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集团军某旅上尉参谋
奋进不止的参谋尖子!
人物名片:孟凡森,男,汉族,江苏徐州人,2016年9月入伍,2018年5月入党,现任第71集团军某旅上尉参谋。毕业5年来,多次参加上级组织的重大比武竞赛。2022年参加东部战区陆军参谋骨干集训获第1名,2023年参加集团军预任参谋集训获优秀学员,2025年参加东部战区陆军战役参谋骨干集训获第1名,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嘉奖4次。
破茧成蝶:“垫底学员”的逆袭之路
2022年盛夏,东部战区陆军参谋骨干集训队教室里,气氛庄重严肃,学员们在争分夺秒地进行作业考核。最终,经过一整天的激烈拼杀,作为首次参训的“新人”参谋孟凡森出人意料地取得了总评第一的好成绩。
谁能想到就在不久前的阶段考核中,孟凡森还是个综合成绩靠后的“垫底学员”。从“垫底学员”到“逆袭标杆”,巨大的反差进步下,蕴藏着他无数辛勤的努力和付出。
为尽快摆脱“垫底”学员的定位,孟凡森白天争分夺秒学,晚上加班加点练,他把指挥员推演的每一处战场要点都记录下来,晚上熄灯后一遍遍地反复练习,每天凌晨两点,战术沙盘前都能看到他奋战的身影。
为了提高效率,他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各种不同推演思路,选择最符合实战的标准和最有效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推倒重塑,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总结,让他最终以综合第一名的成绩站上领奖台。
淬火成钢:“拼命三郎”的夺冠征程
今年3月,经历军旅两级严格选拔的孟凡森顺利进入战区陆军战役参谋集训队。面对短短三个月,四十余项高强度课目的训练考核,他深知这不仅是一场专业和技能的考核,更是一次精神和毅力的比拼,每一秒都是与时间赛跑。
为了让自己有更充足的学习时间,他把背理论的时间分散到吃饭、睡觉甚至上厕所,晚上加班至凌晨两点是常态,周末几乎很少休息。
为啃下作战计算这块“硬骨头”,他把经典战例拆成数据模型,用便签纸贴满床头;为提高标图精度,他在沙盘上反复演练数百次;为提升推演速度效率,他反复推翻已有方案。
在别人眼中,孟凡森仿佛是不知疲倦的“永动机”,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
孟凡森在集训队还有一个“地图参谋”的外号,集训期间的一个深夜,孟凡森因连续加班过于劳累,标图练习过程中不知不觉趴在桌上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出操时,脸上沾满了铅印墨汁,这事传开后大家见了他总爱笑着喊“地图参谋”——谁都知道,那片洗不掉的墨痕里,藏着不知多少与困意死磕的深夜,藏着一名参谋把沙盘当战场的执着坚定。
正是凭着这股拼劲儿,孟凡森在最后的集训结业考核中咬牙攻克了连贯作业21.5个小时的身体极限,他以零误差的标图、最优化的预案,在高手云集的比武场上,摘得个人总评第一的桂冠。
向战冲锋:“参谋尖兵”的攻坚担当
提起孟凡森,战友们都说:“孟参谋的脑袋,就是个会打仗的‘数据库’——装着战术,装着数据,更装着备战攻坚、向战图强的使命与担当。”
早在任排长期间,他就出了名地喜爱钻研新式装备,不搞懂弄通绝不罢手,他带领排内人员从枯燥的理论入手,一字一句地研究晦涩的使用说明书,对照技术连接图一个接口、一个参数的反复测试。
下连不到半年时间就能熟练掌握各类通信装备器材,完成2型10余件新式装备攻研,缩短了部分新式装备战斗力生成周期。
“一个人最大的底气是持续学习的能力”。优异成绩的取得,源于其始终坚持把精武强能当成一种习惯。
如今,孟凡森的书桌上,30余本军事典籍被翻得卷了边,每页都写满批注,他牵头整理参谋业务学习法,将复杂的理论拆解为“模块化记忆+场景化应用”,成了单位新参谋的“入门宝典”。
“向战而生”,一直是孟凡森的军旅信条。今年8月,一场演习正在酣然打响,指挥所里,孟凡森积极发挥自己参谋业务专长,主动挑大梁、啃硬骨,带头攻研新型系统软件,准确研判30余组敌情情况,成功处置多起战场情况,高标准完成演习任务。
载誉归来的孟凡森,面对备战攻坚新的“战场”,始终坚守初心、不骄不躁,把军人的使命担当融入参谋岗位实践,时刻保持向战冲锋的姿态,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他的军旅信条。
奋斗攻坚向百年。相信未来的军旅生涯中,他将继续奋勇前进,瞄向更远的战场,开启新的攻坚征程。
文图 | 谭公禄、王桐、丁凯强
视频 | 李润祥、姜恒劼、顾申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