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张店区碧玉华庭小区的物业“换新”,从垃圾堆积、电梯隐患的“问题小区”,到如今环境整洁、管理有序的宜居家园,不仅是单个小区的治理突破,更折射出张店区部分小区在“硬件改造”之后,对“软件升级”的迫切需求——长效治理的核心,正落在物业服务的提质增效上。
近年来,张店区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墙面翻新、道路硬化、设施增补,让众多老小区褪去“旧貌”换新颜。但改造不是终点,若后续管理跟不上,“新颜”很容易重回“旧态”。现实中,部分小区改造后不久,便因物业缺位或服务松散,出现公共设施损坏无人修、垃圾清运不及时、绿化养护不到位等问题,改造成果打了折扣,居民期待落了空。这恰恰说明,老旧小区的“蝶变”,既要靠“一时改”的工程发力,更要靠“长久管”的物业托底。物业服务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改造成果能否“保鲜”,居民的幸福感能否持续。
碧玉华庭的实践,为“问题小区”物业换新与长效管理提供了有益样本。面对原物业撤场的管理真空,当地没有简单“指派”,而是以党建为引领,让居民成为“主角”——街道党工委牵头调研收集民意,组织业主与候选物业面对面沟通,全程监督投票过程,最终选出贴合居民需求的新物业。这种“政府搭台、居民做主”的模式,既破解了物业选聘中的信任难题,也让新物业从一开始就锚定“居民满意”的目标,为后续服务筑牢了共识基础。毕竟,物业与居民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共同体,只有让居民真正参与进来,物业工作才能找准方向、获得支持。
对于张店区乃至更多地区而言,老旧小区的长效治理,需要把物业服务提升摆在更突出的位置。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物业选聘机制,以公开透明的流程选出有资质、有口碑、有担当的物业企业,避免“劣币驱逐良币”;另一方面,要强化对物业的常态化监督,推动建立“居民评价、社区监督、街道考核”的多元评价体系,让物业的服务质量“看得见、评得准、能改进”。同时,也要引导居民树立“花钱买服务”的共识,理解物业运营的合理成本,形成“居民缴费、物业尽责”的良性循环。
老旧小区改造的终极目标,是让居民长期享有宜居生活。从碧玉华庭的物业“换新”来看,好的物业服务,是提升小区治理水平的“助推器”。期待张店区能以点带面,推动更多老旧小区实现物业服务的提质升级,让“改得好”更能“管得好”,让每一个老小区都能在长效治理中焕发持久活力,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稳稳扎根。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徐晓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