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永远挤不进的诗和远方
在香港这座流光溢彩的国际大都市里,有一对年轻情侣的生活空间只有区区5平方米。这个不如普通人卫生间大的空间,却是他们训练、生活、相拥入眠的全部世界。
女孩是香港跆拳道史上最优秀的女运动员之一,曾在亚运会和全运会上取得优异成绩。疫情让跆拳道班和体育馆大多关闭,他们的收入来源中断。
![]()
两人不得不在大街上找空地训练,却常常遭到保安驱赶。回到那狭小的5平米“家”,训练更是一种奢望:一抬腿就会撞到低矮的天花板,展开双臂几乎要碰到墙壁。
为了生存,他们兼职做教练、开设网店售卖运动服装,但始终不愿放弃心中的跆拳道梦想。
光鲜都市下的艰辛挣扎
这对情侣的处境,撕开了繁华都市背后最心酸的遮羞布。有人说:“生活就像一袭华美的袍子,里面爬满了虱子。”这句话用来形容香港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再合适不过。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据统计,香港房价高达14.2万元每平方米,而仍有数以万计的人生活在劏房、笼屋等“不适切住房”中。其中不乏像那对跆拳道情侣一样的年轻人,他们有着出色的专业技能,却难以在这座城市获得体面的生活。
![]()
贫穷的本质是选择权的缺失
有人说贫穷只是缺钱,但我认为贫穷的本质是选择权的缺失。对于那对情侣来说,他们何尝不想拥有更宽敞的训练场地?何尝不想不必在街头被保安驱赶?但他们没得选。
就像有人问:“火车硬座和卧铺相差仅100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选择硬座?”不是因为喜欢硬座的拥挤不适,而是因为那100元对于一些人来说,是一天的饭钱,是一周的生活费。
《庄子》中有言:“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们互相扶持的精神固然可贵,但更应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如何让他们重回“江湖”?

住房问题背后是社会资源的分配
香港约有22万人住在劏房、笼屋等“不适切住房”里。其中近半数是家庭户,不少是带着孩子的家庭。这些家庭月收入不足万元,除去房租,所剩无几。
公屋是许多家庭“改善居住”的唯一希望。但一般公屋申请者的平均轮候时间是5.3年。截至2023年3月,全港一般公屋申请量仍有11.64万宗。
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得不接受居住在条件极差的空间中。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追求,而是现实所迫。

梦想照进现实的力量
值得关注的是,即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许多人仍然没有放弃梦想。那对跆拳道情侣仍然坚持训练,期待有一天能够重返赛场。
这种精神令人想起《论语》中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虽然生活在艰难环境中,但他们仍然坚持自己的梦想和热爱,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但作为一个社会,我们不能仅仅赞美他们的坚韧,而应该思考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系统,让每个人都能有追逐梦想的机会和空间。

撕裂的遮羞布需要共同缝补
香港情侣在5平米廉租房的生活,撕开了穷人最心酸的遮羞布。但这块遮羞布不能被撕裂后就置之不理,需要我们一起缝补。
解决方案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政府需要增加公屋供应、优化分配机制;社会需要更多理解和关爱,少一些苛责和偏见;个人则需要互相支持,共同前行。
正如《孟子》所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应当推己及人,关心他人的处境,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公平和有尊严的生活环境。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请不要放弃希望和梦想。因为只有保持希望,才能等到曙光降临的那一刻。
同时也希望社会能够更多关注这些隐藏在繁华背后的艰辛,共同创造一个每个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的社会环境。
因为这不仅是一对情侣的故事,也是我们整个社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课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