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司法鉴定 》 已加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数据库,请登录www.pkulaw.com查看全文并订阅后续更新。“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已收录326家期刊,其中核心期刊(含CLSCI、CSSCI及扩展版、北大中文核心、AMI综合)149家,非核心期刊55家,集刊109家,英文期刊13家。截止2025年8月31日“北大法宝”法学期刊库共收录了109243位作者的330595篇文章,总期数21020期,总字数31亿,诚挚邀请您的期刊入驻“北大法宝”,扩大影响,增进传播,服务法治。
联系邮箱: journal@chinalawinfo.com。 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
采购热线 : 010-82668266
《中国司法鉴定》2025年第4期要目
【鉴定制度】
专论:域外司法鉴定制度研究
1.美国司法鉴定教育认证制度分析及启示
邢卓、叶靖、李备栩
2.法国司法鉴定法律制度述评及启示
王晨辰
3.走向统一:英国司法鉴定立法改革研究
张宇宽
【鉴定综述】
4.中暑死法医学鉴定分子标志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刘慧讷、潘美辰、孙天迎、马楚雄、朱玮玮、董红梅
5.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在毒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程忠平、贾泽雷、徐兴敏、莫耀南
【鉴定科学】
6.大学生攻击行为及冲动性与情绪面孔知觉能力的关联性研究
翟金辉、张钰舒、严蓓、王玉洁、徐佳军、谌霞灿
7.268例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与法医学诊断非一致性分析
费成平、顾晓峰
8.即时通讯聊天记录真实性鉴定研究
刘浩阳、郭弘
【鉴定论坛】
9.基于案件证据体系的同一认定鉴定意见冲突与调适
——以鉴定范式转变为背景
付琳、贾治辉
10.民事诉讼鉴定意见答复函适用问题研究
王亚杰、金鑫、赵杰
【鉴定制度】
专论:域外司法鉴定制度研究
1.美国司法鉴定教育认证制度分析及启示
作者:邢卓、叶靖、李备栩(上海政法学院司法鉴定学院)
内容提要:司法鉴定人的能力素质不仅与执业后的继续教育效果密切相关,还取决于其所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虽然我国目前已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司法鉴定高等教育体系,但在学科定位、培养方案等方面仍未统一,不利于保证司法鉴定人才培养质量。美国经二十余年探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司法鉴定教育认证制度,有效保证与提升了司法鉴定教育质量,可为我国司法鉴定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因此,以法学(司法鉴定学)专业设立为契机,通过分析美国司法鉴定教育认证制度,总结其发展逻辑与运行模式,为促进我国司法鉴定教育发展以及提高司法鉴定人能力提供政策建议。首先,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司法鉴定教育认证制度,规范引导司法鉴定教育建设,保障司法鉴定教育质量;其次,建立多元化与独立性司法鉴定教育认证委员会,加强司法鉴定教育与行业之间的联系;最后,构建多形式与分方向的司法鉴定教育认证标准体系,提升司法鉴定教育质量。
关键词:司法鉴定教育;教育认证制度;美国司法鉴定项目;教育质量;司法鉴定人能力
2.法国司法鉴定法律制度述评及启示
作者:王晨辰(中国政法大学)
内容提要:法国司法鉴定制度是典型的分散立法模式,相关规定分散在三大诉讼法、判例法及部门规范中。1958年后,法国从决定主体、实施主体、程序规则及证据规则四个方面构建了相对统一的司法鉴定法律制度框架,还特别规定了生物鉴定制度,以保护个人尊严权及隐私权。法国选择分散立法模式的成因主要有四点:历史传统、部门法构架、规则生成路径及过度立法。法国司法鉴定制度的基本特点包括“一般+特殊”的二元法律制度、多元的法律规范来源、强大的法官职权主义色彩及精细的程序规则。由此,我国分散立法模式亦可构建相对完善的司法鉴定制度,司法鉴定立法思路应当从行政管理转向诉讼规范,司法鉴定分类应当更为精细全面,生物鉴定应当予以特殊规制。
关键词:法国司法鉴定;分散立法模式;法律制度框架;生物鉴定;经验启示
3.走向统一:英国司法鉴定立法改革研究
作者:张宇宽(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内容提要:司法鉴定立法的完善,是健全我国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根本保障,而现行司法鉴定法规无法完成该任务。2023年9月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发布,《司法鉴定法》作为第二类项目被列入立法事项。《司法鉴定法》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结构应当如何安排,除了要立足本国国情具体分析,还需要进行比较研究。近年来,英国司法鉴定立法和改革成果颇具参考价值。我国至今尚无真正的法律实体可统一管理司法鉴定行业,且鉴定实施程序与质量要求相对分离。未来立法工作中,应当尽全力取得共识,确立统一管理主体,优化鉴定程序规范,探索将质量标准融入实施程序中,分学科而不是分部门制定鉴定标准。
关键词:司法鉴定;立法模式;立法改革;英国
【鉴定综述】
4.中暑死法医学鉴定分子标志物研究现状及进展
