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满枝。走进潍坊青州市王府街道郑家村,红扑扑的桃子挂满枝头,果香四溢,压弯枝条的桃子和桃农们的笑脸相互映衬,上演了一幅“桃”醉人心的丰收景象。
○桃园里,村民赵爱云正忙着采摘、分拣,脸上满是丰收的喜悦。“现在成熟的是早蜜桃,产量高,品质好,又脆又甜,批发价一斤在2元以上。”赵爱云告诉记者。
○作为青州蜜桃的发源地之一,郑家村的桃树种植已有40年历史。这里独特的自然区位条件为蜜桃生长提供了绝佳环境,种出的蜜桃个大、味甜、多汁。村“两委”抓住这一优势,多年来持续鼓励引导村民扩大种植规模、优化品种结构,让小小的蜜桃逐渐长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现在村里的蜜桃种植面积大约是在800亩左右。”郑家村党支部书记刘洁说。桃子品种有十几种,很多村民靠着种桃,日子红红火火。“五六月份卖春艳、特大,七八月卖早晚白塔、京红、益红,九月十月是早蜜桃、大叶子蜜桃和老蜜桃,十一月冬雪蜜桃。靠着好政策,我们把这个产业做大,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
为了提高桃子品质,村里经常邀请果树专家来给村民上课,到地里去现场教学指导,还定期带着村民种植户去外面学习,了解外面的新技术、新品种。品质向上,销路向外。村“两委”主动谋划,流转村内 2500 平方米土地,建起了统一的蜜桃销售市场。每到收获季,这里车水马龙,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早早赶来收购,村民当天采摘的蜜桃,当天就能变现,再也不用为销路发愁。
“我是从淄博过来的,来这里收桃收了20年了,村里的桃子质量很好,拉回去不愁卖,一天收五六千斤,基本上一天一趟。”客商李涛说。
销路打通了,村“两委”又开始琢磨着“打品牌”。经过多方调研筹备,村里注册了 “王府蜜” 品牌,把村里的十几个优质蜜桃品种都纳入品牌旗下,统一包装,统一宣传。从提品质到打品牌,从扩规模到拓销路,郑家村的蜜桃产业一步步发展壮大,不仅让村民的收入稳步增长,更成为乡村振兴的 “甜蜜引擎”。
“村里桃子总产量大约400万斤,根据今年的市场行情是两块左右一斤,年收入大约总共在800万元左右。”刘洁说。
一颗小蜜桃,撬动大产业。郑家村用 40 年的时间,以蜜桃种植为核心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把“土特产” 做成了 “富民产”,不仅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原载:大众日报客户端,9月19号
编辑:赵晓敏
审核: 王新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