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在三国的地位非常高,能力又强又有谋略和智慧,有着“王佐之才”的美誉,还被曹操称为张良一般的人物。曹操能够统一北方荀彧居功至伟,可以说他是个文武全才,文治武功后勤保障处处到位,战略方面更是提出“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奉天子以令不臣”等谋略。曹操对他是最为信任和器重,每次外出征伐都是荀彧镇守许都老巢,荀彧也从来没有让曹操失望过。荀彧对人才的举荐也是不余遗力,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一大批曹操集团的一流人才。荀彧在曹魏集团的地位也是曹操之下第一人,被大家尊称为“荀令君”。就是这样一位为曹操集团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才,也是最支持曹操的良才,为什么到了后期却跟曹操翻脸,被曹操给逼的自尽?
![]()
荀彧出身一流豪门望族颍川荀氏,是荀子后人,其祖父荀淑知名当世,号为“神君”,生了八个儿子被称为“八龙”。父亲荀绲做过济南相,叔父荀爽就更厉害,做到了三公的司空,他就是出生和成长在这样一个名门望族的门阀之家。就凭他的出生一辈子根本不需要工作也可以衣食无忧,但是他并没有成为纨绔子弟,甚至成就超过了父祖辈。在荀彧年轻的时候南阳名士何颙见到他惊叹道“王佐之才也”,荀彧有王佐之才也是这样传出去的。
永汉元年(189年),荀彧二十七时被举孝廉,任任守宫令,也就是掌管皇家笔墨纸砚之类的官员,替皇家工作也算一份有前途的事业。但好景不长,随后发生了“董卓乱政”的事情,荀彧预感到将来要出事,而颍川又是个四战之地,就告诉乡亲们离家逃命去,可惜大家不愿意离开故乡,后来颍川果然遭殃。荀彧的同郡人冀州牧韩馥非常欣赏荀彧的才能,就派人去接荀彧,乡亲们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走,荀彧只能带着全族人一起投奔韩馥。到了冀州之后已经成为袁绍的地盘,不过还好,袁绍也很欣赏荀彧,被奉为上宾。
![]()
荀彧的弟弟荀谌和同郡人辛评、郭图都在袁绍手下,他们都是袁绍集团的重要成员,以荀彧的才能如果一直呆下去成就不会低于他们。但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就离开袁绍投奔曹操,不知道有没有叫上其他人,估计也没人理他,当时袁绍的势力没有人可以抗衡。
初平二年(191年),二十九岁的荀彧投奔曹操,曹操亲自接见他,称他为“吾之张子房”。被曹操任命为别部司马,可见曹操对荀彧的期待有多高,曹操攻打兖州的时候荀彧跟随。兴平元年(194年),曹操攻打徐州,张邈和陈宫趁机在兖州暗中迎接吕布反曹。当时荀彧和后来的大谋士寿张令程昱镇守鄄城,荀彧知道后马上召东郡太守夏侯惇来支援。当时情况非常不妙,曹操带着大部队出去了,兖州的军队不多,而且兖州是老巢。当时兖州各地都暗中勾结张邈和陈宫,可以说有覆灭的危险。
![]()
夏侯惇火速赶到之后,连夜斩杀谋反者几十人才稳定军心。荀彧和程昱加上夏侯惇三人齐心协力保住了鄄城。后来在荀彧等人的谋划协助下打赢吕布,平定兖州各地,曹操把兖州作为根据地,然后再图谋天下。
建安元年(196年),董卓被王允的连环击除掉之后,接着董卓部下李傕、郭汜又在长安作乱。汉献帝在杨奉、董承等护卫下,从长安返回洛阳,此时天下大乱,汉献帝狼狈不堪,一边逃难一边发兵勤王。各大诸侯都不愿意收留汉献帝,就当时情况来看汉献帝就是个烫手山芋。曹操集团也同样面对要不要迎汉献帝建都许县的问题,内部也发生了分歧。荀彧给曹操建议分析权衡利弊,最后以“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战略下。曹操接受荀彧的建议,接汉献帝到许县作为京城,也称许都,曹操也开启了他的权臣时代。
![]()
