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千岁
1939年3月15日,德国国防军开进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强制吞并了一个并非主要由德意志人构成的捷克斯洛伐克,证明了德国独裁者当初「为修正《凡尔赛条约》,将主要由德意志同胞居住的地区迎回祖国的大论」不过是掩盖侵略野心的幌子。一再秉承「绥靖」政策,避免欧洲战火重燃的英法两国也终于认清了希特勒的本来面目,决定对德采取强硬措施。
英法两国的态度反而使希特勒变本加厉,他于4月3日指示国防军制订针对波兰的入侵计划。4月27日,国防军大将瓦尔特·冯·布劳希奇向希特勒提交了代号为“Fall Weiß”(白色方案)的行动草案,希特勒在未提出重大修改意见的同时批准了该方案,将精力放到了如何与苏联联手的外交决策上。
布劳希奇在5月1日将其移交给负责指挥对波兰进攻的两个集团军群的将军。一位是当时在柏林指挥第一集团军群司令部的大将费多尔·冯·博克,他被指定为进攻波兰的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另一位是大将格尔德·冯·龙德施泰特,他将指挥南方集团军群,这位老将当时正住在卡塞尔享受自己的退休生活,德国总参谋部为其成立了一个「龙德施泰特临时工作小组」(Arbeitsstab Rundstedt,博克也有一个自己的)。上校君特·布卢门特里特 (Günther Blumentritt) 任该工作组的作战参谋(Ia);参谋长则由埃里希·冯·曼施坦因担任。
君特·布卢门特里特
1939年春,曼施坦因正以中将军衔担任第18步兵师师长,该师驻地位于著名的七年战争古战场——利格尼茨。尽管他被任命为「龙德施泰特小组」的组长,但他一直到8月26日才得以从第18步兵师师长一职中解脱,南方集团军群未来如何入侵波兰的主要计划内容,大都出自君特·布卢门特里特之手。5月7日时,布卢门特里特就在柏林撰写了一份关于未来波兰战况的经验报告,他以自己的一战经验论述道:「广阔的空间再次允许我们能像1914年兴登堡元帅和鲁登道夫少将那样进行高机动、独立、不顾一切地主动进攻和纵深突破……与1914年相比,我们面临的情况会轻松得多。」
经几个月的斡旋,希特勒终于确定了与苏联的非正式盟约,消除了德国两线作战的窘境,现在是对波兰下手的时候了。8月18日,「龙德施泰特小组」不复存在,原班人马重组为南方集团军群司令部的命令随之下达。而早在两天前,陆军人事局也宣布重新启用龙德施泰特,老将和其参谋长于8月22日前往上萨尔茨堡向希特勒报到,后者随后于8月31日颁布了《1号作战指令》,宣布德国已决定「通过武力解决」德波争端。9月1日,德军的铁蹄踏入了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1939年9月1日上午,德国国防军集结的150万名士兵,配备了约9820门火炮、2510辆坦克以及1930架飞机对波兰发起了入侵,后者兵力为130万人,拥有2840门火炮、475辆坦克和900架飞机。需要注意的是,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波兰武装力量远未完全动员起来,装备也基本过时,更致命的是,西部波军在战略态势上面临着被德军钳形攻势歼灭的危险。而德国陆军总司令部 (OKH) 正是这样计划的。
其中,北方钳形攻势由炮兵上将格奥尔格·冯·屈希勒尔的北方集团军群第3集团军组成,他会从东普鲁士向南推进至华沙;南方集团军群的南钳则由其最强大的兵团——炮兵上将瓦尔特·冯·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构成,从上西里西亚向东北方向的华沙推进,其侧翼由步兵上将约翰内斯·布拉斯科维茨的第8集团军和大将威廉·李斯特指挥的第14集团军保护。
