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这所大学,
看见整个中国。
中国高校3000所,最惊艳的只有一所。
它又很“乱”,但是“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乱。
一进校园,眼睛里看到的,是各个民族的学生身上,独具风情的民族服饰;
耳朵里听到的,是天南海北的各族语言,相互穿插、别有滋味;
就连食堂,都汇聚了全国各地的特色美食,让人一时不知从何吃起……

图 | 源于bilibili官网
它,总是靠着跳舞和美食出圈。
当别的学生在苦哈哈学习,它的学生却在跳广场舞;
它家的舞蹈团,不仅能在央视露一手惊艳的舞蹈,还曾承包了雅典奥运的闭幕式表演;
在高校食堂的盘点里,也总能看到这所学校的名字。
但是,它又被自家的学生戏称为985末流,甚至是984.5。
它就是中央民族大学,也叫做中央·歌舞升平·民族大学。
今天,我们就去看看它到底有多惊艳?
![]()
![]()
这可能是中国最会跳舞的大学。
别人家的军训,一板一眼,耍一套军体拳,或队列汇操,或实弹射击,严肃至极。
但到了民大,画风却完全不一样了。
比起汇操,他们的军训更像是跳舞。
![]()
图 | 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韵律操
这其实是民大独有的民族韵律操。
它把健身体操和少数民族舞蹈融合起来,包括藏族、傣族、蒙古族、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彝族和汉族舞蹈的经典动作。
这套操,甚至还跳出了校园,刮到了海外,堪称“最炫民族风”。
![]()
图 | “爱我中华韵律操”推广会现场
跳舞不能停,这件事深深地刻在民大的骨髓里。
天大的事,也没有跳舞大。
歌舞升平大学的迎新晚会,一出手,惊艳全场。
从学院介绍开始,迎新晚会就变成了化妆舞会,人人都是变身咖,化身为漫威英雄、四大才子等影视人物。
![]()
![]()
图1 | 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雪域文化社:《吉祥锅庄》
图2 | 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哈萨克民歌合唱:《远牧》
晚会的高潮时刻,来自这场“丧尸秀”。
“丧尸”们涌向观众席,也不忘与观众互动,一时宛若釜山行现场。
最后,当丧尸们聚集在舞台,音乐响起,台上“群魔乱舞”。
![]()
![]()
图12 | 中央民族大学《家园》迎新晚会
每周五,在黑漆漆的小广场,里三圈外三圈,好像在进行什么神秘的仪式,
这是民大每周五的“跳锅庄”,一种藏族的传统舞蹈。
跳锅庄的自由,在于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外校的人也时常被这种氛围感染而加入进来。

图 | 源于微博@中央民族大学 —— 跳锅庄
他们也不是瞎跳,而是把歌舞玩成了一种专业。
前有宋祖英,后有乌兰图雅和李德戈景,还跳出了一个大学生艺术团。(MUCC)
![]()
![]()
图1 | 中间为:宋祖英
图2 | 李德戈景
这个大学生艺术团,十八般“舞”艺齐全,都能来活。
一个团,划分成舞蹈、合唱、话剧、主持、民族乐团和交响乐团。
他们不仅在校园主题晚会中挑起大梁,还经常被央视请去表演,出现在电视屏幕上;
甚至还承包了雅典奥运会的闭幕式接旗、中国——俄罗斯年等国际文艺表演……
![]()
图 | 艺术团照片
![]()
这种爱跳舞的基因,来自校园的多元民族文化。
不出校园,你就能感受不同民族的风情。
在民大,少数民族学生多达54.9%,汉族学生反而变成了少数。
目之所及,皆是穿着各种民族特色服饰的学生;
![]()
