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为什么你一听父母说话就很烦躁?家庭中最伤人的,是这1个行为

0
分享至


不知道大家最近有没有刷到全网热议的“丝瓜汤”梗

起源是博主@累子发布的一条家庭情景短剧:

妈妈问儿子喝不喝丝瓜汤,儿子表示不想喝,妈妈便开始花式吹捧“丝瓜汤”的功效。

儿子几次耐心拒绝,可妈妈依旧不依不饶,继续劝说。

最终儿子忍不住情绪爆发,妈妈反而倒吸一口凉气,委屈而镇定地说:

“你这么凶干嘛?你以前不是这样的啊?你这是肝火太旺了,喝点丝瓜汤降降火吧。”


图源:小红书博主@累子 视频截图

好笑,又真实得让人心疼。

这场对话的荒诞在于,它根本不是沟通,而是一场单方面的“情感灌输”:

我不想听你的真实感受,也不在意你的情绪,我只关心我认为“对你好”的东西,并且一定要你接受。

很多网友说几期视频追下来,再也无法直视“丝瓜汤”这三个字,因为“这感觉太熟悉了”。


“丝瓜汤”梗为何如此出圈,引发广泛的共鸣?

其实是因为它照见了我们共同的情感创伤——汤碗可以换很多,但“丝瓜汤”的精神内核却是一样的:

你的情绪总被忽视,你的感受总被纠正,你表达的真实需求,总是被一句“喝下这碗汤就好了”,轻轻地漠视掉。

于是你内心只剩下巨大的无力感,和不知如何诉说的憋屈。

长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你甚至可能会变得一听到父母说话就烦躁、有一股无名火。

今天,壹心理就借着这个话题和大家聊聊:

这碗看似不得不喝的“丝瓜汤”,背后到底藏着什么原生家庭隐痛?我们又该如何对待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精神丝瓜汤”?



这种家庭中最伤人的行为

本质是一场服从性测试

无论你说什么、如何拒绝,父母都不断劝你“喝碗丝瓜汤降降火”,看似是关心,其实是一场隐秘的服从性测试。

因为父母坚持要你喝下的那碗“丝瓜汤”,本质并不在于汤,而在于你喝不喝这个动作。

“丝瓜汤”只是一个可操作的载体,用来试探你是否愿意顺从、承认TA们的权威。

TA们说的话,也往往不是真的想倾听你的感受,而是在确认:你还在我的掌控中吗?

当然,每个人从小到大喝到的“丝瓜汤”都不太一样。

小到一碗汤、一筷子菜,大到人生的关键选择,比如:

上学时,“丝瓜汤”是“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 毕业了,变成“找个稳定的工作、买房买车”; 工作稳定后,又换成了“怎么还不结婚”; 结婚了,继续升级成“赶紧要个孩子”……

甚至有的时候,你终于妥协,逼迫自己喝下这碗汤,TA们还会说:“别光喝汤,汤里该加点肉。”

这是一个不断试探你边界的过程,对方一步步确认你能让步到哪里,以此建立起独属于和你的相处模式。

这类父母往往控制欲很强,TA他们不仅要你行为服从,更希望你从打从心底里认同:“这碗丝瓜汤都是为我好。”


电影《柔情史》里小雾的母亲,就是打着“爱的名义”,事无巨细地控制女儿。

母亲每天给小雾喝不一样的“丝瓜汤”——

从她交的男朋友,到该怎么刷碗、外形体态,再到工作,都要各种指点,比如:

“要注意坐姿,防止臀部下垂”;

“每天记得要吃香蕉保持大便通畅”;

“每个碗里里外外都要刷干净”……

这种支配从身体到精神层面,无处不在。

而当女儿表现出反抗的情绪,母亲要么崩溃大哭,要么以死相逼:

“这个世界上谁的债都能还清,唯独母爱是不能偿还的。”

现实中,我们也常听到类似的话:

“我都是为你好”;

“我辛辛苦苦养大你多不容易”;

“只是叫你喝个汤,有那么难吗”……

有没有感到特别熟悉?