自从天子被接到许都之后,荀彧就很少随军出征了,基本镇守老巢,也可以看出曹操对荀彧的器重,把家底都交给了荀彧。曹操身边也不能没有谋士,曹操就问荀彧“谁能代卿为我谋者?”荀彧说荀攸和钟繇,荀攸是荀彧的侄子,此后荀攸一直是曹操的谋主。又举荐了戏志才,戏志才死后又举荐郭嘉。陈群、司马懿等曹魏重臣都是荀彧举荐的,可以说荀彧对人才的重视可见一斑。
自从汉献帝被曹操迎至许都之后引起了其他军阀的不满,尤其是大军阀袁绍。曹操虽然有天子在身边,但四面环敌,东有吕布盘踞徐州,南边有张绣。曹操跟袁绍迟早有一天要决战,曹操也非常苦恼,荀彧建议先打吕布解决后顾之忧。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先大败张绣,然后攻入下邳,吕布被斩杀,徐州被曹操所得。
![]()
此时袁绍也没有闲着,他打败幽州的公孙瓒,整个河北全部被袁绍纳入囊中,成为天下最大最有实力的诸侯,兵多将广。袁绍志得意满,准备下一步攻打许都统一天下。曹操跟袁绍相比,实力实在不够看。曹操集团内部在抗袁问题上也存在分歧,多半人是不支持跟袁绍硬碰硬的。荀彧却支持跟袁绍打,还从战略上分析权衡,又详细分析袁绍内部的问题,认为袁绍虽然有许攸、审配、田丰、颜良、文丑等众多文臣武将。但袁绍不能居中调理,我们一定可以战胜袁绍,让曹操放宽心。
建安五年(200年),影响三国走向的官渡之战爆发。在荀彧的战略谋划下,鬼才郭嘉随军参谋,以及曹操内部团结一致下最终获胜,整个北方的主人变成曹操。建安八年(203年),曹操上表朝廷封荀彧为万岁亭侯。早就已经是朝廷尚书令的荀彧成为曹操之下第一人。曹操对荀氏家族也是最为倚重,荀彧之子荀攸成为曹操的谋主,曹操还把安阳公主许荀彧长子荀恽为妻。荀彧举荐的人才曹操全部重用,而且都是十分出色的人才。
![]()
曹操想出兵攻打荆州刘表的时候荀彧反对,他认为不是时候,等到刘表病逝之后兵不血刃地拿下荆州,事半功倍。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荀彧和曹操的分歧发生在建安十七年(212年)。曹操想加九锡、进封魏国公。荀彧第一个站出来反对,他进言:“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因此“心不能平”。荀彧和曹操如鱼得水的感情为什么会破裂,荀彧既然全心全意辅佐曹操平定天下,为什么又反对曹操进封魏公呢?主要是因为荀彧有底线,而曹操踏过了荀彧的底线。
![]()
荀彧的官职爵位都是汉朝庭任命的,他是汉臣不是曹操的臣子,这是他的底线。他可以接受曹操成为权臣,但绝不允许曹操越线。加九锡、封魏公这是明摆着要篡位,荀彧不能忍。汉朝的权臣多如牛毛,篡位的只有王莽,乱政的有董卓。王莽当初也是逼着朝廷封为国公,后来干脆篡位建立新朝,最后天下人共同讨伐。董卓如此暴戾也不敢称国公,所以荀彧不想看到曹操成为王莽和董卓。
但荀彧可以接受曹操成为霍光,霍光和前面两位都是能废立皇帝的权臣,但性质完全不同。霍光至始至终只是权臣而已,从来没有越线要篡位,荀彧希望曹操像霍光一样全心全意为了朝廷,平定天下,还政于汉献帝。曹操当然不愿意,他打天下当然为了自己,哪能听荀彧的。
![]()
自从荀彧明确反对之后,曹操就疏远了荀彧。建安十七年(212年),荀彧在寿春忧虑而亡,享年五十,谥号敬侯。《魏氏春秋》说曹操送了一个空盒子给荀彧,荀彧明白曹操的意思就服毒自尽了。我个人更相信《三国志》记载荀彧是忧虑而死的,曹操没必要杀这位“王佐之才”和他的张子房。荀彧死后儿子荀恽袭爵,咸熙二年(265年),魏帝曹奂追赠荀彧为太尉。荀彧死后第二年(213)曹操就迫不及待的逼着汉献帝封他为魏公,也开启了曹操篡位的步伐。
![]()
荀彧死后曹操就止步不前了,干什么都不顺。攻打孙权也占不到便宜,打刘备也吃了亏,尤其是“汉中之战”,曹操丢了汉中铩羽而归。
![]()
荀彧生在乱世有自己的理想和政治抱负,他是是一位杰出的战略家,又有军事谋略,更有眼光。他选择辅佐同样有理想、有能力的曹操,就是希望曹操能够匡扶汉室,统一天下还政于天子,然后跟他一样做汉朝的纯臣。但是他想错了,曹操费尽苦心打下的地盘哪能轻易放手,谁都有私心,曹操的理想不仅仅只是权臣,他要的是天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