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这本含女量100%的字典,到底在说啥?

0
分享至

她、娘、妇、娇、婉、媚、娴、嫖、㜟、娖、嫐、媇……《汉语大字典》中,以“女”为部首的汉字,共收录955个。

有些字过于日常,以至于我们对其中隐藏的歧视习以为常;另一些字生僻到连输入法都打不出来,却在语言的河流里留下了充满力量的注脚。

2022年,在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上,视觉传达设计-东方视觉工作室的王洋洋和两名同学“从她开始”,将这些女字旁汉字编纂为一部“含女量”100%的新字典;继而“从她说起”,追溯了中国近代史上八个领域的女性故事,汇集成八张专题报纸。

自此,王洋洋的生活便与这955个汉字紧密相连。毕业后,她启动了“从女也”项目,将《她》艺术展带向更多城市;她还与《时尚芭莎》合作,为九位不同行业的女性创造全新的女字旁汉字。最近,她的著作《女字旁》正式出版。


《女字旁》内页图。(图/浙江人民出版社提供)

每个女字旁汉字的背后,都有一段迷人、复杂,甚至带着暴力的历史。通过重新解读这些汉字,王洋洋不断追问:“她”是谁?“她”从何处来?又是谁,在历史的深处书写并定义了“她”?

厌女的汉字,就像一根刺

《女字旁》的诞生,源于王洋洋与两位同学的毕业设计。

起初,三人组以“转世花木兰”为题,梳理了各个朝代花木兰文本的演变。他们发现,每个朝代对花木兰故事的表述有所不同,而这些改写,无一例外,都基于男性视角。例如,宋朝理学盛行,花木兰文本更强调“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用以突出女性的隐忍与守节。

但当他们想把浩如烟海的文本转化为具体的视觉语言时,却始终找不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直到有一天,王洋洋在图书馆偶然翻阅《汉语大字典》,注意到“女”部的汉字,大多带有“柔弱”“顺从”的释义。汉字中是否也存在某种性别偏见?灵光一闪间,她决定以女字旁汉字为视觉载体,原本飘渺的概念,突然有了坚实的根基。

三人组将汉字中居于不同位置的女字旁提取出来,形成后来“从女也”主视觉海报上大大小小、错落有致的“女”字。居左和居右的,形态上较为细长;位于底部的,则较为扁平。“就像现实中的女性,或高或矮、或胖或瘦,形态、处境、身份更不相同。”王洋洋说。


王洋洋在“从女也”主视觉海报前进行讲解。(图/受访者提供)

他们又迅速统计了《汉语大字典》中995个以“女”为部首的汉字,其中褒义字占30.8%、贬义字占18.6%、中性字占19.16%、专有名词占26.77%、其他则占4.49%。

出乎王洋洋意料的是,这些字中,带有贬义色彩的实际上不足两成,远不如她印象中多。“可为什么我们更容易记住那些负面意义的字?”她认为,这些字词就像语言里的小刺,藏在日常生活的角落中,“虽然不大,但碰一下就会让人觉得难受”。

而占三成的褒义字,对女性来说也并非全然是赞美。例如“婉”“媚”“娴”等,在传统语境里常被用来称赞女性。可如果女性只能活在如此单一的期待之下,实则是一种看似温柔的桎梏。


在杭州良渚文化艺术中心举办的《女字旁》新书特展上展示的“媛”“媚”等字。(图/受访者提供)

有一些原本寓意美好的字,则在语言的流变中逐渐被遮蔽。考据过程中,王洋洋时不时会惊叹:“原来这个字是这个意思!”譬如,她第一次发现,“嫖”的本义是“勇健轻捷”,唐代诗人李元纮就曾写下“征马噪金珂,嫖姚向北河”这样的诗句。

