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David Baltimore去世,科学巨匠留下的争议

0
分享至

点击蓝字关注,多点在看防失联

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组织与单位

2025年9月6日,著名生物学家David Baltimore去世,享年87岁。Baltimore绝对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37岁时就因发现了逆转录酶与另外两位科学家 Howard Temin, Renato Dulbecco获得了197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

但拿诺奖只是Baltimore开挂学术生涯的开始。80年代,他的研究组是最早一批发现酪氨酸激酶这类蛋白质。这类蛋白质不仅有着关键功能,如今有一大批药物也都是靶向酪氨酸激酶。同时,他的实验室也是重组DNA技术的先驱者之一。

同样在80年代,Baltimore的研究组发现了细胞转录因子NF-kb,该转录因子被认为是 调控炎症、免疫反应、细胞凋亡、应激反应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的关键。

80年代末,Baltimore的研究组发现了重组活化基因(RAG),RAG使得免疫系统可以产生近乎无穷种可能的抗体、T细胞受体,决定了免疫反应的多样性。

90年代,Baltimore的学生证明Bcl-Abl融合蛋白可以刺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生长。这为后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药物格列卫的诞生奠定基础。而格列卫不仅是电影《我不是药神》的原型,更是癌症靶向治疗时代的开启者。

如此多的开创性成果,Baltimore只拿一个诺奖或许也是一种意外。

而在研究之外,Baltimore还是Whitehead研究所的创始人。慈善家Whitehead本意是想让Baltimore帮着建一个完全独立的研究所。极富远见的Baltimore建议他把研究所放在MIT之下,以便让研究所能有强大的基石。

但MIT的教授们对学校将要多出一个财大气粗的研究颇为怀疑。面对各种质疑,Baltimore最后设计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所框架机制,研究所有“成员”组成,后者来自MIT生物系。这即保持了研究所的独立性,有与MIT维系了紧密联系。

Whitehead研究所的基因组研究中心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大贡献者,后来该中心独立成为如今的Broad研究所。而Broad的组织结构也是参考了Whitehead。

不过,功勋无数的Baltimore一生也有多次极具争议的事件。

最著名的是1986-1996年,跨度长达10年的一起学术不端争议,该争议甚至被称为Baltimore事件(Baltimore affair)。

一些介绍Baltimore的文章称这事与Baltimore无关,或是最后证明被指控有学术不端行为的人是清白的,Baltimore也是清白的。

这种介绍多少属于打扮历史了。

Baltimore事件涉及的学术不端争议,最初与Baltimore确实关系不大,但在事件暴发后,Baltimore却是确确实实的中心人物之一。

1986年4月,Baltimore与合作者 Thereza Imanishi-Kari(当时在MIT担任教职,但后来求职去Tufts)一起在《细胞》上发了一篇利用转基因小鼠研究免疫系统的论文。

86年夏秋,Imanishi-Kari实验室的一位博后 Margot O’Toole被指派要继续该《细胞》论文的研究方向。O'Toole当时刚到该实验室一年,此前那篇论文投稿时她读过初稿,也给过意见,在论文致谢里也感谢了她的“ 批判性阅读 ”。

可是O'Toole此前并未参与论文里的研究,接下来她发现自己无法重复论文里的发现。后来,她注意到原论文一作作者实验记录里有17页的内容存在矛盾。她认为这项研究可能存在问题,就告诉了自己的一位指导老师,后者以及后者的两位同事做了一个非正式调查后认为没什么。

目前为止,这事和Baltimore的关系确实很小,因为就算存在不端甚至造假,这毕竟是发生在合作者 Imanishi-Kari实验室。但问题是,此事没有就此中止。

后来,在一次Baltimore和 Imanishi-Kari都在场的会议上, O'Toole提出了自己对论文的质疑,以及实验记录中的矛盾,希望通过勘误等形式来处理。Baltimore却告诉她“此类试验记录矛盾很常见”,如果她尝试做勘误,他会反对。

MIT和Tufts分别做了调查,结论是没有学术不端。 Imanishi-Kari把O'Toole赶出实验室(前者在O'Toole进入实验室前就告知只有一年的经费),后者也放弃了继续申诉学术不端。

但由于研究是NIH资助,这事上升到了NIH调查。最初的调查组里有些成员与Baltimore还有直接关系。1989,这次调查的结论也是没发现问题。

可这件事被美国国会盯上了,在重量级议员John Dingell的力推下,国会开始调查、召开听证会,还动用特勤局到 Imanishi-Kari的实验室采集证据。

从国会调查开始,Baltimore在此事越陷越深,出席听证会时,Baltimore的部分言论类似于认为国会完全无权对科研活动做任何监管调查。考虑到NIH经费这些科研经费都是国会拨款,告诉拨款者你只有权写支票给我,无权过问我怎么做事,显然不会让议员们满意。

