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黄的相纸承载着时光的褶皱,黑白的光影定格住岁月的切片。当一组民国老照片在眼前铺陈开来,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旧时光的门,那些属于民国的风云变幻、人文风情,便顺着照片里的一帧帧画面,缓缓流淌出独属于那个时代的记忆与韵味。
![]()
这是一张拍摄于1937年的照片,记录了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之际,国民革命军教导总队的精锐官兵整装待发的场景。官兵们头戴德式钢盔,身着整齐军装,背负装备,神情坚毅肃穆,尽显奔赴抗日前线、抵御日寇侵略的决心与气概。
![]()
他们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和顽强的战斗意志。面对日军猛烈的炮火和空中优势,教导总队的战士们依托简陋的工事,一次次击退日军的进攻。教导总队在抗战初期的英勇表现,彰显了中国军人不屈不挠、保家卫国的精神,他们的事迹也成为了中国抗战历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
抗战胜利后,谢晋元将军遗孀凌维诚夫人在上海与“八百壮士”残部重逢的合影。画面中,凌维诚居于前排中间位置,周围是身着军装、神情肃穆的“八百壮士”残部战士。
![]()
1937年淞沪会战,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实际约四百人)守四行仓库,激战四昼夜后入公共租界被羁留。1941年谢晋元被叛徒刺杀。抗战胜利后,谢晋元遗孀凌维诚与“八百壮士”残部在上海重逢,照片见证悲壮历史与对英雄的敬意。
![]()
抗日战争时期的这张照片,定格了一名川军战士中枪倒下的瞬间,身旁的战友俯身相扶,他神情凝重,眼神里满是关切与痛心。战士们身着简陋、沾满泥污的军装,身处杂草丛生的野外战场,尽显战斗的艰苦与激烈。
![]()
川军装备简陋,很多士兵身着单衣、脚穿草鞋,却怀着满腔的爱国热情与必死的决心投入战斗。在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诸多战役中,都能看到川军的身影。
![]()
这张照片展现了革命岁月里,八路军与农民群众紧密相连的场景。
在带有乡土气息的环境中,几名八路军战士正齐心协力转动石磨,助力农事劳作。他们身着朴素军装,动作专注而有力,尽显实干风貌。一旁,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在进行相关劳作,身旁还有孩童,他们看着战士们,氛围融洽。
八路军始终将“为人民服务”践行在日常。他们主动帮农民磨稻、耕种,以实际行动支援生产。而且严守纪律,“不占用民房、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是铁律,行军再累也不在农舍内宿营,对群众财物秋毫无犯。对违反纪律,尤其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更是零容忍,严肃处置,用坚定决心维护群众权益,也正因如此,八路军深得群众拥护,与群众结下深厚情谊。
![]()
这张照片呈现出张发奎的形象。他身着浅灰色西装,内搭白色衬衫,系着带有花纹的深蓝色领带,着装正式且得体。头发梳理得整齐利落,面容沉稳,眼神透出坚毅之感。背景左侧还有书法字体的题字,为画面增添了历史厚重感与文化韵味。
![]()
照片是芷江受降典礼,中座者为中方主持人萧毅肃上将,右为参谋长冷欣中将,左为美军作战司令部参谋长柏德诺。日方代表,左起:前川冈雄、今井武夫、桥岛芳雄,站立发言者为翻译木村辰男。
![]()
日军受降代表今井武夫,在何应钦带来的《中字第一号备忘录》上签字,完成芷江受降典礼。
![]()
1945年9月9日9时,在南京市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举行受降仪式。受降席上,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正在签字,接受日本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呈交的投降书,仪式历时15分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