与大部分夸赞女性外在仪态之美的女字旁汉字不同,“嫖”罕见地展现了力量与气概。可惜,时至今日,大多数人只知道它的负面意思。

带着种种思考,王洋洋在毕设现场放置了一块大型触摸屏,邀请参观者点击屏幕,将自己认为表达赞美的字向上移,将表达偏见的字往下拽。

随着点击量的变化,文字在屏幕上放大、缩小,一个字可能刚刚被推到最高处,几分钟后又被拉下来。变化最明显的当属“媛”字,它的位置忽上忽下,由此,王洋洋发现,“很多时候,汉字的褒贬之意只有一线之隔”。


《她》艺术展现场放置的互动装置。(图/受访者提供)

王洋洋记得,那阵子网上流传着“某某媛”的说法。据《说文解字》,“媛”是对“美好女性”的雅称,如今却被恶意曲解,用来嘲讽特定女性群体——穿瑜伽裤玩飞盘的是“飞盘媛”、在寺庙拍照的是“佛媛”、住院时化妆的是“病媛”。

语言本身并不厌女。语言学家缪丽尔·舒尔茨(Muriel Schulz)在回顾语言的使用历史时观察到,一个用来形容女孩或女人的无辜词语,最初可能具有完全中性甚至积极的含义,然后渐渐地有了消极色彩——一开始或许只是轻微贬损,一段时间之后就成了脏话,最终变成了性别污名和侮辱。

而试图收复这些被污名化的字词,主动重新定,再利用它们的内涵,建立更加平等的语言体系,注定是一场艰难而漫长的跋涉。

女字新说

“女有推倒大山之力”——这是《女字旁》一书对“妇”字的全新解读。

这个想法最初来自三人毕设小组中唯一的男生。繁体的“婦”,右边是一个“帚”字,代表“持帚洒扫”,反映了传统社会中女性承担家务劳动的形象。而简体的“妇”,右边的“彐”是“帚”的简化形式,在视觉上像一座倾覆的大山,让人想起张桂梅、邓迎香、殷玉珍这些女性,她们在命运重山中劈山前行、以身移山。

像这样的“女字新说”,《女字旁》里还有60多处。在图书装帧上,王洋洋特意选择了传统的“筒子折”这一夹层结构。从书页边缘的虚线撕开,就能看到内层所隐藏的“新叙事”。

于是,“娇”不只是“柔嫩美丽”,而被赋予了新的想象:女性可以乔木般高大壮硕,自在坚定,野蛮生长。“婵”也恢复了“女力士”的本意:女性拥有独立的思想和行动,不再是依赖他人的角色。“姓”则意味着血缘的纽带,是母系社会的烙印,见证生命的传承与接力。


越来越多女性开始用“英雌”代替“英雄”。(图/受访者提供)

生于2000年的王洋洋,有一个比她小6岁的妹妹。她回忆道:“父母对我们的爱,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都没有缺失过。但他们的思想比较传统,尤其是我爸心里一直有个遗憾,就是没能生个儿子。”

“洋洋”这个名字是父母在她出生后翻字典选的,希望她长大后能“洋气”一些。按照他们的设想,如果二胎生儿子,就取名为“王博洋”。可妹妹的到来,让这份期待落了空。妹妹小时候性格淘气,家里人会开玩笑说,怕是老天把性别弄错了。

从小到大,姐妹俩几乎从不正式谈论这个话题,但王洋洋能感觉到这份错位的期待对妹妹的影响。作为长姐,王洋洋在内心也一直跟那个并不存在的弟弟较劲:儿子到底有什么好?她时常想,儿子能做的,女儿照样也能做。


《女字旁》新书特展上的女字旁汉字新解。(图/受访者提供)

毕业后,王洋洋和男友一起创业,开了一间设计工作室。她之前就不解,为什么总默认男性是“老板”,而非得称呼女性为“老板娘”。有一次,她半开玩笑地说,自己是“老板”,男朋友是“老板郎”。没想到,男友觉得无所谓,反倒是她爸爸强烈反对,说“这可不行”,让王洋洋哭笑不得。