这种策略,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愧疚诱导”,常用在服从性测试失败之后。

这类父母通过强调自己的付出和牺牲,激发孩子的内疚,从而让孩子觉得:不听话,就是我的错。

就像被激发出悔恨的小雾,到最后还是会对母亲说一句温暖的话:“我会养你的。”

母亲也因为女儿的妥协而感到心满意足,仿佛无声地宣告:“你就该听我的。”

最终,她还是赢了。

于是,“丝瓜汤”就成了父母那一代屡试不爽的“降维打击利器”。

正如小雾所说:“你对我的好,就是为了让我内疚。这是你最残忍的武器。”


但即便我们能够隐约意识到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仍会因为这种反复出现的“愧疚诱导”而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中:

是不是我不够好,才会一直让父母失望?

为什么别人的家庭不这样?

甚至,我们会把父母的痛苦归咎于自己。

而这种“丝瓜汤式”的服从性测试也会泛化到其他关系中,比如伴侣、职场或友情等等。

亲密关系版丝瓜汤:

-“国庆去旅游,我们住一间房吧。”

-“我们才刚在一起,我还不想发展太快。”

-“如果你真的爱我,就不该拒绝我。”

职场版丝瓜汤:

-“这个项目还是得你来做,只有你能搞定大客户。”

-“可是我手头工作已经很满了。”

-“我特意把这个机会留给你的。”

友情版丝瓜汤:

-“明天同学聚会你一定要来啊。”

-“家里有事,真去不了……”

-“不会这么不给我面子吧?”

要是喝了这碗“丝瓜汤”,心里很憋屈;不喝,又觉得似乎是自己有问题。

在内心强烈的冲突下,自我的情绪和独立意志最终没有安全的表达空间。

慢慢地,我们习惯了隐藏自己的委屈和想法,甚至抹杀了自己身上最有生命力的部分:攻击性



当“丝瓜汤”成为热梗

是一场集体的心理疗愈

可见,在各类关系中都少不了这碗“精神丝瓜汤”,它早已超越字面含义,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权力博弈。

因此,“丝瓜汤”被评为近期最有趣、最有深度、又不落俗套的梗,并非没有道理。

但心理学研究也指出:每个人的情感反应都深受其成长背景、价值体系等因素影响,会形成各自独特的认知框架。

所以网友面对“丝瓜汤”这个梗的反应也大有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人,是看了但并不觉得好笑,甚至完全“get不到”的。

“丝瓜汤挺好喝的呀。”

“不想喝就不要喝,丝瓜汤有什么特别的吗?”

“丝瓜汤”于TA们而言,只是一道清淡的菜肴,没有复杂的情绪掺杂,甚至就是一碗纯粹用来降火的好汤。

因为TA们可能从未经历过如此压抑的家庭沟通方式,父母的掌控感也并不强烈。

这其实是一件好事。

被深爱的孩子能够借此“看见”自己的幸运。

而被迫喝下这碗汤的孩子,也会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是有健康、幸福、和睦的家庭关系存在,而不至于太过绝望。


第二类人,则以一种“钝感”的姿态接纳这碗“丝瓜汤”。

TA们不愿与父母争执,因为深知不管自己怎样反抗,最后结果都是一样的,于是选择了顺从——“你说喝它好,那我就喝吧。”

TA们会在内心说服自己:老一辈的人往往只是固执地想给出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尽管方式令人窒息,但初心是好的,所以“算了吧,放过自己”。

这种对“丝瓜汤”的理解,本身也是一种与自我和解的方式。

而第三类人,则在这个梗中照见了自己最真实、也最无力的痛苦。

TA们是与“丝瓜汤”有着强烈共鸣的群体,好笑的背后,藏着各自深切的心酸。

面对那碗不想喝却总被递到面前的汤,TA们既愤怒,又无助,渴望摆脱却又难以挣脱。

于TA们而言,“丝瓜汤”是鸡同鸭讲,令人抓狂的沟通困境的具象化表达。

它不止出现在饭桌上,更蔓延在TA们的行为习惯、就业选择、婚恋观念等方方面面。

而当这种体验被制成梗、并且被广泛传播时,它就不再是某一个人的孤独叙事,而是千万人共同情绪的扩音器,一种被看见的渴望。


心理学家科胡特(Heinz Kohut)曾提出,自体的健康发展需要满足“镜映”体验,也就是被确认、被理解的需要。

“丝瓜汤”的广泛传播,正是一场无声的集体镜映,每一条评论都是大众对自己遭受过的创伤的共情性确认。

从这个层面来看,与其说“丝瓜汤”是在玩梗,其实更像是一场集体的心理疗愈。

它让每个曾被迫喝汤的人,不再是独自感到愤怒或者痛苦,而是会心苦笑:“原来不止我一个人这样啊。”