随着国会调查的深入,NIH的科研诚信部门(OSI)启动了长达23个月的调查。

1990年,Baltimore对OSI的调查人员表示就算 Imanishi-Kari编了数据,NIH也要承担责任,这是NIH的调查推动的(注:如果指责巨大的论文发表压力导致研究人员铤而走险,似乎有点道理,可针对学术不端的调查促使编造数据,实在不理解Baltimore当时到底想说什么)。

Baltimore的另一个惊人言论是,“ 在我看来,你可以在实验记录本里编任何你想要的内容,只要没被发表,就不是造假 ”。

1991年3月,OSI调查结束,结论是 Imanishi-Kari有严重的学术不端,Baltimore没有学术不端,但调查仍对他做出严厉批评,原因是在越来越多证据显示论文有问题时仍大力维护 Imanishi-Kari。

1991年5月,论文被撤回,除 Imanishi-Kari与论文第一作者外,包括Baltimore在内的其余作者都同意撤稿决定。

之后,Baltimore也表示道歉,特别赞扬O'Toole的 勇气和决心,同时对未能对她的疑问进行有力调查感到遗憾。

促使很多人认为这件事里不存在学术不端,Baltimore完全无辜的是1996年的再度反转。

1994年,NIH的学术诚信调查部门出具了最终报告,认为 Imanishi-Kari的《细胞》论文存在数据编造等问题,提出将禁止其申请政府科研经费10年。

对此,Imanishi-Kari提出申诉。事件进入到NIH的申诉委员会管辖。1996年,该委员会裁定调查部门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 Imanishi-Kari有学术不端行为,10年禁止申请经费的处罚也被取消。

“Baltimore事件”至此终结。

不少人确实根据NIH申诉委员会的最终裁决认定此事完全没有学术不端,属于大乌龙。但该结论完全低估了真相的复杂性,申诉委员会的裁决里对涉事论文的评价是“充斥着各种错误”。

而在1991年《纽约时报》的一次采访里, Imanishi-Kari也承认论文里的部分数据并没有做相应的实验。

这一切应该很难用“完全没问题”来形容。

值得指出的是, Imanishi-Kari论文争议的核心是数据真实性,并非论文结论的准确性。1993年,其它研究组的研究确认了 Imanishi-Kari论文的发现。不过这并不足以说明 Imanishi-Kari当初的实验就没问题。类似沃森、克里克的DNA双螺旋论文,他们当然涉嫌盗用他人的数据,但这不影响他们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的准确性——反过来,我们也不能因为他们的结论是对的,就说他们的行为符合学术规范。

而Baltimore,无论争议论文是否存在不端,他与那些本无瓜葛。可是,他在得知争议后的处理显然值得商榷。如果他最初没有草率地认定论文数据无误——在数年后的调查里,Baltimore承认自己对 Imanishi-Kari实验室的实验方法、技术了解有限,没法判断数据真实性、可靠性,后续很可能会大为不同。或许,根本就不会有Baltimore事件。

1990年7月,Baltimore正式就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由于当时 Imanishi-Kari学术不端调查正如火如荼,不少教授都反对其任命。1991年12月,受事件影响,Baltimore辞去校长一职,回到MIT。

尽管Baltimore失去洛克菲勒大学校长一职,但必须指出,O'Toole和 Imanishi-Kari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由于一系列日益扩大的调查,O'Toole与 Imanishi-Kari的职业生涯都被打断,且承受了巨大的个人压力。

“Baltimore事件”还不是Baltimore遇到的唯一一次学术不端争议事件。

2004年,MIT开始调查时任该校副教授 Luk Van Parijs的学术不端问题。 Van Parijs在1998-2000年是Baltimore的博后。2005年,彼时已是加州理工大学校长的Baltimore主动要求加州理工调查与Van Parijs相关的研究,并辞去校长一职。

2007年,加州理工的调查结束,认定仅是 Van Parijs个人有学术不端,Baltimore与之共同署名的4篇论文需要修正。

相隔20年,Baltimore本人两种极为不同的处置方式,或许足以说明曾经的是非对错。

订阅关注防失联

前沿医药,请关注

参考资料

https://bioethics.miami.edu/education/timelines-project/the-baltimore-case/index.html

https://archive.nytimes.com/www.nytimes.com/books/98/09/20/specials/baltimore-innocent.html

更多精彩内容见Youtube:Y博的科普园

Y博也有播客了,欢迎关注《说医解药》

小宇宙、苹果播客、Spotify同步更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难以置信!西安一老人去世,4天后讣告称,已简办未通知其他人…

