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参考仝小林院士《肥满病论》及施宣赫医师临床经验分享,不构成医疗诊疗建议
现代社会中,肥胖相关代谢问题已成为常见健康困扰,部分人群在减重过程中面临 “反弹快、适配性差异大” 的情况,且需关注其与高血压、脂肪肝、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健康问题的关联。基于 30 余年临床实践,仝小林院士提出 “肥满病” 理论,以 “态靶辨治” 为核心梳理中医对肥胖问题的调理体系。本文结合国医大师吕景山、施今墨及医师施宣赫的经验观点,从理论、调理思路、生活建议等方面,分享这一 “宏观调态 + 微观关注” 的中西医融合参考路径。
一、理论梳理:从 “肥人多痰湿” 到 “肥满病”,解读肥胖相关病机特点
![]()
传统中医对肥胖多从 “痰湿”“脾虚” 角度分析,而仝小林院士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多数肥胖人群存在 “中满内热” 的核心病机 —— 长期饮食结构失衡易导致脾胃运化不畅、内热积聚,进而可能引发脂肪代谢异常。据此,他提出 “肥满病” 理论框架:
“满” 为关键基础:指脾胃壅滞、腹腔脂肪堆积,是代谢失衡的重要环节;
“肥” 为外在表现:指体重超标、体脂率升高,与 “中满” 状态密切相关。
结合实际情况,可将肥胖相关过程分为不同阶段,对应不同调理侧重:
郁期(前期):多表现为气机不畅、食积明显,常见于超重人群,可能伴随腹胀、排便不规律;
满期(早期):“中满内热” 特征凸显,多见于中度肥胖人群,可能出现口苦、口臭、代谢指标异常;
虚期(中期):可能伴随脾虚湿困、气力不足,重度肥胖人群较常见,易有乏力、水肿表现;
损期(晚期):需关注经络气血运行及相关并发症,如脂肪肝、血糖异常等。
这一理论与多位中医名家的观点相呼应:吕景山大师强调 “气机不畅是代谢失衡的重要起点”,施今墨先生提出 “健脾化痰与清热通腑并重”,均为调理思路提供了传统经验支撑。
二、“态靶结合” 调理思路:从 “调脾胃” 到 “关注代谢” 的参考方向
![]()
仝小林院士提出的 “态靶辨治” 思路,在肥胖调理中既注重通过 “调态” 改善脾胃功能、清解内热,也通过 “关注靶点” 调整代谢相关状态,实现对 “整体状态 - 具体表现 - 代谢指标” 的综合考量。
(一)核心调理方向的动态适配
以 “健脾清内热” 为基础方向,根据不同体重及身体状态调整调理侧重(以下为思路参考,无具体剂量):
超重人群:侧重理气消积,可选用有助于健脾、理气的食材或药材搭配;
中度肥胖人群:增强清内热、促进代谢的调理方向,可搭配清解内热、辅助化浊的成分;
重度肥胖人群:适当加强通腑泻浊的作用,需在专业指导下进行;
合并脂肪肝人群:可增加疏肝、降脂的调理思路,辅助改善肝脏代谢状态。
(二)经典搭配与综合调理参考
1. 中医经典搭配思路
苍术与白术(1:1 比例参考):传统用于健脾燥湿,适合腹型肥胖相关的脾胃湿困情况;
决明子与荷叶(2:1 比例参考):有助于清内热、辅助调节血脂,缓解口苦口臭;
生山楂与莱菔子(1:1 比例参考):传统用于消食化积,减少多余能量堆积。
2. 名家经验延伸
施今墨 “减重相关搭配”:黄芪与茯苓(2:1 比例参考),用于益气健脾、利水消肿,适合肥胖伴乏力人群;
吕景山 “针药配合” 思路:常选用天枢(调节肠道)、足三里(健脾)、丰隆(化痰)等穴位,配合调理增强代谢状态(需专业医师操作);
施宣赫临床经验分享:针对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情况,提出 “通络化痰” 思路,可适当搭配地龙、僵蚕等有助于通络的成分,辅助调节激素相关状态(需辨证使用)。
三、临床案例参考:中医调理的实际应用方向(个体差异大,不代表普适疗效)
以下案例均来自仝小林院士及施宣赫医师公开临床经验记录,仅作思路参考,具体调理需结合个人情况:
1. 单纯性肥胖案例
男性,35 岁,超重明显,伴随腹胀、口苦、血脂轻度异常。
调理方向:以平胃散合小承气汤为基础思路,侧重健脾通腑、清内热。
调理后情况:一段时间后,体重逐步下降,腹胀口苦症状缓解,复查血脂指标较前改善。
2. 肥胖合并脂肪肝案例
