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在线学习”
获取更多资讯!
文/在线学习新媒体撰稿人 王霖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源泉,更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主体力量。当前,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深刻重塑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模式、学校的治理形态乃至教育的整体生态。教师角色也因此面临着深刻转型,师生关系亟待重构。
在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指导下,《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已连续三年发布《教师数字化学习报告》,为推动教师数字化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为助力教育部“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实施,推进“百区千校万师”建设,本刊聚焦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六大行动和《教师数字化学习报告》,访谈行业专家,探讨教师数字化学习的现状与趋势,并从过去三年的报告中选取部分区域和学校的优秀案例进行剖析。通过专题策划,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梳理我国教师数字化学习的特征、存在问题及提升建议,凝炼经验,示范引领,以此推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转型,助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区域
南京江北新区:数据驱动 构建区校协同教研新生态
南京江北新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优势,依托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区域试点的机遇,开展以“精准、协同、融合”为特色的教师智能研修活动,构建“一体三线四备五环节”的区校协同教研模式,开辟教师专业成长新路径。
以智能摄像机进行教学行为的全程记录,凭借AI及数据分析形成教学报告及教师能力矩阵图,视频回溯切片再现教学现场……以人工智能及大数据为“镜”,这是南京江北新区23所试点学校的教学日常。江北新区通过中央电化教育馆智能研修平台监测教学行为描摹教师、教学画像,打通教师、学校教研团队和区教研专家的三线互动,优化教学过程,为教师提供高效专业的成长通道,为深度教研及教学改进提供智慧支撑。
“江北新区在智能研修平台建设上的实践探索,为推进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提供了扎实的实践支撑与示范引领。”南京市电化教育馆(南京市教育信息化中心)应用推广部主任吴昱寰高度评价道。目前,江北新区作为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区,成效斐然:已建成覆盖23所试点校的智能研修体系,形成733节精品课例和超5000件优质资源,教师课堂效率提升37%,参赛获奖增长220%,建成38间城乡互动课堂,帮扶超6000人次,2025年7月成功入选第一批智能研修平台规模化应用领航培育区,进一步实现优质资源辐射与教研能力共生,让更多教师能依托数字化应用开展教学研究。
区校协同 构建精准教研新模式
2025年4月,“宁乌两地AI赋能跨域研修提质课堂的应用研讨活动”在南京江北新区高新实验小学举办。活动现场,精彩的AI辅助教学课例展示、AI赋能教研全流程实践路径研究汇报以及南京、乌鲁木齐两地跨域线上教研等环节依次开展,生动探索“数据驱动、精准教研、协同创新”的教师发展新范式。这既是以“跨域”突破空间限制、以“人机协同”升级教研效能,实现“AI助力教师发展、跨域融通优质资源”研修目标的生动写照;也是江北新区创新实践“一体三线四备五环节”区校协同教研模式的成功示范。
宁乌两地跨域研修应用研讨活动
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信息资源部副部长沈乃飞介绍,“一体三线四备五环节”模式是依托智能研修平台构建的数字化协同教研体系:“一体”是以智能研修平台为核心载体,整合AI诊断、资源库等功能,形成“数据采集—分析—干预—优化”闭环;“三线”指教师个体、学校教研团队和区教研专家的三级联动;“四备”即备课、备教、备评、备研,确保教研活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五环节”指“备、授、评、研、思”五个环节的闭环教研模式。
“传统教研面临着依赖主观经验、缺乏数据支撑,资源分散、校际共享困难以及教师培训同质化等问题。”沈乃飞指出,“一体三线四备五环节”模式有效破解了上述难题。一是实现数据驱动下的精准诊断,智能教研通过AI课堂分析(如S-T曲线、互动热力图)自动生成诊断报告,精准识别问题,实现科学改进。二是推动资源整合与高效协同,智能教研依托平台,整合超3000件资源,支持城乡共享,打破信息孤岛。三是促进个性化发展,提升课堂效率,提供“一人一案”成长方案。他表示:“该模式以数据闭环、资源协同和个性化为核心,进一步解决传统教研的主观化、低效化、碎片化问题,推动区域教育从‘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型。”
构建画像 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在推进智能研修平台应用试点过程中,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秉持分层推进、重点研究的原则,指导试点学校开展融合多种研究方法的混合式教研模式研究,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构建了教师专业成长轨迹画像,创新教师培训模式。
目前,教师专业成长轨迹画像涵盖教学能力、教研参与度、学生评价、同行评价、自我反思、专业发展意愿以及教学创新能力等方面。其中,教学能力可通过课堂教学评分、学生成绩提升率、教学比赛获奖情况等指标来衡量;教研参与度可通过参与教研活动的次数、贡献的课例数量、在教研活动中的发言次数等指标来评估;学生评价和同行评价则可通过问卷调查、同伴互评、学生满意度调查等方式获取;自我反思可通过教师的教学日志、自我评估报告、教学反思记录等来体现;专业发展意愿可通过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对新技术新方法的接受程度等指标来评估;教学创新能力可通过教师提出的教学新方法、新策略、新技术的应用情况等指标来衡量。
“教师专业成长轨迹画像对教师发展的帮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精准诊断,教师通过数据反馈,可以清晰识别自身不足(如课堂互动不足),进而实现针对性改进;二是实现个性化成长,通过系统生成成长档案,帮助教师规划专业发展路径;三是实证教研,基于数据的评课与反思,进一步推动教学策略优化。”沈乃飞表示,以南京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为例,通过“四步五环节”模式,利用平台数据定位教学问题,优化教学设计,显著提升了学生参与度和教师教学能力。
在吴昱寰看来,南京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基于智能研修平台开展的区域精准教研行动,为市级开展数字化赋能教师发展行动提供了宝贵经验与强大助力。在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方面,借助智能研修平台开展针对性培训,让教师熟练掌握数字化工具;在数字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推动教学理念向数字化、精准化以及人机协同转变;在教师发展数字转型进程中,实现教师自主学习与个性发展,构建起协同提升生态;在区校协同方面,为全市教师发展的数字治理提供实践参考。
专题目录
观察
专家观点
《教师数字化学习报告(2024)》概要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区域
南京江北新区:数据驱动 构建区校协同教研新生态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高等教育
山东大学“设计理论与整合创新课程虚拟教研室”:百校互联, 教研新形态促教师发展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职业教育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教师数字化学习提供职教范式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基础教育
哈尔滨新区第六学校:智教校园启新梦 慧学课堂育人才
青岛南京路小学:数据导航下的教师反思力跃升
教师数字化学习案例•学前教育
上海市金山区朱泾罗星幼儿园:推进“芭蕉四季”场景建设 循证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历程
来源丨《在线学习》杂志 2025年8月刊(总第117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