而当痛苦被重新编码为幽默故事,我们也就重塑了大脑对它的解读。

就像王越在《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中提到,如果男生们不太懂痛经是什么感受,只知道让女生喝热水,那我告诉你:

“痛经就像,你上学上得好好的,突然几个人端着你的腿去撞树,还连撞7天。”

她通过这种喜剧性的解构消解了痛经的羞耻感,使得痛经有了具象化的表达。

而弹幕的高频词并非只有简单的“哈哈”两个字,而是“My god,终于有人把这事说得这么痛快”“原来月经可以这么好笑,这么自豪”等等。

连郭麒麟在评委席也拍腿大笑:“真是绝了!这下男生该懂了。”


同样,“丝瓜汤”梗也用喜剧的外衣,包裹起代际沟通中的创伤。

这也意味着,原本窒息的原生家庭给我们带来的创伤或阴影,不再有那么大的破坏性力量可以伤害到自己,过去的痛苦也找到了情感出口。

由此,我们完成了身份的翻转——从一个被逼喝汤的“受害者”,变成讲述“汤的故事”的人。

我们拿回了创伤的定义权,也在无数碗不同的“丝瓜汤”里,悄然治愈着自己。

这,或许就是这个梗存在并爆火的最终意义。



任何时候,你都可以选择不喝这碗“丝瓜汤”

很多人痛苦的地方在于,面对来自父母、伴侣等至亲之人的情感绑架,到底该怎么面对这碗“丝瓜汤”?

其实,在“干了这碗丝瓜汤”和“摔碗离开”之间,我们始终拥有第三种选择——

那就是,在玩梗共鸣之后,回到现实,学会在“不被认可”的环境中依然稳定、清晰地表达自己。

你可以反客为主,用幽默软化冲突,让“丝瓜汤”反过来为你所用。


比如母亲催婚时说“你老了就没人要了”,你可以笑着回应:“妈,别急,你先喝碗丝瓜汤降降火,咱们慢慢聊。”

伴侣情绪上头、气氛紧张时,也可以调侃一句:“这位同志是不是肝火太旺?要不要来碗丝瓜汤冷静一下?”

幽默,是一种不失风度的反击,既守住了立场,也不破坏关系。

更重要的,是要练习坦然说“不”的勇气。

如果的确不喜欢,学会直接表达:“我没有肝火旺,我也不是脾气大,我只是不喜欢喝丝瓜汤!”

当你坚定地设立边界,对方才会意识到:你不再是那个可以被轻易试探和拿捏的人。


甚至,我们也可以尝试温和而清晰地,向对方一次又一次地表达自己的真实需要。

比如告诉父母:“我喜欢喝的不是丝瓜汤,而是排骨汤、罗宋汤。你们愿意试试我喜欢的味道吗?”

这不是对抗,而是邀请TA们走进你的世界。

哪怕TA们一次次地表示不理解,你也可以一次次地表达你的真实想法,并且不需要带有任何愧疚感。


但有时候,我们也需要意识到:父母那一辈,或许自己也从未被真正“看见”过。

这碗“丝瓜汤”,是TA们能给出的、且唯一知道的“爱”的形式,哪怕它已然陈旧甚至是令人感到窒息。

理解TA们的局限,不是为了原谅,而是为了让自己释怀,从而重新拿回人生的主体权,为自己“掌勺”。

因为现在的你不管想喝什么“汤”,都可以自己煮。

同样的,如果此时的你是身为父母的那一方,也曾无意识地逼迫孩子“喝你想喝的汤”,或许可以回头看看:

是否自己的父母也曾如此逼迫自己?

