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闲置的土地、山林、校舍,如今成了增收的“香饽饽”;曾经缺乏产业的乡村,如今光伏板下鱼儿游,现代化猪舍里生猪壮,苗圃基地中绿意盎然。近年来,封开县金装镇望高村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大胆创新,践行“向存量要增量”的发展理念,通过盘活各类沉睡资源,成功引入多元产业,走出一条“产业兴、集体强、村民富”的双赢新路径。
望高村的突围之路,始于对政策的敏锐洞察和发展机遇的精准把握。驻镇工作队进驻之初,面对望高村一无资源二无产业的困境,工作队敏锐地抓住了珠三角地区“苗木腾退、基地还耕”的规划,在望高村首创“一村育千树”产业模式。工作队指导该村将零散的闲置土地集中整合,成功引入专业苗圃企业,利用其先进技术和成熟市场,发展苗木经济。
“这不仅让荒地披上绿装,更为村集体经济发展埋下‘绿色伏笔’。”金装镇望高村党支部书记袁怡操介绍。
前些年,封开县引入总投资约32亿元的越秀农牧封开生猪养殖一体化项目,该项目租赁部分望高村的林地和闲置荒地,望高村提供土地租赁服务收取租金,并配套服务收取管理费,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而且还能向项目管理方推荐务工人员,以此增加村民收入。“该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24.81万元的净收益,筑牢了村集体经济的根基。”袁怡操表示。
产业的多元化是抵御风险的关键。在县、镇两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望高村探索“渔光互补”模式,引入了联合渔光互补产业项目。项目充分利用闲置的水域资源,构建了“板上发电、板下养鱼”的立体生态循环系统,实现空间的多重高效利用。这一模式既破解了传统养殖效益单一的难题,又践行了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每年可为村集体再贡献10万元收入。
面对固有的资源禀赋局限,望高村通过全面开展集体资产产权清查,对办公用房、闲置校舍等低效资产进行系统梳理和灵活运作。村“两委”经过运作成功引进封开县金顺工艺品有限公司租赁望高村内闲置多年的村办小学校舍,将闲置校舍作为生产基地加工人造仿生花,除了向村委会支付租金外,还对村民开展培训提供工作岗位。
这一变化,不仅让废弃多年的旧校舍重焕生机,还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为村民提供“家门口”的就业岗位,成为封开县村一级“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生动案例。
“花厂入驻咱村一个多月,不仅让我在家门口找到工作,还能随时照顾家里,日子比以前踏实多了!”村民黎阿姨开心地说。
“目前望高村每年村集体收益达52万元。”袁怡操表示。
如今,以产业为纽带,望高村的发展活力持续迸发,村集体收益稳步增长,村民就业渠道不断拓宽,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在望高村徐徐展开。
来源:肇庆市融媒体中心 记者 王永强 通讯员 丘碧昌 刘卓恒 叶炽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