德军参加波兰战役的第五个兵团——第4集团军隶属于北方集团军群,由炮兵上将京特·冯·克鲁格领导,其任务是从波美拉尼亚尽快向东推进,以包围波美拉尼亚和东普鲁士走廊之间的波兰军队,之后也会向华沙发起进攻。
进攻的第一天,龙德施泰特的南方集团军群成功深入波兰领土25公里,其日志记载,波军几乎没有抵抗;被炸毁的桥梁、堵塞的道路以及糟糕的路况才是德军兵锋的更大阻碍,「不是敌人的抵抗,而是主要由于这两个原因延缓了前进。」曼施坦因在日记中也以同样的语气写道:「一切顺利。边境没有遭到顽抗。但许多路障和道路损坏造成了延误。」
关于波兰战役的文献中,也有说法称赖歇瑙的第10集团军在9月1日面临的抵抗力度不大,然而,这与事实不符。在切申托霍瓦 (Częstochowa) 西北约20公里的莫克拉 (Mokra) ,德军第4装甲师便在中午时分遭遇了得到一辆装甲列车支援的沃里尼亚骑兵旅,波兰骑兵于这个易守难攻的地段与侵略者展开死战,第4装甲师的战史记载:
「危机突然爆发,攻势停滞不前。」第35装甲团在波兰战役中遭遇了最高的单日伤亡:15人阵亡,15人受伤;此外,共有34辆坦克损坏,一些士兵甚至因此「对装甲部队的价值产生了怀疑」。无论是第4装甲师还是其邻居——第19步兵师、在卡托维兹 (Katowice) 西南推进的第5装甲师,波军都没让德军完成9月1日的目标,所以我们很难说在波兰战役第一天,德军推进受到严重延误,绝不仅仅是因为被炸毁的桥梁和糟糕的路况。
第二天,南方集团军群再次遭遇波军顽抗。位于主攻方向的赖歇瑙第10集团军当时对波兰两支集团军——「罗兹」集团军和「克拉科夫」集团军的结合部发起进攻,后者作为波军最强大的兵团奉命保卫琴斯托霍瓦 (Tschenstochau) 和克拉科夫之间的上西里西亚工业区,而「罗兹」集团军则部署在更靠北的瓦尔特河 (Warthe) 和罗兹 (Łódź) 之间;除了保护当地的工业区外,还肩负着阻止德军进入华沙的重要任务。
因为罗兹和波兰首都之间没有较大的天然障碍。9月2日,赖歇瑙部在维伦 (Wieluń) 地区撞上了「罗兹」集团军的主要防线,作为第10集团军兵锋,骑兵上将埃里希·霍普纳的第16军协同第1和第4装甲师及第14步兵师发起进攻。第4装甲师与昨日一样再度遭遇顽抗,第14步兵师也进展甚微;然而第1装甲师却仅遭到轻微抵抗,一口气推进了30公里。令波军完全意想不到的是,该师在当天下午早些时候就抵达了拉多姆斯科 (Radomsko) 南部的瓦尔特河 ,并在那里攻占了三座未被摧毁的桥梁。赖歇瑙立刻乘势在瓦尔特河东岸建立了桥头堡,克服了通往华沙之路上最恼人的天然屏障。
9月3日,英法同时对德宣战的当天,第1装甲师克服了一路的激战和波兰空军的袭击继续大举进军;9月4日,在琴斯托霍瓦 (Tschenstochau) 地区推进的德军第4、第15军也彻底击溃了波军第7步兵师及克拉科夫骑兵旅,至此,国防军彻底粉碎了「克拉科夫」集团军右翼,其与「罗兹」集团军的结合部被撕开;现在,第10集团军得以经彼得库夫-特雷布纳尔斯基 (Piotrków Trybunalski) 向华沙推进。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身为集团军群司令,但散漫的龙德施泰特并不愿过多插手战役细节,这恰好给精力充沛的参谋长曼施坦因留下了指挥大军的实权,两人互补,后者在日记里留下了「与龙德施泰特合作尤其愉快,他本人也是风趣迷人」的感慨。
回到9月3日的战局。现在,曼施坦因命令第10集团军的主攻单位——第16、15军绕过罗兹南部,向罗兹以东60公里的拉瓦-马佐维茨卡 (Rawa Mazowiecka)推进,以切断「罗兹」集团军向华沙的退路。同时,曼施坦因让第10集团军右翼继续向东展开,攻击位于凯尔采 (Kielce) 和拉多姆 (Radom) 地区新发现的波兰兵团——「普鲁士」集团军,防止它在己方进军华沙时侧袭赖歇瑙部。