非要孩子喝下这碗“汤”,究竟是为了TA好,还是出于对自己的掌控感丧失而感到的焦虑?

真正的爱,从来不是固执地递上那一碗“丝瓜汤”,而是带着看见和尊重的态度,倾听孩子的心声,轻声问一句:“今天你想喝什么汤?”

因为父母的“丝瓜汤”烧得再好,孩子也总有想换换口味的时候。

与其执着于熬制“完美的丝瓜汤”,不如试试陪着孩子一起去买TA爱吃的食材。

只有这样,“汤”才能不再是权力与控制的载体,而重新变回爱本身,孩子才更可能爱上“丝瓜汤”最初的味道。



时至今日,在各种各样的朋友圈、家庭群、社交媒体里,我们都能看到这碗被推来推去的“丝瓜汤”。

借着这看似荒谬却引起千万人共鸣的“丝瓜汤”梗,我们终于有机会一起审视这背后更深的情感结构。

它让我们看清:

关怀不等于控制,尊重比付出更接近爱的本质。

同时,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汤”,但我们不必重复地倒出同一碗。

你可以选择接过那一碗汤,也可以选择温和而坚定地推开。

你更可以站起身,重新开火,为自己、也为爱你的人,重新熬一碗你真正想喝的、温热且自由的汤。

不必摔碗而去,也无需委屈自己。

当我们学会放下那一碗必须喝下去的“丝瓜汤”,我们才能重获内心的自由,共享美味带来的情感连接,而非对抗和控制。

愿你能尽早走出那碗困住自己太久的“丝瓜汤”,也愿从此你喝下的每一口“汤”,都充满了理解与尊重。

世界和我爱着你。

作者:蝎子的瞳孔

编辑:老啊嘛、笛子

图源:图虫创意、网络

参考文献(滑动查看)

[1]卡瑞尔·麦克布莱德,《母爱的羁绊》,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05.

[2]海因茨·科胡特,《自体的重建》,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社,2013.04.

[3] 竞演节目《喜剧之王单口季》第二季,爱奇艺,2025.

[4] Altemeyer, B. (1981). Right-Wing Authoritarianism. University of Manitoba Press.

爱不是以关切之名的束缚,真正的爱,建立在尊重与自由之上。

如果你也成长于“情感缺位”的家庭,至今仍被原生家庭的创伤影响,难以真正释怀与自愈,不妨试试专业的心理咨询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会为你提供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温柔接住你那些未被原生家庭接纳的情绪与委屈,陪你一起梳理代际沟通中的困境,帮助你直面过往创伤、与自己重建深层的情感联结,逐渐摆脱焦虑与不安,走向更加坚定、自爱的人生。

为了鼓励更多人体验心理咨询,壹心理推出了半价咨询优惠活动。原价¥400~1000的心理咨询,首次下单低至¥200/次!

↓点击下方海报,立即预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小兵张嘎”谢孟伟被捕!目无法纪,坑蒙老百姓,道歉竟甩锅网友

“小兵张嘎”谢孟伟被捕!目无法纪,坑蒙老百姓,道歉竟甩锅网友

有范又有料
2025-09-18 09:54:50
武大杨某某发声了!称回归正常生活,中国农大将其论文作反面教材

武大杨某某发声了!称回归正常生活,中国农大将其论文作反面教材

明月杂谈
2025-09-18 05:42:27
54岁TVB绿叶在广东开餐馆,敲锣打鼓切烧猪好热闹,已开五家餐馆

54岁TVB绿叶在广东开餐馆,敲锣打鼓切烧猪好热闹,已开五家餐馆

树娃
2025-09-17 15:56:29
宋伊人风波后首发声,早年上调解节目被扒,父母也遭打假!

宋伊人风波后首发声,早年上调解节目被扒,父母也遭打假!

古希腊掌管月桂的神
2025-09-18 14:08:12
民生调查|跑了上海20多家店,“卖不完”的面包去哪了?

民生调查|跑了上海20多家店,“卖不完”的面包去哪了?