作者:刘慧讷、潘美辰、孙天迎、马楚雄、朱玮玮、董红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常州市公安局物证鉴定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内容提要: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极端高温天气频发,中暑死亡人数明显增加。而中暑死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缺乏具有典型诊断价值的征象,主要表现为内部脏器缺血或淤血水肿、神经细胞坏死等非特异性改变,因此中暑死的法医学鉴定难度较大。随着对中暑死研究的深入,利用死后生化检测、免疫组织化学、红外光谱等技术寻找中暑死鉴定标志物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通过总结目前中暑死法医学鉴定研究现状,并按照器官系统对近年来中暑死诊断分子标志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暑死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生物标志物;中暑死;死因鉴定
5.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在毒物分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程忠平、贾泽雷、徐兴敏、莫耀南(河南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河南圣德司法鉴定中心,河南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河南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河南科技大学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内容提要: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与分子遗传学的显著进展,药(毒)物代谢的遗传机制在法医学领域实现了从单一化学检测到系统性分子解析的跨越式升级。通过整合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与毒理学的相关研究,系统性揭示了毒物暴露对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修饰和代谢产物异常的影响。基于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差异,探讨其通过药物代谢异常导致中毒的机制。研究和分析药物代谢酶编码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变异,评估机体暴露于化学品、药物和环境污染物有关的风险。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来预测和识别各种化合物以及代谢物的基因型,实现体内或体外基因表达模型分析,以提高基因表型预测的准确性。通过从毒物定性分析转向毒效动力学机制研究,为药物滥用或死亡案件的死亡原因分析和死亡方式推断提供线索。CYP450基因多态性作为一种检测手段,正在重塑法医学毒理鉴定模式,成为法医科学进入“分子时代”的核心驱动力。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法医学;人工智能
【鉴定科学】
6.大学生攻击行为及冲动性与情绪面孔知觉能力的关联性研究
作者:翟金辉、张钰舒、严蓓、王玉洁、徐佳军、谌霞灿(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院与法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院与法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院与法医学院)
内容提要:目的 评估大学生攻击行为与冲动性及其与大学生情绪面孔知觉能力的关系。 方法 招募在校大学生100名,采用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dified Overt Aggression Scale,MOAS)、Buss-Perry攻击量表及Barratt冲动量表第十一版分别评估受试者攻击行为、攻击特质与冲动性。根据MOAS得分将受试者分为攻击组与对照组。使用E-Prime 2.0及中国人情感面孔图片系统设计情绪面孔识别范式。采用t检验及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大学生识别负性情绪面孔的错误数(6.32个±3.21个)与识别正性情绪面孔(4.42个±3.08个,F=13.966,P<0.05)和中性情绪面孔(4.24个±2.90个,F=13.966,P<0.05)错误个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攻击组BIS-11总分与负性情绪面孔反应时间呈负相关(r=-0.256,P<0.05)。攻击组(1 826.05 ms±768.95 ms)与对照组间(2 315.77 ms±1 623.50 ms)负性情绪面孔反应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6,P<0.05)。结论 大学生负性情绪面孔知觉能力与攻击行为及冲动性负相关,提高负性情绪面孔知觉能力,将有助于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法医精神病学;情绪面孔知觉;攻击行为;冲动性
7.268例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与法医学诊断非一致性分析
作者:费成平、顾晓峰(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司法鉴定所)
