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各位在创业的老板们,以下内容来自大成方略一位咨询顾问的真实客户故事:
某制造企业曾因日常报销审核不严,被员工用虚假发票套取12万元;
科技公司签订低价软件销售合同,未对比市场行情导致单项目损失超30万元;
合作企业因合同利润分配条款模糊,无法追责直接少赚58万。这些数字背后,是企业真金白银的流失。
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场景?每月审批单堆成山,签还是不签?担心“太严”影响业务效率,“太松”又怕资金失控。
财务总说流程要合规,业务抱怨审批太麻烦,夹在中间的你,可能以为管钱就是盯着付款金额,却没意识到:财务流程审批的每个环节,都藏着可能让企业出血的风险点。
01被忽视的审批漏洞正在啃食企业利润
当老板的往往关注大项目、大合同,却容易忽略日常流程里的“小问题”,而这些小问题一旦积累,就是大损失:
员工“先斩后奏”出差、超标准报销、用虚假发票蒙混、把家庭开支当业务招待费、超预算支出……每一项都可能让企业多花冤枉钱;
同类产品价格突然低于历史交易或市场行情,可能是业务为冲业绩低价签单,也可能隐藏利益输送,直接影响利润;
合作范围不明确、利润分配方式不清、费用分摊没约定,看似“好商量”,实际执行时容易引发纠纷,甚至按合同吃哑巴亏;
02从被动签字到主动管控财务审批的四个关键动作
我曾帮一家年营收8000万的制造企业梳理财务流程,用3个月时间堵住了5类审批漏洞,我们做了四步:
第一步:分类梳理,建立场景化审核标准
把财务审批分成7大类:日常报销、主营收入合同、合作合同、用印类、特殊类流程(如大额赔偿)、采购业务、付款审批。
每类场景明确核心风险点,比如日常报销重点查“事前审批+票据真伪+业务合理性”,收入合同必须对比“历史价格+市场行情”。
第二步:用制度和工具“固化”审核流程
制定《费用支出管理制度》《采购比价招投标管理办法》,明确不同岗位、场景的报销标准、采购流程;
同时,设计3个提效模板:
模板作用《主营收入合同审核对比分析表》
自动计算价格偏差
超10%标红提醒
《合作合同关键条款审核清单》
勾选 “收益分配 / 验收标准”
未通过项标整改要求
《流程审批合规性自查表》
发给业务部门提前自查
减少来回补材料
第三步:培训财务与业务,统一“风险认知”
组织财务与业务部门开联合会议,用真实案例说明:
为什么周末在住所附近的招待费要严查(可能是家庭聚餐)、为什么合同价格必须对标市场(避免低价损失)、为什么用印必须走台账(防止“先执行后补印”)。
让业务理解,审批不是“卡流程”,是帮他们避风险。
第四步:定期复盘,动态调整审核重点
每月抽取100份审批单复盘,统计高频问题(比如前2个月超预算报销占比30%,后续加强预算系统校验;第3个月合作合同利润分配条款模糊占比25%,补充合同模板)。
03堵住漏洞后企业省的不只是
这家企业3个月后,日常报销虚假票据率从12%降到2%,收入合同价格偏差超10%的情况从每月5单减少到0,合作合同因条款模糊引发的纠纷直接清零。
老板算了笔账:单是避免低价合同损失、杜绝虚假报销,就省了近80万。
更关键的是,业务部门不再抱怨审批麻烦,因为流程清晰了,该准备的材料提前知道,反而减少了反复沟通的时间。
财务总监说:“以前审批像救火,现在按标准走,风险点提前标红,我们能把更多精力放在帮业务算投入产出账上。”
业务负责人也感慨:“现在签合同前,财务会用对比表提醒这个价格比市场低15%,可能影响利润,我们反而能更理性谈合作。”
你的企业,也需要这样一道资金安全防线。
财务流程审批不是管得严或放得松的问题,而是分得清和控得住的问题。
分得清不同场景的风险点,控得住每个环节的合规性。
当老板的,不需要自己当财务专家,但需要知道:好的财务审批,既能守住钱袋子,又能帮业务提效益。
如果你也想让财务审批从"被动签字"变成"主动管控",现在扫码获取15分钟的1v1财务诊断服务。
前10名预约的老板,可免费获得《财务报销及付款管理制度》+《60套财务会计单据模板》
由10年以上经验的财税顾问一对一梳理企业风险点,帮你堵住资金流失漏洞。
名额有限,预约从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