难以置信!西安一老人去世,4天后讣告称,已简办未通知其他人…

明月杂谈
2025-09-14 12:12:36
越描越黑!西贝大厨用硅胶铲炒菜破大防,自曝用便宜转基因大豆油

越描越黑!西贝大厨用硅胶铲炒菜破大防,自曝用便宜转基因大豆油

星河也灿烂
2025-09-13 14:11:42
媒体人:陈将双解约回中国台湾打球 CBA里宝岛球员剩陈盈骏等6人

媒体人:陈将双解约回中国台湾打球 CBA里宝岛球员剩陈盈骏等6人

直播吧
2025-09-14 12:38:05
重达 1 万亿吨!全球最大冰山 A23a 正开始崩解

重达 1 万亿吨!全球最大冰山 A23a 正开始崩解

IT之家
2025-09-14 16:18:17
大瓜!疑表姐发文:于朦胧准备出国,聚餐3男1女愿给赔偿,曝更多内情

大瓜!疑表姐发文:于朦胧准备出国,聚餐3男1女愿给赔偿,曝更多内情

扒星人
2025-09-13 12:09:47
足坛一夜动态!利物浦绝杀升班马,曼城3-0曼联,巴萨造6-0惨案

足坛一夜动态!利物浦绝杀升班马,曼城3-0曼联,巴萨造6-0惨案

钉钉陌上花开
2025-09-15 05:25:00
张学良向好友溥杰坦白:我和你妻子发生了关系,溥杰:我无所谓

张学良向好友溥杰坦白:我和你妻子发生了关系,溥杰:我无所谓

百态人间
2025-09-10 16:01:34
西贝开始给罗永浩泼脏水了

西贝开始给罗永浩泼脏水了

亮见
2025-09-12 14:05:39
西贝厨师长没有厨师证并反问记者:没有证就一定做不好菜吗?

西贝厨师长没有厨师证并反问记者:没有证就一定做不好菜吗?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09-13 20:10:45
乌克兰找到了俄罗斯的罩门?“袭油攻势”达到历史高峰,危机浮现

乌克兰找到了俄罗斯的罩门?“袭油攻势”达到历史高峰,危机浮现

有凤Talk
2025-09-13 11:14:31
罗永浩再呛西贝:这一次我甚至还没出手呢

罗永浩再呛西贝:这一次我甚至还没出手呢

中国基金报
2025-09-13 23:55:07
河北多所银行终止营业!

河北多所银行终止营业!

掌中邯郸
2025-09-14 18:32:50
台湾演员艾悠日本下海!有东西啊!

台湾演员艾悠日本下海!有东西啊!

贵圈真乱
2025-09-08 10:32:06
中方发话不到24小时,墨西哥总统做出新表态:不想跟中国发生冲突

中方发话不到24小时,墨西哥总统做出新表态:不想跟中国发生冲突

铁锤简科
2025-09-14 23:13:33
网盘中的加密文件,二十年后依然回味无穷

网盘中的加密文件,二十年后依然回味无穷

街机时代
2025-04-27 16:10:02
iPhone17ProMax突然降至9099元,这降价速度把我看傻了!

iPhone17ProMax突然降至9099元,这降价速度把我看傻了!

搞机小帝
2025-09-13 00:05:59
7-0,36岁拜仁旧将穆勒帽子戏法,率队横扫领头羊,2连胜逼近榜首

7-0,36岁拜仁旧将穆勒帽子戏法,率队横扫领头羊,2连胜逼近榜首

凌空倒钩
2025-09-14 11:43:15
行刺美国柯克的凶手罗宾逊的前同事接受采访时表示,罗宾逊曾炫耀自己的远程射击技能

行刺美国柯克的凶手罗宾逊的前同事接受采访时表示,罗宾逊曾炫耀自己的远程射击技能

小鬼头体育
2025-09-14 12:50:42
91大神秦先生回顾:御用女主正脸照片泄露,多位女子形象崩塌

91大神秦先生回顾:御用女主正脸照片泄露,多位女子形象崩塌

就一点
2025-08-26 00:24:30
为啥中国糖尿病人那么多?网友:国内饮食习惯真的很吓人

为啥中国糖尿病人那么多?网友:国内饮食习惯真的很吓人

带你感受人间冷暖
2025-09-13 00:05:11
2025-09-15 08:07:00
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incentive-icons
一个生物狗的科普小园
爱科普的科研民工
717文章数 113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AI眼镜能否成为下一代人机互动的超级入口?

头条要闻

NASA叫嚣美国"一定会在中国之前登月" 前局长当众拆台

头条要闻

NASA叫嚣美国"一定会在中国之前登月" 前局长当众拆台

体育要闻

利物浦1-0绝杀十人伯恩利 萨拉赫95分钟点射

娱乐要闻

花泽香菜官宣离婚 结束与老公5年婚姻

财经要闻

西贝贾国龙,“错”得离谱

汽车要闻

混动狂潮 835马力V12 阿斯顿·马丁的最后浪漫

态度原创

游戏
健康
家居
亲子
旅游

PS商店现大量AI劣质游戏 玩家笑称谷歌商店有对手了

内分泌科专家破解身高八大谣言

家居要闻

原木风格 温馨舒适氛围

亲子要闻

张檬家宝贝Dylan首亮相小区,5个月被吓哭,胆小模样引全网心疼

旅游要闻

热闻|清明假期将至,热门目的地有哪些?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