上观新闻
2025-09-18 11:28:07
欧冠遭绝杀!55岁西蒙尼心态崩了:握拳要打球迷 警察出动

欧冠遭绝杀!55岁西蒙尼心态崩了:握拳要打球迷 警察出动

叶青足球世界
2025-09-18 06:06:07
女子发帖称其父亲在美的工作期间一天工作14小时,离职后被欠薪

女子发帖称其父亲在美的工作期间一天工作14小时,离职后被欠薪

回旋镖
2025-09-18 08:11:06
活久见!走出一条直线,中信证券惊现100万手压盘,多股均如此

活久见!走出一条直线,中信证券惊现100万手压盘,多股均如此

金石随笔
2025-09-18 00:04:12
大学老师开始“贷款上班”

大学老师开始“贷款上班”

东亚财评V
2025-09-17 07:08:06
女子名下竟有138辆车!起底“背户车”黑灰链条

女子名下竟有138辆车!起底“背户车”黑灰链条

大象新闻
2025-09-18 14:21:04
明天9月19号:一村一辅警、一村一食堂最新消息!2025年村干部换届新情况!村干部不再由选票决定?

明天9月19号:一村一辅警、一村一食堂最新消息!2025年村干部换届新情况!村干部不再由选票决定?

新浪财经
2025-09-18 04:48:46
伤赖清德自尊了:解放军退将公开表态,大陆若攻台,思路简单明确

伤赖清德自尊了:解放军退将公开表态,大陆若攻台,思路简单明确

虎哥闲聊
2025-09-18 09:43:28
上海著名演员被曹可凡拉去医院!医生支招:照着这个吃一星期……

上海著名演员被曹可凡拉去医院!医生支招:照着这个吃一星期……

极目新闻
2025-09-18 16:13:47
北京电影家协会公示失联名单,宋春丽、邓超、郭晓冬被点名

北京电影家协会公示失联名单,宋春丽、邓超、郭晓冬被点名

扬子晚报
2025-09-18 11:17:38
22岁绝症女孩宴请全村看电影,哽咽嘱托村民:“我走后,请替我关照父母”

22岁绝症女孩宴请全村看电影,哽咽嘱托村民:“我走后,请替我关照父母”

潇湘晨报
2025-09-18 15:00:20
新业务反超主业:卫龙、农夫山泉在存量时代的增长密码

新业务反超主业:卫龙、农夫山泉在存量时代的增长密码

砺石商业评论
2025-09-18 10:17:41
赵尚志将军牺牲的确切时间确认

赵尚志将军牺牲的确切时间确认

新华社
2025-09-18 16:56:04
为什么明星吸毒没有满身针眼,骨瘦如柴,人不人鬼不鬼那样恐怖?

为什么明星吸毒没有满身针眼,骨瘦如柴,人不人鬼不鬼那样恐怖?

听李医生说
2025-09-16 09:09:09
A股:午后大盘突然放量跳水,多空激烈博弈,原因已查明!

A股:午后大盘突然放量跳水,多空激烈博弈,原因已查明!

小嵩
2025-09-18 14:34:14
最近,杭州业主掀起了一场暴动

最近,杭州业主掀起了一场暴动

大碗楼市
2025-09-17 08:06:43
2025-09-18 19:00:49
壹心理 incentive-icons
壹心理
一家专业的心理学平台。
9131文章数 23524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头条要闻

沪漂小伙带残障父母庆生 陌生人帮买单:我女儿听哭了

头条要闻

沪漂小伙带残障父母庆生 陌生人帮买单:我女儿听哭了

体育要闻

身高170的他,让196的博尔特坐不住了

娱乐要闻

最美央视才女,甩掉孙红雷嫁给张嘉益

财经要闻

起底多校“发臭午餐”供应商绿捷

科技要闻

DeepSeek称R1训练费200万,不依赖蒸馏对手

汽车要闻

女神代言/新增配色/智能升级 26款腾势N9售38.98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艺术
房产
教育
健康

家居要闻

多维交集 简意雅情结合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房产要闻

好猛!海南楼市,一批王炸楼盘杀出!

教育要闻

长期过度夸奖孩子有什么危害?武大事件中的杨某某就是典型案例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