图 | 源于©北京潮生活
校园环境是多语言声道,左耳一句维吾尔语,右耳一句藏语;
签到的时候,通过名字长度,自动识别哪个是维族同学的名字,哪个是蒙古族同学。
![]()
图 | 源于微博:中央民族大学民大美院展览 —— 少数民族字
年初有三月三、泼水节,年末有彝族年、古尔邦节……
五十六个民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各种节日轮流过,“夜夜笙歌”是常态。
比如泼水节,堪比一场湿身派对。
一边备着免费美食,有酸木瓜、酸多依、柠檬水和米酒,一边备着几个大水池子"战场“。
吃饱喝足,再挎上一个水枪、水盆,甚至水桶,就可以上战场了。
![]()
图 | 源于微博:@中央民族大学
实力强大的民大,也承包了北京每一年的那达慕节。(“那达慕”,在蒙古语中为“聚会、娱乐”之意)
方阵队伍走起,排面摆足,氛围拉满,再到传统的男儿三艺,“摔跤、赛马、射箭”全都有。
![]()
一个学子回忆起,有一年大会抽奖十分豪气,一等奖是一头羊,真的是送一头活生生的羊。
更值得一提的,是民大的特色活动:民族风情游园会。
一场游园会览遍各民族的文化、美食、表演。红色帐篷下,是不同民族的展台。
同学们身穿不同民族的传统服饰,走上T台,就是最靓的仔。
![]()
“秀色可餐”,放在民大,再合适不过。
因为有少数民族光环加持,这里有逆天颜值,高产美女帅哥,走在民大,是五步一回头。
来自天南海北的差异,最终都在民大融合,促成这般自由的校园,也让它的学生们懂得尊重不同,理解差异。
![]()
![]()
多元民族文化的交汇,也成就了民大香气四溢的食堂。
在吃这件事上,民大学子从不用操心。
就校园而言,民大很小,占地面积38万m²,只到清华的四分之一,
但它却有6个食堂:一食堂、二食堂、风味餐厅、清真大食堂、清真风味餐厅、教职工餐厅。
![]()
![]()
图1 | 源于微博:©马希悦
图2 | 源于微博:©KarmasamdrupGHH
其中,最出名莫过于风味餐厅,又叫做:地下餐厅。
从外面看,餐厅的入口垂下两扇红色门帘,挺朴素,
但进去却别有洞天,粤桂、四川、杭州、湖南、东北和西北等等风味,应有尽有。

图 | 这些档口,装满了五湖四海
在民大,能够让你吃遍天南海北。
点菜的时候,粤桂风味的叔叔操着一口广普,问你要烧鹅比饭,还是叉烧饭;
四川风味窗口,则有阿姨用亲切的川普,问你要炒饭还是米线?
每个档口菜单,看得人眼花缭乱,把人逼出选择困难症。

这里有粤桂风味的砂锅、四川风味的燃面、杭州风味的米线、湖南风味的小碗菜和瓦罐汤、东北风味的锅包肉、西北风味的新疆炒面片和麻辣香锅……
在民大,甚至不用踏出校门一步,就可吃到老北京的铜锅涮肉。
是的,没搞错。
这是一个连铜锅,都能给你整上的饭堂。
![]()
图 | 源于 ©北京吃货小分队
不仅如此,民大的饭堂还贴心到中秋送校徽月饼。
![]()
图 | 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微博,一口一个校徽
民大学子吃起饭来,也十分霸气。
两人端起一大锅菜,配着两碗大米饭,一顿午饭就解决了。
![]()
![]()
图1 | 源于©北京潮生活
图2 | 源于 ©北京吃货小分队
在校园内,会看到人们带着一个“小白桶”,这是民大饭堂特有的外带方式。
小白桶无盖的设计,让人们走到哪就吃到哪。
如今,疫情已不再允许这种吃法,但无法限制人们对美食的热情。
![]()
图 | 源于: ©北京吃货小分队
民大拥有的不止是舞蹈绝技,还有另一项传统艺能——筷子占座法。
只要看到桌子上有筷子,就表示这位置有人了。
如何在人头窜窜的饭堂,手疾眼快地摆上一副筷子,十分考验眼力和手法。
![]()
图 | 源于: ©北京吃货小分队
民大的美味,无论多久,都让学子难以忘怀。
老校友韩庚也念念不忘,他曾在节目喊话易烊千玺:民大的饭堂,你吃过吗?
