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斯与朋友们》的直播镜头前,特朗普的一句话让现场陷入短暂沉默。
“我要说的是,我们必须搞快速审判——就像中国那样。”这位美国前总统在周五的节目里,对着镜头直言不讳,提议彻底改革美国刑事司法系统,理由是“中国的快速审判不拖泥带水”,而美国的案子“能拖六七年,最后还找各种理由开脱”。
![]()
这番表态的由头,是北卡罗来纳州一起牵动人心的命案。
8月底,乌克兰难民伊琳娜·扎鲁茨卡在火车上被随机刺杀,本周监控录像曝光后,事件引发全美关注——视频里清晰记录下嫌疑人的行凶过程,34岁男子德卡洛斯·布朗已被指控谋杀。但特朗普在节目里话锋一转,把焦点对准了美国司法的“低效”:“录像把一切都拍下来了,谁干的、干了什么清清楚楚,结果审判要等两三年甚至四年才开始?这不行。”
他口中的“解决方案”,就是效仿中国的司法效率:“在中国,他们不会拖上六年,还找‘小学没受公正对待’‘是老师或政府的错’这种理由。依我看,抓到人第二天就该开庭受审,快速审判、快速判决。”
![]()
就在特朗普滔滔不绝时,联合主持人布莱恩·基尔米德试图打断,直接点出中美司法制度的核心差异:“在中国,你从一开始就是有罪的,最后也难逃有罪。” 但特朗普完全没接话,继续强调美国需要“不同的做法”,仿佛没听见这句带有批评意味的插话。
这不是特朗普第一次拿中国司法“举例”。过去几年,他曾多次提出主张:声称中国“立即处决毒贩”,所以没有毒品滥用问题,进而建议美国也这么做——尽管事实是,中国对毒品犯罪的打击严格遵循法律程序,并非“随意处决”,且毒品治理是系统性工程,绝非单一手段的结果。而此次他又将“快速审判”简单等同于“中国模式”,显然忽略了中国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基本原则,也回避了美国司法自身“正当程序”与“效率”之间的复杂平衡。
![]()
特朗普的提议很快引发美国法律界的质疑。前联邦检察官尼尔·卡特赖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美国司法系统的‘拖延’,部分是为了保障被告的辩护权、确保证据合法,这是‘无罪推定’的核心。特朗普只谈‘快速’,却不提程序正义,这会让司法变成‘复仇工具’,而非维护公平的手段。” 还有网友在社交平台调侃:“他平时总说美国制度最优越,现在又要学中国,到底哪套才对?”
更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拿北卡命案说事时,刻意放大了“司法低效”的问题,却避谈案件背后的社会矛盾——比如美国街头暴力频发的根源、难民安全保障的漏洞等。正如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艾米丽·陈所言:“快速审判能解决‘判得慢’的问题,但解决不了‘犯罪多’的问题。把矛头指向司法程序,不如反思如何预防犯罪、保护弱势群体,这才是关键。”
![]()
如今,特朗普的“学中国司法”提议,更像是一场借热点话题的政治表态——既迎合了部分民众对“司法低效”的不满,又用“中国模式”制造了讨论热度。
但现实是,中美司法制度植根于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土壤,“快速审判”的背后,是中国在保障司法公正前提下对效率的追求,而非特朗普口中简单的“快判快罚”。
美国若真要改革司法,需要的是对自身制度的深度审视,而非断章取义地“拿来主义”——毕竟,任何司法改革的核心,都该是“公平”与“效率”的平衡,而非单纯的“速度优先”。
(综合Huffpost、福克斯新闻直播、美国司法界人士评论整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