内容提要:目的 分析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与法医学鉴定诊断非一致性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为此类案件的鉴定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司法鉴定所于2019—2023年期间因道路交通事故外伤致肋骨骨折伤残程度鉴定案件268例,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伤后2周内、4~12周、13周~6个月、6个月~1年各时期的临床诊断与法医学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法医学诊断比较,早期(2周内)临床诊断非一致率达45.5%,伤后4~12周为21.6%,伤后13周~6个月为34.7%,伤后6个月~1年为41.3%;临床诊断与法医学诊断的差异在不同时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周内非一致率最高,4~12周非一致率最低,2周内主要为漏诊,其总漏诊率较其他时间段最高,达40.6%,4~12周之后总误诊率逐渐增高,6个月~1年最高为31.2%。结论 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与法医学诊断存在较大差异,此类鉴定应尽可能收集完整的影像资料并对不同时期的影像数据进行动态观察,以作出准确判断。
关键词:法医临床学;肋骨骨折;法医学诊断;临床诊断;案例分析
8.即时通讯聊天记录真实性鉴定研究
作者:刘浩阳、郭弘(大连市公安局,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内容提要:目的 即时通讯聊天记录是电子数据司法鉴定的重要证据,其真实性鉴定往往是诉讼中的焦点。司法鉴定实践大多为即时通讯聊天记录的存在性鉴定,缺少真实性鉴定的案例。探索聊天记录真实性鉴定方法可以解决当前电子数据鉴定的难点、痛点。方法 结合电子数据司法鉴定实务,主要以运行在iOS和Android系统的QQ和微信即时通讯工具为检材样本,开展了聊天记录真实性鉴定技术研究。研究对抗和甄别“完美伪造”聊天记录的方法和技巧。结果 通过对运行在iOS和Android不同型号设备上的不同版本即时通讯工具的运行机制进行分析,提出利用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和聊天记录数据库的互相验证聊天记录真实或伪造的技术,总结出具有操作性的聊天记录真实性鉴定方法。结论 通过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和聊天记录数据库 “三维”真实性鉴定技术,可以准确判断出即时通讯工具的聊天记录真实性,确定或者排除伪造的可能性,填补聊天记录真实性的鉴定技术空白,对于真实性鉴定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和司法实践应用价值。
关键词:即时通讯;伪造聊天记录;真实性鉴定
【鉴定论坛】
9.基于案件证据体系的同一认定鉴定意见冲突与调适
——以鉴定范式转变为背景
作者:付琳、贾治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
内容提要:运用似然比表达同一认定鉴定意见是一种新的范式,其基本的逻辑与传统的同一认定方式是一致的,但两者在鉴定依据,以及量与质关系定性的量化方式上存在不同。传统同一认定与案件证据体系形成进程密切相关,在解决先后出现的客体是否同一以及可能性时,依赖鉴定材料的条件状况、鉴定的方法和依据、对符合点与差异点的价值总和之间的内在逻辑分析等来实现,但存在定量及定性科学表达方式的不足。在同一认定鉴定对象理论中,对不同鉴定对象不确定性的科学认知仍然存在不足,DNA、指纹等鉴定对象的确定性强,而习惯类、工具和足迹等鉴定对象的不确定性强,这决定了应用“似然比”表达之间的差别,同时所有的鉴定对象因形成性变化而增加了不确定性,也使得“似然比”表达受到限制。同时,事实认定者对待鉴定意见的要求是“明确”与“高效”,而从“似然比”裁判价值来看,其会造成诸多风险,难以被事实认定者所采纳。故法庭科学实践应从案件证据体系整体逻辑结构及事实认定者的要求出发,合理地选择适用传统范式和“似然比”新范式,化解鉴定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冲突,从而促进法庭科学的发展,以促进案件事实的准确认定。
关键词:案件证据体系;同一认定鉴定;相关性;似然比;冲突与调适;鉴定范式转变
10.民事诉讼鉴定意见答复函适用问题研究
作者:王亚杰、金鑫、赵杰(南京师范大学司法鉴定中心)
内容提要: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鉴定意见在庭审质证前,当事人应当先提出书面申请,鉴定人给与书面回复后,当事人仍然有异议再通知鉴定人出庭,将书面回复设定为鉴定人出庭的前置程序。但现实在适用这一规定时,有着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答复函属性模糊,采信说理不清,形式要件缺乏规范,内容关联性差以及适用过程与现有程序无法合理衔接等。这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答复函功能的正常实现。答复函是鉴定意见质证模式的改革探索,为法官和当事人提供更多选择。对此,一方面通过制定和完善现有法律法规来解决,另一方面需要法庭和鉴定机构共同努力,通过提升答复函质量实现答复函的功能。
关键词:鉴定意见;答复函;民事证据;鉴定人出庭
《中国司法鉴定》杂志由司法部主管,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理论刊物,也是我国惟一的一份全面反映司法鉴定领域科学技术和制度建设等综合内容的国家级刊物,在推进我国司法鉴定学科建设和指导司法鉴定实践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刊已于2008年入围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责任编辑 | 王睿
审核人员 | 张文硕 张科
本文声明 | 本文章仅限学习交流使用,如遇侵权,我们会及时删除。本文章不代表北大法律信息网(北大法宝)和北京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的 法律意见或对相关法规/案件/事件等的解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