9月5日,第8集团军渡过瓦尔特河,突破了位于罗兹以西约50公里的谢拉兹 (Sieradz) 附近的波兰碉堡群;同时,第14集团军也成功穿过贝斯基德山脉 (Beskiden) 较平坦的山前地带抵达了克拉科夫南-东南部;在第10集团军主攻方向,即第16军战区,第1装甲师克服了得到坦克支援的波军第19、29步兵师的抵抗,突破并占领了彼得哥夫-特里布纳尔斯基 (Piotrków Trybunalski),第1装甲师的先头部队甚至在当晚推进到位于彼得哥夫-特里布纳尔斯基东北约15公里的沃尔布日 (Wolbórz),在沃尔布尔卡河 (Wolbórka) 上建立了一个桥头堡。在此过程中,装甲兵们还成功俘虏了波兰第19步兵师师长约瑟夫·克瓦西谢夫斯基 (Józef Kwaciszewski) 及其整个指挥部。
德军突破彼得哥夫-特里布纳尔斯基防线的行动让波兰武装力量总司令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元帅被迫下令遍体鳞伤的「克拉科夫」、「普鲁士」、「波兹南」和「罗兹」集团军撤退到维斯瓦河和杜纳耶茨河 (Dunajec) 之后。为了阻止波军重组战线,曼施坦因催促麾下必须在波军之前抵达这两条河流的渡口。
9月6日,第14集团军第44步兵师未遇抵抗便占领了克拉科夫,德军获得了未被破坏的维斯瓦河桥梁;在克拉科夫东南方向,第4轻装师向塔尔努夫 (Tarnów) 推进并抵达扎克利钦 (Zakliczyn),占领了杜纳耶茨河上的桥梁,从而切断了仍滞留在河西岸的波军的退路;意识到波军在第14集团军的战线前撤退,曼施坦因在当晚令第5装甲师尽快向桑多梅日推进,夺取那里重要的维斯瓦河渡口,从而切断波军在那里的退路;在第10集团军战区,第1装甲师现在一边面临着波兰人不断的激烈反击,一边击垮了波兰第13步兵师抵抗,在当晚占领了托马舒夫-马佐维茨基 (Tomaszów Mazowiecki),打开了通往华沙的大门。
趁波军后撤,第16军在9月7日迅速向华沙推进。第4装甲师率先发起进攻,并在下午早些时候抵达拉瓦-马佐维茨卡 (Rawa Mazowiecka)。尽管下达了停止前进的命令,憋了几天恶气的装甲兵仍继续推进,抵达华沙西南70公里处的巴布斯克 (Babsk) 镇,在那里他们缴获了完好无损的比亚瓦卡河 (Białka) 渡口。
眼见德军日益逼近华沙,雷兹-希米格维只得将最高司令部从华沙撤离并将其迁往布列斯特。然而,这将使其统帅部与前线军队之间本已稀薄的通讯变得更加困难。此时,对曼施坦因来说,波兰首都并非首要目标,他首先希望在维斯瓦河以西逮住并歼灭波军主力,因此,他指示向罗兹推进的第8集团军从9月8日起向华沙进发,在那里与第4装甲师会合,从而阻止库特诺的波军逃走;第10军作为第8集团军左翼,在罗兹以北推进,于9月8日已能接近位于华沙以西约80公里的洛维奇(Łowicz);与此同时,第1装甲师先锋也抵达了华沙以南约30公里处的古拉卡尔瓦里亚(Góra Kalwaria)附近的维斯瓦河边。
然而,在更北面进攻的第4装甲师此时则妄想在当天占领波兰首都,该师师部错误地认为华沙是一个不设防城市。实际上,波兰人绝无意将首都不战而弃,负责防守华沙的瓦莱里安·丘马(Walerian Czuma)准将下令将华沙化作要塞,势必要让德国人吃尽苦头。第4装甲师先锋在华沙郊区不出意外地遭遇了波军顽抗,最后狼狈撤退。
第8集团军此刻也对波兰人的态势做出了错误评估,尽管他们知道在库特诺以北的布祖拉河地区仍有强大的波军部队存在,但第8集团军认为,这些部队会尽快向东撤往华沙。布拉斯科维茨及其参谋并未料到波兰人斗志尚存,马上将对第8集团军北翼发动猛烈反攻。正是在9月8日,波兰统帅部向集结在库特诺的「波兹南」集团军和更靠北的「波美拉尼亚」集团军下达了向南和东南方向的罗兹和拉多姆发起反攻的命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