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曹操的一众儿子,其实最出色的一个并不是“七步成诗”的曹植,而是小学课文《曹冲称象》里的主人公——曹冲。曹冲从小就极其聪明,单凭曹冲称象就足以说明,他虽然尚且年幼,但是智谋却超越常人。对于曹冲的聪慧,曹操甚爱之。甚至说,如果曹冲不死,可能魏王世子就不是曹丕,而是曹冲了。但可惜的是,曹冲年仅十三岁就撒手人寰了。
曹操曾经最宠爱的两个儿子,都离他而去。早年曹昂因为曹操出征张绣,曹昂为救曹操身死,曹操可谓是五内俱崩、老泪纵横。如今曹冲病死,曹操更是伤心欲绝,悲痛万分。在曹昂和曹冲去世后,曹操走向了人生巅峰,被封为魏王。而这个时候,曹操的一众孩子中,具有争储实力的也就是曹丕、曹彰、曹植了。而曹丕、曹彰、曹彰三兄弟,都有一些魏武遗风,让曹操喜欢,曹丕的老谋深算像曹操,曹植的文采飞扬像曹操,曹彰的能征善战像曹操。
![]()
对于曹冲之死,历来有多个版本,有的认为是曹冲锋芒毕露引来曹丕的嫉妒,被曹丕害死的;也有认为曹冲太过受宠,曹丕担心他会抢走他的世子之位,于是先下手为强害死曹冲。当然这些只是后世的猜测,并没有真凭实据。而《三国志》却记录了曹冲死亡真相,曹冲十三岁的时候,曹冲“疾病”,曹操还亲自为他“请命”,但最终还是医治不效,“及亡”。其实不仅是《三国志》的“曹冲传”记载曹冲是病死,在《三国志》的“华佗传”也记载了,曹冲最终病死,曹操叹息地说,“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不过,在《新三国》里,曹丕为了争得世子之位的最终胜利,不惜放毒鼠毒蛇咬死曹冲。当然,这个情节不仅仅是出于艺术加工,还有后世的猜测,毕竟曹丕的嫌疑最大。在《新三国》里,荀彧看了地上的毒鼠以及曹冲的伤口后,告诉曹操,曹冲并不是被毒鼠咬死,而是被毒蛇咬死。曹操问荀彧谁是凶手,荀彧不敢直说,只说曹冲死后对谁最有利,谁就可能是凶手。曹操又问,是曹丕吗?荀彧没有问答,但曹操已经知道真相了。而就在这时,有人报告曹操,曹丕也被毒鼠咬伤了。一时间让真相扑朔迷离。
![]()
曹丕被救活后,曹操继续追查真相,于是让曹丕、曹彰、曹植三兄弟为曹冲守灵,并对荀彧说,如果他们仨谁在半夜之后还一直保持清醒状态,谁就是害死曹冲的凶手。荀彧不敢插手,最终曹操亲自去看,结果发现曹植和曹彰都睡着了,只有曹丕还保持清醒。这下真相大白了,曹操知道是曹丕害死的曹冲,于是对曹丕采取了雷霆心理测试,但曹丕就是死不承认,最终曹丕通过了曹操的心理测验,最后还立曹丕为世子。
那么,问题来了,曹操明明知道了是曹丕害死了他最宠爱的儿子,为什么不直接处死曹丕呢?其中的真相,让人意难平。在《新三国》中,曹丕顶着曹操的雷霆万钧,最终一句“父王如果想杀儿,你就杀吧”让曹操放过。曹丕回府后跟司马懿谈及此事,司马懿说,“知道丞相在厉声讯问你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吗?”曹丕不知,司马懿一语道破天机,当时曹操的心里,想的是“儿啊,你可千万要顶住喽”。
![]()
为什么会这样呢?按照影视剧里的说法,曹丕是害死曹冲的凶手,为什么曹操不处置他,反而通过心理暴击的测试方式,最终不仅放过了曹丕,还将曹丕立为继承人呢?因为曹操很明白,曹冲之死已经成为既定事实,就算杀了曹丕,曹冲也不会活过来。而眼下最重要的是,这大魏江山究竟要交给谁才能让他放心。正是由于曹丕“打死不承认”,让曹操觉得曹丕心理素质过硬,将来继位后,不会被群臣“道德绑架”或者“阴谋算计”而大权旁落。
如果从帝王家的角度来说,曹操的选择是对的。如果曹丕能够顶得住曹操的雷霆吓诈,那么,将曹魏政权交给曹丕,曹操是放心的。因为有一个心理素质如此坚韧的人,是能够驾驭住在浊浪中颠簸的帝国巨轮的。如果当年秦始皇也能通过一系列测试选出继承人,也不至于大秦王朝二世而亡。而扶苏即便“为人仁”,且“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但心理素质不行,难堪大任。这也就是为什么说即便秦始皇传位扶苏,大秦也未必不会二世而亡的原因。而曹魏在曹丕的带领下如日中天,只可惜曹魏最终也是五世而亡。
【本图文由“尚书台”新媒体原创出品,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翻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