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长期以多元文化包容、优质教育资源和友好移民政策,成为全球留学生心中的理想选择。其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毕业后工签政策以及宽松的移民路径,持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学子。不过进入2025年后,这片留学热土正悄然收紧政策闸门。
今年7月,加拿大移民部(IRCC)宣布重磅调整:自2025年9月1日起,除魁北克省外,所有省份的留学签证申请人需额外准备超过2.2万加元的生活费资金证明,较此前标准显著提升。这意味着国际学生除承担学费和旅费外,还需证明具备独立应对加拿大高昂生活成本的经济能力。
此外,加拿大留学服务平台ApplyBoard在6月底发布的报告显示,2025年加拿大新留学签证发放量仅为12.4万份,较去年暴跌超50%。
一系列政策调整引发广泛讨论:在全球留学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加拿大为何选择收紧政策?对于中国学生而言,这个传统留学热门地是否依然值得选择?事实上,加拿大政策收紧的表象下,隐藏着更复杂的全球移民格局变迁与本土治理逻辑。
![]()
政策收紧:全球趋势与本土困境的双重变奏
2025年加拿大留学政策的持续收紧,绝非一个孤立的个案,而是当今世界主要留学目的地国政策结构性调整的一个缩影。纵观全球,一股“提高门槛、筛选优质生源”的浪潮正在蔓延。
如,澳大利亚已将国际学生签证的申请费用大幅提升至2000澳元,旨在抑制部分以打工为主要目的的申请者。英国则于今年4月将学生签证费用上调至524英镑,并持续收紧毕业生工作签证的审核条件。而美国更是新增了一项名为“签证诚信费的收费,金额为250美元,旨在覆盖其签证系统加强安全审查所带来的成本。
由此可见,加拿大提高资金证明门槛的举措,实则反映了发达国家的共性挑战:移民系统过载、公共资源遭遇挤兑、以及本土就业市场保护主义的盛行。具体来看,加拿大的政策剧变,根源在于其国内社会与经济矛盾的集中爆发。
![]()
自2023年起,其境内的国际学生数量一度突破百万大关。学生数量的激增在带来经济活力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部分私立职业学院质量参差,沦为一些申请者获取工作签证的“跳板”;学生“打黑工”现象频发,扰乱了本地劳动力市场;住房租赁市场空前紧张,租金飞涨,引起了本地居民的不满。
此外,难民与其他移民类别人数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资源和公共服务的负担。最新的加拿大就业数据揭示了更深层的经济忧虑:5月全国失业率攀升至7%,失业人数高达160万人,较去年同期增长近14%。
在此背景下,加拿大政府提高留学资金证明的要求,其目的显而易见。其一,通过经济手段筛选出真正具备充足财力、以学业为目的的优秀国际学生,缓解高校的承载压力和住房资源的紧张状况;其二,确保获签学生有足够的经济能力支持其在加生活,避免其因经济困境而被迫从事非法工作或遭受剥削,这本身也是一种对学生权益的保护。
中国学生的“政策避风港”:影响有限的现实逻辑
尽管加拿大留学政策收紧引发国际学生整体兴趣下滑——ApplyBoard报告显示其下滑速度快于澳英美等国,但中国学生却呈现出显著的“免疫性”。这种特殊性,源于政策设计的差异化影响与中国留学群体的独特优势。
首先,中国留学生及其家庭的经济准备普遍远超新规门槛。根据新规,中国留学生单人年最低资金要求为22,895加元。对于绝大多数计划送子女赴加留学的中国中产及以上家庭而言,这一数额并非难以逾越的障碍。因为多数家庭预先准备的担保金,通常会远高于官方最低标准,以增加签证通过率。
此次调整,对中国学生申请意愿和能力的实质性阻碍较小。IRCC要求提供过去4个月的银行对账单,并建议有6-12个月的资金历史,这与中国家庭习惯的长期、稳定的资金规划方式高度契合。
![]()
其次,中国学生的留学动机更为纯粹,与政策调控目标错位。加拿大政策收紧的主要矛头,针对的是那些以留学为名、务工为实,或试图通过非优质院校作为移民跳板的申请者。而绝大多数中国学生申请的目标院校是加拿大知名的大学和优质的公立学院,首要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教育。
同时,对于从中国本土首次递交签证的申请者而言,审理周期依然稳定在1-2个月。这反映出IRCC对不同来源国申请者的风险评级存在差异,而中国学生历来的高信誉度和低滞留率,使其在隐形筛选过程中占据了优势。
最后,政策层面并非全是坏消息,官方态度仍积极肯定国际学生的价值。IRCC部长的公开表态至关重要,她明确强调:“加拿大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国家,我们希望学生也能有一个很好的体验。我希望学生能够留下来学习。”
这为政策的未来走向定下了基调:收紧是为了优化,而非拒绝。加拿大政府的目的是淘汰掉系统内的“噪音”,从而更好地服务和留住那些真正来求学深造的优秀人才,而中国学生恰恰是后者的典型代表。
在全球留学政策普遍收紧的大环境下,加拿大的调整更像是一次结构性优化。对于中国学生而言,只要做好充分的资金准备、密切关注政策细节变化,加拿大依然是性价比突出的留学目的地。在政策的“紧”与市场的“稳”之间,中国学生正凭借独特优势穿越周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