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暨南大学第七届海内外校友会会长与秘书长交流会、暨南大学第八届粤港澳大湾区及 “一带一路” 校友骨干培训班在长沙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近500位校友代表齐聚星城,奔赴母校之约。
![]()
据悉,今年是暨南大学建校119周年,活动特别由学校成立的第119个校友组织湖南校友会承办,并同步举行了湖南省营商环境推介会、“暨南大学薪火伙伴传承基金”启动仪式等系列活动。
搭建“校友-母校-城市”联动桥梁
“暨南大学因侨而立,以侨而兴,是一所承担独特办学使命的百年侨校。”暨南大学党委书记孙彧指出,明年学校将迎来建校120周年,各地校友会积极作为、开拓创新,广大校友在联络服务、组织建设、支持母校、服务社会等方面善做善成,以务实行动诠释了暨南精神。
湖南省海联会秘书长、二级巡视员雷五星以 “崛起”“创新”“开放”“幸福”“魅力”五个关键词生动诠释湖南发展特质。他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暨南大学及广大校友的紧密联系,为湖南高质量发展凝聚力量、增添动能。同时,也期盼校友们充分发挥联通中外的独特优势,讲述湖南故事、介绍湖南发展。
![]()
在湖南省营商环境推介会上,湖南省文旅厅、商务厅、湘江新区统战工作部(群团工作部)相关负责人分别围绕文旅产业、招商投资环境、湘江新区发展情况作推介,诚邀优秀人才及高校毕业生赴湖南考察投资、就业创业,助力湖南引才、引资、引智。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表示,推介会是深化校地合作的重要契机,学校将秉持“服务校友、服务地方、服务国家”的宗旨,构建“校友-母校-城市”发展共同体,携手打造校地融合、共赢发展的新典范。
暨南大学湖南校友会累计筹措助学金200余万元
据介绍,暨南大学湖南校友会已成立 7 年,在湘工作生活及湘籍校友广泛分布于金融、地产、工程机械、生物医药、新闻传媒等多个领域,持续在教育帮扶、产业协同、公益行动等方面贡献力量。会长周泽华说:“湖南校友会累计筹措助学金200余万元,已资助1000余名困难学子圆梦大学,让‘忠信笃敬’的校训在三湘大地大放异彩。”
暨南大学校董、爱尔眼科董事长陈邦将这场相聚称为暨南人的“五洲家宴”。身为湖南企业家,陈邦说:“湖南独特的文化氛围和创新精神与暨南大学‘忠信笃敬、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相得益彰。”
暨南大学校友、湖南金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毛冰花是湖南“创二代”。她说:“母校‘忠信笃敬’的精神底色深深融入我留学创业、回国接手并发展金龙集团的人生轨迹。同时,金龙集团在湖南这块红色沃土上不断发展壮大,我深刻感受到这里的卓越营商环境。”
![]()
五洲校友为母校建言献策
当天下午,暨南大学第七届海内外校友会会长、秘书长交流会举行。来自全球90余个校友组织的代表围绕母校“十五五”发展规划与高质量发展路径、港澳台侨及华裔新生代培养策略,以及如何将校友会自身建设深度融入学校发展中心任务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母校发展建言献策。
“暨南大学已为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各类人才逾50万人”,暨南大学副校长洪岸表示,此次在岳麓山脚下召开的交流会既是思想的碰撞、情谊的凝聚,更是助力母校建设、服务地方发展的务实行动。
暨南大学校友总会会长胡军介绍,该会议已先后成功在广州、澳门、东莞、深圳、珠海以及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覆盖海内外超110个校友组织、2500多人次,为全球校友组织提供了一个交流经验、共话发展的平台。
从五洲四海而来追忆往昔
时光未改旧谊。从五洲四海,奔赴湘江之畔,暨南人或远程跋涉,或抽身归途,“暨南”二字,始终是牵系暨南人的底色。“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会场席间,校友们纷纷追忆往昔。
意大利校友会会长蒋忠华感叹:“暨大的特色就是‘全球一家亲’!校友遍布全球五大洲,无论走到哪儿,都能感受到这份专属的亲切感。”2024年,蒋忠华牵头筹建暨南大学意大利校友会并出任会长。如今,这支校友队伍已汇聚100余名成员。
暨南大学1989届中文系校友廖俊侨从东非印度洋上的岛国——塞舌尔而来。回忆起在暨大求学的日子,廖俊侨始终记得那座“像桥一样的圆形拱门”,这启示他:“我们毕业生一定要成为海内外的桥梁,把这个桥梁做好、做得有特色。”移居塞舌尔后,他先后推动成立塞舌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非洲中华总商会、塞舌尔中国友好促进协会等多个侨团,持续促进中塞友好与中非交流。廖俊侨表示:“我将积极推动成立暨南大学非洲校友组织,凝聚非洲校友的力量,为中非交流贡献暨南人的担当和力量。”
“一家都是暨南人”,新西兰校友伉俪潘东杰与吴萌,有着代代相传的暨南情缘——潘东杰的父亲和吴萌的母亲均在暨大任教。为延续这份跨越两代的暨南情谊,2024年,潘东杰接棒暨南大学新西兰校友会会长一职。追忆在暨大的求学时光,两人满心感慨:“暨大的学子来自世界各地,校友亦遍布五洲四海。在这里,我们能亲身接触多元的风土人情与文化,这份经历格外珍贵且有价值。”
最让香港校友叶粲粲动容的,是暨大人多年来始终未改的深厚同窗情。即便校友们散居海外、港澳及内地,却依旧常联络、定期相聚,这份跨越山海的牵挂与相守,让她直呼“格外难得”。作为香港暨南义工团团长,十年来,叶粲粲始终坚守“拾光同行,暨心筑港” 的信念。她以校友情谊为纽带凝聚力量,带领义工团将暨南公益的触角延伸至香港教育支援、社区关怀、文化共融、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暨南人’的身份,是我们在工作中始终保持进取精神的重要动力。” 她说道。
![]()
官宣设立“暨南大学薪火伙伴传承基金”
启动仪式上,来自海外、港澳台地区及广东省各地市的校友代表共同发起倡议,官宣设立“暨南大学薪火伙伴传承基金”。该基金面向全球优秀港澳台侨及华裔学子开放申请奖学金,为他们赴暨南大学求学提供支持,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与深厚的文化浸润,培养“知华、友华、爱华”的时代使者。
1906年,暨南学堂在南京创办,首批21名印尼爪哇侨生负笈求学,开启了中国华侨高等教育的先河。建校之初,社会各界鼎力支持华侨教育事业,其中,巴达维亚中华会馆董事潘立斋、梁映堂先生亲自护送侨生赴南京求学,传为历史佳话。据介绍,此次“暨南大学薪火伙伴传承基金”的设立正是对百年侨校办学初心的传承与回响。其中,梁映堂先生之孙梁世桢接棒祖父百年侨情,捐资助力;全球校友纷纷响应,爱心接力,共续华章。
目前,暨南大学已构建起涵盖政府奖助学金、学校奖助学金、社会奖助学金在内的学生奖助学金体系。近年来,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积极开拓社会资源,联合社会各界设立了20余项奖助学金,专门用于资助港澳台侨及华裔学生,包括古润金丝路奖学金、顺丰香港学生助学金、优秀澳门学生南粤奖学金等,已累计资助港澳台侨学生超2000名。
据悉,暨南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将于11月16日在石牌校区举行。全球暨南人将以此为契机,继续携手并肩,共同书写“宏教泽而系侨情”的时代新篇。
潇湘晨报记者李楠
爆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晨意帮忙”平台;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政企内容服务专席19176699651。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