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20余名现代+小记者走进南京地质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以“追寻地质先驱足迹,赓续报国赤子之心”为主题的沉浸式研学之旅。此次研学活动不仅是一场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小记者们通过近距离接触地质科学的历史与成就,感悟老一辈科学家矢志报国、艰苦奋斗、严谨求实的崇高精神,激发了他们对地球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在首个全国科普月期间,南京地质博物馆推出以“追寻地质先驱足迹 赓续报国赤子之心”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展。展览讲述了抗战时期地质学家们面对民族危难与艰苦环境,坚守职责,贡献专业知识,践行爱国情怀的感人故事。小记者们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实物工具以及翔实的文字介绍,深入了解了中国地质学的发展历程。
在“地学摇篮”展厅,中国近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脉络,尤其是“黄土之父”刘东生院士的成长经历与卓越贡献,深深吸引了小记者们。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三(7)班王悦恺同学看到了很多地质学家使用过的罗盘、放大镜等工具,还有他们的照片和笔记,他感慨地说:“那个时候,地质学家们没有先进的工具,条件非常简陋,但他们还是走遍山河,为国家寻宝、找矿、研究岩石,他们真的特别了不起,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刻苦钻研精神,以后我也想多学习、了解关于地球的知识。”
南外明远小学四(4)班刘星宇也对地质学家们使用的工具印象深刻,他说:“当时环境那么艰苦,工具那么简单,他们还能挖掘出那么多珍贵的文物,地质学家们很厉害,我很敬佩他们。”
南京怡馨花园小学三(2)班黄墨岩说:“我很敬佩刘院士‘择一事,终一生’的品质,他少年时立志科学救国,学成后一生坚持不懈研究黄土地,不仅给祖国带来荣誉,更是为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份坚定与奉献精神值得我学习。”
随后,小记者们来到“恐龙世界”展厅。在这里,小记者们的探索兴趣瞬间被点燃。南师大附小二(13)班章奕宸同学好奇地问:“这些恐龙如此庞大,造型各异,专家们是如何发现并挖掘出它们的呢?”大家的疑问在展厅中一一找到了答案。讲解员告诉大家,馆内展出的炳灵大夏巨龙是亚洲最大的恐龙之一,身高8米、体长28米,是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与甘肃省第三勘察院古生物研究中心于2008年联合采掘的,共采掘出炳灵大夏巨龙的8节颈椎、4根颈肋、10节背椎,5节荐椎、1节尾椎,发现的标本占整条恐龙的30%—40%。
展厅内还陈列了其他3具珍贵的恐龙真骨化石,小记者们置身其中,仿佛穿越回巨龙横行的史前世界,开启了一次奇妙的恐龙探秘之旅,也为大家揭开了古生物研究的神秘面纱。参观结束,刘星宇说:“这3具恐龙真骨化石,是杨钟健院士于抗战时期在云南挖掘的,在战火纷飞中的年代,杨院士做出这样举世瞩目的科研成就,太令人敬佩了!我今天了解了很多关于恐龙的知识,比起绘本、玩具里的恐龙形象,今天看到恐龙真骨化石上的纹理、骨骼结构,让我更直观地感受到恐龙真的存在过,我太好奇了,以后出去玩我也想去找化石。”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文 王玉秋晨/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