女性,42 岁,中度肥胖,B 超提示中度脂肪肝,肝功能指标轻度异常。
调理方向:以柴胡疏肝散合降脂思路为基础,侧重疏肝降脂、健脾化浊。
调理后情况:坚持调理后,体重有所下降,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范围,B 超提示脂肪肝程度减轻。
3. 肥胖合并睡眠呼吸暂停案例
男性,48 岁,重度肥胖,夜间打鼾伴呼吸暂停,白天易嗜睡。
调理方向:以通腑化痰为核心思路,辅助通络开窍。
调理后情况:调理一段时间后,体重下降明显,睡眠呼吸暂停症状减轻,白天精神状态改善。
4. 肥胖合并多囊卵巢综合征案例
女性,29 岁,中度肥胖,月经周期不规律(3-4 月一次),激素指标异常。
调理方向:以健脾通络为基础,辅助调节气血。
调理后情况:坚持调理后,体重逐步下降,月经周期恢复至 35-40 天,激素指标恢复正常。
四、融合经验:构建 “通调并用” 的肥胖调理参考范式
仝小林院士提出 “调理肥胖如疏解壅堵,需注重‘通’与‘调’结合”,确立 “三通” 参考原则:
通腑气:通过温和方式清除肠道积滞,减少多余能量吸收;
通经络:辅助改善气血运行,减少痰湿瘀滞;
通情志:关注 “肝郁与肥胖” 的关联,适当搭配疏肝解郁成分,缓解压力性进食。
这一范式融合了多派中医经验:
施今墨 “健脾为本”:强调脾胃健运是代谢正常的基础,建议长期注重健脾食材的摄入;
吕景山 “针药协同”:通过针灸调节胃肠功能,增强调理效果(需专业操作);
施宣赫 “早期干预”:提出 “肥胖早期即需关注血脂与经络状态”,避免后续并发症。
同时,调理过程中需注重细节:如部分药材需控制炮制方式(如苍术麸炒减燥性)、服用方法(如生大黄后下保药效),确保安全性与适配性(需专业医师指导)。
五、生活调摄:“养”“调” 结合,重建代谢平衡
![]()
仝小林院士强调:“肥胖调理不仅是‘减重’,更是‘重建代谢平衡’”,提出 “养脾、控脂、养神” 三原则,从生活方式根本改善状态:
1. 饮食调摄
主食 “减量提质”:每日主食控制在合理范围(根据个人活动量调整),以燕麦、糙米等杂粮为主;
忌 “三高一甜”:减少高油、高盐、高脂食物及含糖饮料摄入,晚餐以清淡为主(如蔬菜豆腐汤);
加餐选 “低 GI”:如黄瓜、番茄、无糖酸奶,避免零食导致的能量过剩。
2. 睡眠调摄
提倡 23 点前入睡,避免熬夜(熬夜可能导致内分泌紊乱,加重代谢问题);
失眠人群可适量选用酸枣仁、百合煮水(具体用量需咨询专业医师),辅助改善睡眠。
3. 运动调摄
每日进行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 40-60 分钟、游泳、八段锦),以 “微汗不喘” 为度;
餐后 30 分钟避免久坐,可散步 10 分钟,促进胃肠蠕动。
结语
从 “肥人多痰湿” 到 “肥满病”,从 “健脾化痰” 到 “态靶辨治”,仝小林院士的 “肥满病” 理论在施今墨、吕景山、施宣赫等名家经验的加持下,为肥胖相关代谢问题的调理提供了中医思路。这一体系不仅关注体重变化,更注重改善代谢指标、预防并发症,为中西医融合调理提供了参考。正如仝院士所言:“肥胖是生活方式失衡的信号,调理是‘纠偏’的过程,需医患配合,用‘调’的智慧重建代谢平衡。”
参考文献
仝小林. 《肥满病论》(第 2 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施今墨。施今墨临床经验集・代谢病卷 [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
吕景山。针灸与方药合用调理肥胖症思路 [J]. 中医杂志,2022,63 (12):1089-1092.
施宣赫。肥胖症中医通络调理思路内部学术交流资料,2024.
【声明】本文为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分享,不构成医疗诊断、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具体调理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结合个人体质与健康状况进行,切勿自行用药或模仿调理方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