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不易,请勿搬运,全网维权!)
《金刚经》有言: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我们不停的追求幸福,却为何常常感觉到痛苦?
一个最底层的答案:是我们自己,亲手在意识里筑起了一座名为“分别心”的牢笼。
现代量子物理学早已证明,在观测者介入之前,万物皆处于不确定的叠加态。
是我们那颗心,用“好”与“坏”、“得”与“失”、“应该”与“不应该”的标尺,强行将流动的现实割裂成一个个对立的部分。
一个人所有的痛苦,皆源于此。停止在念头里交战,才是通往快乐唯一的窄门。
01
前段时间,朋友老王差点抑郁了。
他贷款买了一辆新车,本来是件高兴事。但车刚开回来,他就陷入了无尽的烦恼。
“你看老李那辆车,动力比我的好。”
“早知道就该选那个带天窗的版本,这个太闷了。”
“这车怎么这么费油,当初就不该买这个牌子。”
一辆车在他心里,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代步工具,而被无数个“更好的”可能性代替,一面开着车,一面反复对比,最后滋生出后悔。
这就是“分别心”的第一层咒语:它让你永远活在“别处”,无法安住于当下。
吃着碗里的饭,心里想着另一家餐厅的味道;和伴侣散步,脑子里却在回味别人朋友圈里的浪漫。
“分别心”就像一个内置的“差评系统”,它永远在扫描现实的“不足”,永远在提示你“你本可以拥有更好的”。
于是,生活在你面前经过,你却从未真正活在其中。
02
你有没有发现,孩子通常比大人更容易快乐?
一块石头一滩积水,他们能玩一下午。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有用”和“无用”之分,万物皆是有趣的玩具。
而成年人呢?
我们看到下雨,第一反应是“上班麻烦了,衣服要淋湿了”,于是心生烦躁。
我们看到落叶,会感叹“秋天来了,真萧瑟”,心生伤感。
我们用自己的好恶、得失、利弊,给世间万物强行贴上了标签。于是,风声、雨声、花开、叶落,这些本然的存在,都成了搅动我们情绪的开关。
这就是“分别心”的第二层枷锁:它让你成为情绪的奴隶,而非生命的主人。
一件事情的发生,它本身只是一个中性的“事实”。是我们的“分别心”,给这个事实注入了“好”或“坏”的评判,从而引爆了喜悦或痛苦的情绪炸弹。
被领导批评,这件事本身只是“一次沟通”。但你的分别心立刻跳出来说:“他瞧不起我,我的职业生涯要完了”,于是你陷入了巨大的恐惧和羞辱。
错过了地铁,这件事本身只是“晚了几分钟”。但你的分别心会告诉你:“今天真倒霉,又要迟到了,全勤奖没了”,于是你被愤怒和焦虑所淹没。
真正让你不得安宁的,是你内心那个永不停歇的“法官”。
03
很多人会问:没有分别心,那不是傻子吗?难道是非不分,好坏不辨?
这恰恰是对“无分别”最深的误解。
无分别,它恰恰是让你跳出情绪的漩涡,获得最高级的清醒。
我认识一位投资界的前辈,经历过数次市场的大起大落,却始终气定神闲。
我问他秘诀。
他说:“股价的涨跌只是市场的呼吸,它没有好坏。我认为它‘好’,就会贪婪;我认为它‘坏’,就会恐惧。只有不评判它,纯粹地观察、感受它的节奏,才能做出最冷静的决策。”
一个真正厉害的人,不是没有情绪,而是不被情绪所裹挟。
他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念头升起——“哦,这是愤怒”“哦,这是贪婪”——然后像看天上云卷云舒一样,看着它,但不跟它走。
这种不带评判的“觉知”,才是最高级的智慧和最深沉的力量。它让你从生活的“剧中人”,变成了“看戏人”,从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六祖坛经》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吃饭时,只是吃饭;走路时,只是走路;失败时,只是经历一次失败。当你的心不再向外攀缘,不再对内攻击,你会发现,快乐,从来无需追寻。
它本就存在于每一个当下,如空气般平常,如呼吸般自然。
愿我们都能放下分别,与这个世界温柔和解。
喜欢文章请点个赞、收藏或者转发,欢迎在评论中发表观点,多谢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