《菜根谭》所言:“耳目清静,心意自定。”
给心灵留白,才能装进真正重要的东西;让耳根清净,才能听见内心的声音。
为自己所用,忠于自己,舍弃无用信息,专心致志,把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都投给最珍贵的未来。
05
今日寄诗
今日寄诗一句: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
中年以后的生活,正当如此——删除繁琐,保留精简;减去浮华,留下本真。
愿你:减物欲,得自在;减社交,得真情; 减内耗,得从容;减杂讯,得清静。
余生珍贵,不必为无关的人事耗费心力。
把时间留给真正重要的人,把心灵安顿在真正值得的事上。
*作者:随风,文章首发于诗词天地,转载请联系授权,编辑:霄风。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