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性出版机构施普林格·自然集团在2025年初在的《自然》增刊上发布了《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报告。在这份“2024自然指数—科研城市”报告上的数据显示,我国有20余个城市上榜了全球科研城市的100强行列。该数据显示,数据显示,除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以外,南京、杭州、武汉、合肥、西安等省会城市是自然指数中研究成果增长最快的城市群体。从全国角度来看,全国科研城市前10强分别为:北京(1)、上海(2)、南京(5)、广州(8)、武汉(9)、杭州(13)、合肥(15)、天津(18)、香港(19)和西安(20)。
湖北省会武汉市在这份榜单中表现亮眼,位列第9名,在国内仅次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排在国内上榜城市的第5位。武汉为什么能够排在全球科研城市的第9名呢?武汉的科研到底有哪些硬实力呢?武汉的科研起源与发展可追溯至古代汉水文明的科技萌芽,历经近现代工业与教育体系的奠基,最终形成以光电子、生物科技等为核心的现代创新体系。以下是关键发展阶段:古代科技萌芽(汉水文明至清末)阶段;农业与水利技术:武汉地区因水运优势发展出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和水利枢纽工程,如早期的汉江堤防系统,这使该地区形成了鱼米之乡,为科技的萌芽奠定了基础。
![]()
冶金与制瓷阶段:张之洞在武汉创办的汉阳铁厂(1890年)作为中国近代工业起点,标志着我国对钢铁技术的突破。近现代科研奠基(清末至1949年)阶段;军事与工业:汉阳兵工厂(1891年)推动火器制造技术,汉口机器制造厂(1915年)发展机械工业。医学与教育:民国时期的武汉大学医学院、同济医学院等机构奠定医学研究基础。现代科研腾飞(1949年后)阶段;航天与生物科技:1966年武汉参与研制了“东方红一号”卫星,高校在生物科技领域的成果显著。光电子产业的崛起阶段:1988年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成立,赵梓森团队拉出中国首根光纤,孵化楚天激光等企业。
21世纪创新集群的形成阶段:形成了以“光芯屏端网”产业链,如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等企业,并布局低空经济、AI制药等前沿领域。当前科创中心建设阶段:武汉2022年获批全国科创中心,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如东风岚图、深中通道桥梁技术等成果。国家对武汉的科研机构建设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与物力。1956年成立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现包含7个独立法人单位及多个国家级实验室),重点开展岩土力学、地球物理、水生生物等基础研究。1958年正式成立时已管理7个研究所,后经历合并重组,已经形成了覆盖自然科学多领域的科研体系。
![]()
在工业技术突破阶段:1955年掌握电子管收音机技术,1964年试制成功半导体收音机,1985年开发出彩色电视机。同样是在1955年创建了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现武汉大学测绘学科),1956年开展航空摄影测量,1970年代形成全国重要测绘教育科研基地。在现代科研体系阶段:截至2024年,中科院武汉分院已经拥有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涵盖病毒学、地质工程、地球物理等领域,并与多地政府建立科技合作机制。武汉的科研快速发展得到了国家科研资源的多重支持,还具体体现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实验室及专项政策等方面。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中国科学院在湖北布局建设深部岩土工程扰动模拟和国家作物表型组学研究(神农)两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前沿研究提供支撑。在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华中科技大学牵头建成了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等3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覆盖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还牵头或参与建设了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含5个独立实验室、2个共建实验室),涵盖岩土工程、精密测量等领域。 还组建了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等平台聚焦光电信息、人形机器人等前沿技术,形成了跨学科的研究集群。
![]()
在政策与成果的转化方面:通过“院省合作专项”等渠道,推动60余所科研机构与湖北企业合作,促成了214项院企合作项目,累计为企业新增销售收入430亿元。中科院武汉分院系统还在“十四五”期间促成深地储能技术、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装备等50余项重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区域创新网络方面:武汉市企业研发中心建设聚焦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领域,2025年首批备案了75家企业研发中心,其中民企占比达到了85%,涌现出君集环境等专精特新企业。武汉科研到底有哪些硬实力呢?国家科技奖上表现突出,成果转化方面技术交易活跃。
国家科技奖表现突出:2023年度李德仁院士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武汉单位牵头完成的通用项目获19项国家科技奖。武汉的实验室体系完善:拥有4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湖北实验室产出24项重大科技成果,包括高速磁悬浮电磁推进技术等前沿突破。自主创新成果丰富:全球首片8寸硅光薄膜铌酸锂晶圆、首颗医学遥感卫星、首台掘爆机等“武汉造”技术相继问世。 企业数量增长显著:高新技术企业达1.66万家(2020年增长2.66倍),2024年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90%。技术交易活跃:2024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2600亿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