如今回看,选择“她”作为毕设主题,就像从小埋在王洋洋心底的一颗种子发了芽,让她终于有机会通过创作“释放一下”。

这份表达,也让姐妹间无声的默契有了回响。2023年,《她》艺术展第一次在校外落地,虽然只有28平方米的一面墙,却得到了满满的共鸣。展览结束后,王洋洋将观众的每一份留言都保存了下来。有人写下这样一句话:“你的降临不是父母为了生下男孩的意外,而是上帝觉得世界拥有你会变得更美好。”她立刻拍下来,发给妹妹。


《她》艺术展上,观众的留言。(图/受访者提供)

她的故事,从她说起

王洋洋最喜欢的女字旁汉字,毫无疑问,是“她”。“她”是一切的起点,也是“从女也”项目的核心所在。

《说文解字》中,常用“从女”来标注女字旁的字形结构,比如对“嫣”的解释:“从女,焉声。”

从字形上看,“从女也”就是“从她”——“三从”的旧道德已被抛弃,现代女性应更多地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从女也”还能进一步拆解为“人人女也”,意味着“这个作品里面的所有故事、所有内容都是围绕女性展开的”。

从“她”说起,从“她”开始。王洋洋说,近代以前,中文语境里一直没有区分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文言文用“之”,白话文刚兴起时则统一用“他”。直到中国开始接触西方语言,如何翻译英语中的“she”成了难题。“该妇”“他女”“伊”等多种表达相继出现,却始终未能统一。


《女字旁》新书特展上展示的众多女字旁汉字。(图/受访者提供)

新文化运动时期,北大教授刘半农提出,用“她”来专指女性,并写下了传诵一时的白话诗歌《教我如何不想她》。在那个社会求变、思潮澎湃的年代,“她”成了追求男女平等的象征符号。1921年,“她”字的使用频率已经超越“伊”,茅盾、冰心、郑振铎等知名作家也纷纷在作品中使用这一说法,“她”作为女性第三人称的地位最终得以确立。

“她”字的诞生有着曲折而多彩的过去,而在百年后的今天,“她”的存在与意义,依然面临新的挑战。

王洋洋记得,《女字旁》的出版信息一经发布,后台就收到了不少质疑。“更多的是直接辱骂,说要抵制这本书,好像我们讨论女性议题就是想挑起性别对立。”

面对一些更为中肯的讨论——比如“女字新说”是不是一种“过度解读”,王洋洋也在不断反思。筹备展览、创作《女字旁》的过程中,她一次次地确认,文字的魅力不止于字典的权威解释,也在于联想与生成。汉字的生命力,正在于它能在传统框架之外生长出新的观看方式。语言不仅仅属于学者,更属于每一个使用它、感受它的普通人。

“对语言中的性别偏见进行观察和分析,也是一种‘文化体检’。”王洋洋说,这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不舒服,但极其必要。

首场展览那天,有人用黑色记号笔在橙色的字典封面写了一个大大的“他”字。不过,等到王洋洋发现时,又有人用锐利的笔锋,重重地把“他”的单人旁改成了女字旁。在收复语言的路上,她已不再孤独。


《她》艺术展现场,一对母女在参观。(图/受访者提供)

作者 | 里里

编辑 | 桃子酱

题图 | 《她》艺术展

运营 | 何佳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熊猫杯首胜!U22国足成功复仇,237天两胜韩国,连破两大魔咒

熊猫杯首胜!U22国足成功复仇,237天两胜韩国,连破两大魔咒

奥拜尔
2025-11-15 21:31:55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赴日旅行警告发布之后,不少游客因无法退票选择继续旅行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16 01:55:20
针对高市早苗,《琉球新报》发声

