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笔下的《我的老师》,一篇短文,七件小事就是七个故事,详略不同但个个精彩。看,"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在一"迎"一"敲"之间,是蔡芸芝先生对孩子们的爱,是生活中一个活生生的讲究教育教学艺术的可爱的老师。
对咱们初中生来说,这段文字本身就是最生动的“写作课”,归纳成“五个字”:
1. 小
写“小”不写“大”。
一根教鞭、一次轻敲、一个眼神,就能托出“爱”。别去空喊“老师伟大”,把镜头拉到“教鞭落在石板边”的那 3 厘米,读者自然读出伟大。
2. 动
动作代替形容。
“迎”“敲”“笑”三个动词,让场面立起来。写作时先问自己:能不能用“一抬手”“一回头”“把粉笔折成两段”代替“非常关心”“十分感动”?
3. 序
详略排好队。
魏巍七件事,有的 30 字,有的 3 行,像手机拍照:主要人物放大,背景虚化。写亲情、友情也可“一带一详”——“带”交代时间,“详”放大关键动作,文章立刻有节奏。
4. 感
结尾只点一盏灯。
教鞭故事写完,魏巍没啰嗦“她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只写“她也笑了”。把感受留给读者,比作者跳出来喊口号更香。我们可以学:故事停,感情留空白,让阅卷老师自己去笑、去鼻子酸。
5. 真
材料来自“脚底下”。
上课借橡皮的同桌、食堂里给你多打一勺的阿姨、运动会帮你别号码布的同学,都是“蔡芸芝”。把“真”人装进作文,人物自带呼吸,分数自带光环。
把“小、动、序、感、真”写在便利贴,贴书桌。下次作文,先找“鸡毛蒜皮”,再让动作“迎”和“敲”出场,你也能写出自己的《我的老师》,而且主角可能是“我的后桌”“我的老妈”,甚至“那个骂醒我的篮球教练”。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数不胜数,甚至有些同学可能看不上,认为这样的事情怎么能写入作文中呢?其实,作文,就是把生活中的这些体现作文中心的琐事,"有滋有味"地讲述出来。不要把作文看得太高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