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可抗力的限流导致无法接收推送文章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以下操作: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 “一半杯 ” → 点击右上角“...” → 点选“设为星标★”,这样就更容易找到我们和收到推送文章!
保持爱读文章,保持领先!
作者:劳拉·安·罗森伯里(Laura Ann Rosenbury),
作者任职: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院长。
查理·柯克在一所大学校园发表演讲时遇刺身亡。这对高等教育、对我们的国家以及对言论自由而言,都是一个沉痛时刻。校园里与演讲者意见相左,诉诸暴力从来都不是正当之举。柯克先生是一个充满争议、引发分化的人物,但这点并不改变什么。
对非暴力表达分歧的承诺,理应成为校园肌理的一部分,就如同学生需要氧气呼吸一样显而易见。高校需要再次申明我们对非暴力分歧方式的坚守,即便我们面对的是那些贬损或否定某些身份与世界观的声音。此时此刻,我们也应当鼓励更多的分歧,而不是更少。
在这个日益极化的国家里,社交媒体算法让人们比以往更容易困于信息“回音室”。因此,近一千人签署请愿,敦促犹他谷大学撤回对柯克先生的演讲邀请,并不令人意外。该校作出了恰当回应,发表声明,重申其对“言论自由、学术探究与建设性对话”的承诺。
长期以来,高校一直以对开放讨论与探究的承诺来抵抗极化与一元化思维,我们必须继续如此。大学校园应当始终是学生可以提出并直面难题的场所,尤其是那些令人不适、甚至会带来伤害感受的问题。高等教育的职责不是抹平冲突,而是将其引导进对话、辩论与学习。要做到这一点,教育者与学生必须直面那些让我们反感的观点,以及那些言语会带来痛感的演讲者。
然而,我们也需要新的策略。一些社交媒体上的声音试图通过指认柯克先生的极端观点,来缩小其遇刺对更广泛层面的影响,例如他曾辩称为维护持枪权付出一定的枪支死亡代价是可接受的。这种做法好比把性侵受害者因穿着暴露而外出赴宴的事实拿来指责她本人。
我们不应妖魔化或神化任何个体立场,而应把精力放在对抗将我们从思想探索与论辩中推离、并令人遗憾地把我们推向暴力的从众思维。为此,我们必须批判性地审视校园文化的演变及其需要改变之处。近来的高等教育讨论多集中在政府的不当干预,但我们也必须承认,高等教育同样面临来自内部的攻击。
在全国各地、许多校园里,人们太容易退回各自的封闭小圈层,排斥复杂与细微,只去选择那些能够加固既有世界观的课程、演讲者、同事、朋友与环境。过去两年我所见的各类校园扰动(打断课堂、毁坏设施、限制进入图书馆)正是这种圈层化心态的折射。抗议不应让他人失声,政治立场的倡议也不应削弱我们的学术使命。
为了开辟不同的道路,许多高校正在开设关于文明对话与交流的课程与项目。巴纳德学院启动了一项为期多年的新举措,通过工作坊与研习小组来培育好奇心、拓展探究广度,并帮助学生以同理心与开放心态与持不同观点的人进行交流。
但我们都需要做得更多。我们必须鼓起勇气,去探索与自身观点相去甚远的思想。这意味着要邀请多元的校外演讲者走进校园。我们无需刻意追求某种“配比均衡”的观点构成,我们所需要做的,是以尊重的方式与最广谱的观点进行接触,不以干扰或暴力相向。
我在法学院任教时,有意识地通过要求学生为自己并不认同的立场辩护,来培育这种开放性。这包括让支持堕胎权的学生反过来提出反对论证,反之亦然。起初,许多人抵触,但在学期结束时,他们认识到清晰表述并捍卫相反立场的价值与重要性。
这种能力不应、也不该只限于法学院,它理应出现在每一间课堂与整个校园生活之中。高等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某一种观点凌驾于另一种之上,而是为学生提供审视并挑战一切信念(包括他们自己的信念)所需的工具与训练。这正是博雅教育的核心,教给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教他们该想什么。
我们必须致力于“更好地表达分歧”,营造一种校园对话氛围,让观点与立场的差异,始终停留在“差异”层面。我们不能任由对话堕入暴力或绝对化。如果我们守不住这份和平,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将被我们自己所动摇。
劳拉·安·罗森伯里(Laura Ann Rosenbury)系巴纳德学院(Barnard College)院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