针对高市早苗,《琉球新报》发声

环球时报新闻
2025-11-15 20:52:26
金鸡奖获奖名单出炉!易烊千玺影帝宋佳二封影后,张艺谋惹争议

金鸡奖获奖名单出炉!易烊千玺影帝宋佳二封影后,张艺谋惹争议

萌神木木
2025-11-15 22:11:55
中方通告全球:3名航天员带回约100斤太空“特产”,引发高度关注

中方通告全球:3名航天员带回约100斤太空“特产”,引发高度关注

一个有灵魂的作者
2025-11-15 21:09:12
全运会乒乓女单决赛:孙颖莎不敌王曼昱,2次世界第1出局

全运会乒乓女单决赛:孙颖莎不敌王曼昱,2次世界第1出局

小皷拍客在北漂
2025-11-15 22:28:45
大反转!高市早苗怎么都没想到:踩她最狠的不是中国,而是特朗普

大反转!高市早苗怎么都没想到:踩她最狠的不是中国,而是特朗普

冷眼看世界728
2025-11-15 14:57:18
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垮塌了3座特大桥

今年以来,中国已经垮塌了3座特大桥

基本常识
2025-11-14 23:37:04
自从吹牛上税后,“双11”的战报偃旗息鼓了

自从吹牛上税后,“双11”的战报偃旗息鼓了

细雨中的呼喊
2025-11-14 16:34:41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一组关键词看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搞了什么事

环球网资讯
2025-11-15 20:57:18
继三大航司后,多家航司同日发布通知:赴日机票可免费退改签

继三大航司后,多家航司同日发布通知:赴日机票可免费退改签

界面新闻
2025-11-15 17:09:58
西班牙王后女保镖火了!1 米 8 口袋鼓出棱角,腰部发力走路帅到犯规

西班牙王后女保镖火了!1 米 8 口袋鼓出棱角,腰部发力走路帅到犯规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15 06:44:50
山西摔狗反杀案,律师一句话问懵法官:天黑后你敢去案发现场吗?

山西摔狗反杀案,律师一句话问懵法官:天黑后你敢去案发现场吗?

慢半拍sir
2025-11-15 15:15:14
三件大事接连发生,预示一场重大变革正在来临

三件大事接连发生,预示一场重大变革正在来临

格上理财网
2025-11-15 20:53:36
狗主上门被反杀后续:索赔百万、对警方放狠话,邻居曝光郭家不堪

狗主上门被反杀后续:索赔百万、对警方放狠话,邻居曝光郭家不堪

吭哧有力
2025-11-15 18:42:28
日本机票大涨,三大航司免费退改签!这是航空公司与国人间的默契

日本机票大涨,三大航司免费退改签!这是航空公司与国人间的默契

垛垛糖
2025-11-15 22:16:27
韩媒:输给中国U22是前所未有的耻辱,这是一场令人震惊的比赛

韩媒:输给中国U22是前所未有的耻辱,这是一场令人震惊的比赛

懂球帝
2025-11-15 22:12:06
一把大火烧出真相!文昌阁的“钢筋铁骨”,还算哪门子古建筑?

一把大火烧出真相!文昌阁的“钢筋铁骨”,还算哪门子古建筑?

GA环球建筑
2025-11-15 11:43:49
郑丽文接受日媒专访倡导“一中保台”,反对大幅增加军费

郑丽文接受日媒专访倡导“一中保台”,反对大幅增加军费

海峡导报社
2025-11-15 08:03:07
比弗利富婆集体回春,桑切斯展少女般皮肤状态,美貌不逊于肯豆

比弗利富婆集体回春,桑切斯展少女般皮肤状态,美貌不逊于肯豆

刘蕳爱下厨
2025-11-14 22:30:55
2025-11-16 04:36:49
新周刊 incentive-icons
新周刊
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体温。
21192文章数 12899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她的笔下女子如此动人,晚年却名声扫地!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大喊:高市早苗下台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家居
房产
艺术
数码
健康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艺术要闻

她的笔下女子如此动人,晚年却名声扫地!

数码要闻

华为Mate 80全系支持3D人脸识别,同期还有高端“二合一平板电脑”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