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中“工业地域”这个核心考点。这部分内容逻辑性强,与区域地理结合紧密,是综合题的高频出题点。
![]()
一、 核心知识体系
工业地域的知识可以概括为“一个基础、两种现象、两类地域、一个方向”。
![]()
1. 一个基础:工业区位因素
这是分析一切工业问题的出发点。你需要理解并会分析各个因素如何影响工厂的选址。
(1)自然因素
①土地: 充足、平坦、价格低廉的土地。
②水源: 靠近河流、湖泊,满足生产和冷却需求(如钢铁、化工)。
③原料/燃料: 靠近原料产地(如制糖业、矿产开采)或能源基地(如有色金属冶炼)。
![]()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 靠近消费市场,降低运输成本,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②交通: 沿海、沿江、沿铁路、高速公路沿线,交通便利。
③劳动力: 数量、价格(成本)、素质(技能型劳动力对高新技术产业至关重要)。
④政策: 优惠政策、补贴、工业园区建设。
⑤技术: 科技园区、研发机构、高素质人才集聚地。
⑥资金: 融资环境、资本市场。
![]()
(3)环境因素(现代影响力日益增强)
①风向: 污染大气的企业(化工厂、水泥厂)应布局在盛行风的下风向或垂直郊外。
②水源: 污染水源的企业(印染厂、造纸厂)应布局在河流下游。
③与居民区关系: 有污染的工业要远离居民区,并设置绿化带。
④高考常见问法: “分析某地发展XX工业的区位条件”、“比较两地工业区位的异同”、“说明某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
2. 两种现象:工业集聚与工业分散
这是工业地域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现。
(1)工业集聚
①概念: 若干工业企业或同类生产集中于一定地域。
②原因
a.降低生产成本: 共用基础设施,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
b.加强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c.获取规模效益。
③结果: 形成专业化的工业集聚区(如“中国瓷都”景德镇)和综合性的工业地域(如上海金山卫化工区)。
![]()
(2)工业分散
①概念: 工厂企业之间及工业区之间相距趋远的现象。
②原因
a.寻找最优区位: 充分利用不同地区的区位优势(如产品研发在发达国家,生产组装在发展中国家)。
b.缓解地区压力: 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劳动力价格上涨等。
c.结果: 形成跨国公司和全球生产网络。现代交通和通信技术为其提供了保障。
③高考常见问法: “分析某产业集聚的益处”、“说明某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到外地的原因”。
![]()
3. 两类地域: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这是工业地域的两种典型形态,是高考大题最经典的背景材料。
![]()
高考常见问法: “以XX工业区为例,分析其发展条件、面临问题及整治措施”。(鲁尔区是必考案例!)
![]()
4. 一个方向:工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升级
这是所有工业问题的最终落脚点,体现“人地协调”的地理思想。
(1)传统工业区整治措施(以鲁尔区为例)
①调整产业结构: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
②调整工业布局: 将污染企业迁往郊区,改造传统工业。
③治理环境污染: 加强环境管理,美化环境。
④发展科技教育: 为产业转型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
⑤完善交通设施: 发展现代化交通网络。
![]()
(2)新工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
①加强科技创新: 增加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
②完善产业链: 形成从研发、制造到销售的完整体系。
③营造创新环境: 吸引高端人才,鼓励创业。
④注重环境保护: 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
二、 高考答题思路与技巧
![]()
1.区位分析题
(1)模板: 自然因素(土地、水、原料) +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技术、资金) + 环境因素。
(2)注意: 一定要结合材料中的区域具体信息,不能只堆砌术语。例如,分析深圳电子工业,要强调“毗邻香港”、“改革开放政策”、“劳动力”等。
![]()
2.区域对比题
(1)思路: 先分别阐述两地的区位条件,再进行比较。常用“A地比B地更...”的句式。
(2)例如: 对比美国硅谷与北京中关村。硅谷的优势是环境优美、风险投资发达、创新文化浓厚;中关村的优势是政策支持力度大、国内市场广阔、人才储备雄厚。
![]()
3.问题措施题
(1)思路: “问题”与“措施”要一一对应。
(2)例如: 问题“资源枯竭” → 措施“发展替代产业,调整产业结构”;问题“环境污染” → 措施“关停污染企业,加大环保投入”。
![]()
4.开放性试题(如“你是否赞同在此地发展某工业”)
(1)结构: 表明观点(赞成/不赞成)→ 阐述理由(从区位优势/劣势多角度分析)→ 总结观点。
(2)技巧: 无论赞成与否,理由都要充分,最好能正反两方面都考虑到,体现思维的全面性。
三、 必背典型案例
![]()
1.德国鲁尔区: 传统工业区振兴的典范。
2.美国硅谷: 高新技术产业的摇篮。
3.意大利新工业区: 以中小企业、轻工业为主的弹性专业化模式。
4.中国珠三角/长三角: 改革开放后依靠区位和政策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并成功进行产业升级的典范。
![]()
工业地域的考题越来越倾向于结合具体的区域地图和真实的产业新闻(如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光伏产业等)。在复习时,一定要多看地图,多关注时事,学会将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区域背景相结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