远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易烊千玺,都竖起大拇指。
怪不得在海淀学子中,流传着一句话:学在清华、玩在北大、爱在人大、吃在民大。
民大学子也有一句话要说:民大食堂,给你稳稳的十斤幸福。
![]()
图 | 源于微博:©KarmasamdrupGHH
![]()
一个小小的校园,可以容纳56个民族的文化和美食,十足惊艳。
这种魅力,来自于70年的历史积淀。
1941年,抗战期间,中共为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建立起延安民族学院。
![]()
图 | 延安民族学院窑洞图
这是民大的前身,也是中国第一所民族院校。
当时,毛泽东亲自题下“团结”一词,也成为了往后民大的注脚。
到了50年代,它改名为:中央民族学院。
![]()
当时的它,没有成熟的学科,就连校址也是临时的,师生们只得挤在一所破旧的老学校。
![]()
把民大从荒地上建设起来的人,是副校长费孝通。
当时,国内的民族研究越来越迫切,民大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费孝通,确定了民大的办学指向:研究民族问题。
处于草创时期的民大,师资十分薄弱,就连教务繁忙的费孝通,也会下场讲学。
他带着学生研究中国民族问题,了解民族史,甚至亲自带着学生下乡,把研究落实到地。
比如他二访江村,在大唱农村一片繁荣的当时,他仍坚持实地调查,却发现农民缺钱少粮,写下了《重访江村》,提出农村发展的问题。
![]()
图 | 费孝通图右二
1952年,他趁着全国院校调整的东风,邀请各界著名学者潘光旦、吴泽霖、林耀华等人加入民大,促成了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
如今,它改名为“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已然成了民大的一张王牌。
至此,平平无奇的民大像获得了一本武林秘籍,打通了任督二脉,习得一身本领。
教授潘光旦,治学只靠四个字:抓住不放。
1953年,潘光旦率先研究土家族,他翻遍史书和地志,还深入到土家族地区。
1956年,他和同事们前往湖南,26天内,访谈了70多个相关人员。
晚年,潘光旦高度近视,靠着一把放大镜,一字一句地看完没有标点符号的《二十四史》,最后整理出一套中国少数民族史资料汇编。
![]()
图 | 潘光旦图
潘光旦的身上,有老一辈知识分子的风骨,敢于先行,踏实研究。
他们把民族学研究从一片空白,建设到如今的国内研究的前列,再到世界的一流学科。
也正是这些先行者,奠定了往后的民大精神。
到1993年,中央民族学院正式改名为:中央民族大学。
如今,校门口伫立着的一块石头,写着民大的校训:美美与共,知行合一。
![]()
这来自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重大思想命题。
校训石头背后的精神,靠着一代又一代的民大人传承下来。
有人毕业后,不畏艰辛,选择深入基层;
也有人扎根于民族研究,终身致力于建设民族文化……
在民大,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多元的民族文化,都能在这个校园得到融合,这就是民大最惊艳的地方。
![]()
人们评价一所大学好不好,第一眼看看它排名多少,有多少了不起的项目,
但在民大这里,有一种莫名的魅力,
在多元的民族文化之间,碰撞出一种自由开放的氛围。
![]()
图12 | 源于微博:©KarmasamdrupGHH
她的学生们不功利,注重交流,明白什么是君子和而不同。
民大教授蒙曼,认为全国最好的校训是民大的“美美与共,知行合一”:
“在民大,我们谁也不仰望谁,谁也不霸凌谁,我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这是咱们中央民族大学的大视野。”
民大的学子即便毕业了,彼此之间,也不会相忘于江湖。
曾经的黄泰岩校长分享过一个故事:
一次,他去打印店,但是老板却不收他钱,只因打印的文件夹上写着:黄泰岩(民大)。
老板摆手说不收费,因为他也是民大毕业的。
“民大校友”,成了一种温暖的称呼。
![]()
图12 | 源于微博:©KarmasamdrupGHH
如今的民大,已走过70年的风雨岁月,
不夸张地说,你确实可以在这里看到一整个中国,不同的民族,千种的生活方式。
世界上有两种大学,一种是民大,一种是其他的。
未来的民大,绝对值得期待。
![]()
图 | 源于微博:@中央民族大学
本文转载自国馆
参考文献:
1、《走进中央民族大学》
2、光明日报:《费孝通与中央民族大学》
3、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网
4、新华网:中央民族大学,生日快乐!
5、新浪微博:@中央民族大学
6、搜狐:吃在中央民大!爱(胖)在心头!
7、中央民大史苑:我眼中的魏公村
8、世界上只有两种大学:一种是民大,一种是其他的
数学好物
超模君精心研发的数学文化T恤!
经典公式
穿在身上的
不仅仅是信仰!
![]()
原价 269 元
超模君特惠价 139元!
加5元换购限量版公式之美钥匙扣
大家好,这是【超模君】项目的主理人中大数学博士【大Lee】的个人Vlog视频号,欢迎大家关注我的视频号。
喜欢《数学有什么用系列》记得关注超模君Vlog,点赞和点小爱心哦,
一路坚持,靠的是大家!
在这里我会争取日更(大家可以监督),一天一个主题。
在视频号,分享知识,见解,生活碎片,以及家庭生活的日常花絮。
最近在做【优质国货赋能】和【安全产品溯源】。也欢迎大家一起做云股东和云监工。
也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留言互相讨论分享进步。
点击长按关注
简介:超模君,数学与交叉科学教育自媒体博主,中大数学博士,有俩崽崽和一洁癖的太太。爱分享有用的数学建模知识,爱深挖有趣的交叉科学人物故事,爱为靠谱的现代教育、提升幸福感的产品打call。著有 《芥子须弥·大科学家的小故事》、《数学之旅:闪耀人类的54个数学家》、《漫画数学:闪耀人类的54个数学家》、《一份钟数学》 (已售罄)、《薛定谔的猫:漫画大科学家的小萌宠》(已售罄)、超模君幽灵魔方、超模君丙烯马克笔等广受大人与孩子们喜爱的作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