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瞒着家长打耳洞,竟然一次性打了14个!
近日,上海市闵行区消保委接到一位家长反映,自己的女儿居然瞒着自己,在一只耳朵上一次性打了14个耳洞!据描述,今年7月初,15岁的小琴瞒着家长前往一家街边店铺,总共花费808元在左耳上一口气打了14个耳洞。在事后,她的左耳出现了红肿发炎的情况。
对此,小琴的父亲愤怒表示,商家在提供这些非常规服务之前,应该对消费者的年龄保持高度警惕,理应直接拒绝,或者征询监护人的同意。商家则辩称,从外貌上难以判断消费者年龄,而且消费者类似要求并非罕见,所以拒绝退款。那么,在这起事件中,商家的做法是否妥当,值得关注。
不可否认,由于营养、运动等因素加持,如今不少未成年人的身高呈现“成人化”。但未成年人总归是孩子,即便身高再高,脸上的孩子气一般未脱;即便有的未成年人打扮“成熟”,但通过简单交流也能发现言行、思想不够成熟,这也会看出其大概年龄。所以说,商家辩解之词站不住脚。
从法律角度看,八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因年龄原因而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民法典》规定,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按说,15岁女孩打14个耳洞,应征得家长同意。
这个年龄段的未成年人可以实施的法律行为,一是,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二是,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应依其经济能力、身份、地位、职业等各种情况为标准来判断。显然,打14个耳洞不是15岁女孩可实施的行为。
闵行区消保委提示经营者,必须严格落实年龄核验义务,对疑似未成年的消费者保持高度敏感。对于服务内容、潜在风险及后续护理要求,必须清晰、详尽、无保留地向消费者及其监护人说明,确保其知情同意建立在充分理解基础上。上述商家未尽到核实义务、提示义务,应当为此承担责任。
据悉,经多次沟通调解,涉事商家最终同意全额退还808元费用,并承诺在后续经营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识别与保护,规范经营行为。但这起事件,对其他未成年人及其家长、有关部门,都是种提醒。作为未成年人,要汲取教训谨慎做打耳环等有损健康的行为,家长要对孩子加强相关教育。
还应该对未成年人打耳环等行为,加强针对性监管,可参照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22年印发的《未成年人文身治理工作办法》。根据该办法规定,美容美发机构等应当在显著位置标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文身服务,对难以判明是否是未成年人的,应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
也就是说,有必要出台专门办法,约束商家经营行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如果每个商家既提示未成年人谨慎打耳洞,对要求打耳洞数量过多的、难以判明年龄的未成年人,既要求出示身份证,也要求出示家长同意书,否则,商家不得为未成年人打耳洞,商家若唯利是图违规操作,要追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